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时间:2022-07-25 10:35:08

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标把使用教材由原来的“体育”改变为“体育与健康”,这绝不是一种名称和说法上的简单变换,从中折射出整个教育理念的改革与创新。其间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的“四大发展意识”,即健康第一意识、人文关怀意识、生本教育意识和终身体育意识。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氛围,充分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问题,及时了解和发现各类心理因素,并采取行之有效的针对性措施,从而促进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发展。

一、简要解读当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据2010年5月某地教育主管部门的抽样调研结果显示:在全区1050名初中学生中,超过82%的比例人数感觉“学习上有思想压力”,54%的学生“思想压力较大”;而20%左右的初中生存在一些恐惧、焦虑、强迫、抑郁等不同程度的心理病症;近8%的学生厌学、惧学甚至有辍学的想法。其中为数不少的学生还存在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并且呈现出一定的发展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异常的学生还会不断增多。究其原因,主要由以下几种:一是来自于家庭的迫切心态和校园的强压因素,来自于学校、班级和同学之间的激烈竞争;来自于有增无减、变相减负(或转嫁负重)的压力。二是过于频繁的考试或变相考试,给一些“勤奋学习但难以进位”的学生造成智力方面的不足和怀疑。三是教学方法单一、学习内容枯燥,让学生失去学习上的兴趣、耐心、决心和恒心。四是“主课占据副科、理科占据文科、考试科目占据弹性学科”的现象比较严重,初中生的兴趣爱好和选择自由空间越来越小,等等。而体育教学中单一的体能技能训练,更是加剧了初中生的身心疲劳程度。由是观之,当前初中生的心理活动普遍现象上处于令人担忧的“亚健康状态”。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二、对当前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要求的简析

在当今社会,由于教育途径多元化,人的思想成熟年龄普遍提早。一个人到了12—15岁之间的初中阶段,综合性的成熟化发展已经达到了初步程度,他们对于心理健康的教育要求也形成了一定的标准。比如一些初中女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越来越追求动作的形式美与柔和性,这就是“人皆爱美”的初始化体现。本文从体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初步表现为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注意力,有缜密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二是能够正常保持积极化情绪、良好反应力和乐观心态,主要反映在把热爱生活与克服学习困难能够区分开来。三是具有一定的精神意志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如即使对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活动训练感觉疲劳,但还是能够坚持到底,较好地完成学习要求和目标任务等。四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乐于联系和交流,表明初中生对和谐的人际关系交往有着强烈的需求。五是对外来的注视和敏感性,尤其注重来自老师的评价和同学们的反应,足以说明初中生已经具有比较健全的人格。六是能够较好地遵从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自觉接受学校和老师的养成教育,从中表明初中生具有良好的正常行为习惯。以上六个方面,集中地反映出初中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着比较直接的发展性要求。

三、简说体育教学对初中生心理素质的有效培养

从实际现象和综合效果来讲,体育是一种德智体协调和谐、相互促进的健康型锻炼活动。因此,体育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身心综合素养:一是身体健康是生命之本。陶行知校长把“健康问题”放在著名的“每天四问”之首,足以彰显“生命在于运动”这一人所共知的社会生活道理。有人这样描述过:热爱体育的人最热爱生命,热爱生命的人最喜欢追求,而善于追求的人常常把“运动、生命和事业”当作“三位一体”的综合事业来努力发展。可见,体育对人生的极其重要性。二是体育教学能促进心智发展。如在田径训练中,短跑项目要求大脑反应迅速,身心协调性强;中长跑项目则要求具有较好的空间距离感和速度感觉。三是体育运动最易激发和培养人的竞技状态、协作意识、进取精神、意志品质。如激烈的篮球比赛、足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等运动项目,不仅是训练学生的体能和技能,还要对队员之间的心灵感应、整体协作性、心理品质、耐性意志等作出极限性挑战。所以光有体能和技能的素养而缺乏综合性心理因素,那不是“逞匹夫之勇”就是“个人英雄主义”,终究摆脱不了竞争失败的结局。

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同时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实为必要之举,但是应当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紧密结合学生身心成长的状况和特点,要努力讲求适应性原则。最好能够把心理健康教育设置为体育课程的有机内容之一,在学校常设心理咨询机构,或者与校本教程的开发进行综合渗透,确立研究性课题,组织专业人员有计划地开展初中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与调研,为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服务。二是对心理健康教育要全力保障和有效促进,要努力讲求实用性原则。在现实教育中,大部分学校不具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条件。即使有一些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但是整天关门、形同虚设,专业人员没有经过专门机构的相关培训,因为“不专”而不正常开展专业咨询活动,根本谈不上什么工作效率,所有必备的器械、书籍和工作制度等也是“做做样子而已”。三是紧密结合体育教学活动进行,要努力讲求趣味性原则。把心理健康教育寓于体能技能教学训练之中,则能有效避免教育教学活动的单一性,增强趣味性,并能以此赢取一举两得的综合效果。我们坚信,有付出必定有所收获!

上一篇:美术课,让心灵去旅游 下一篇:浅谈中考历史复习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