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水”之爱

时间:2022-07-25 09:09:53

2000年5月5日开始,由中华慈善总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国医师协会主办,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简称:青艾工程)办公室承办的“1+1心联行动”,在绵竹、都江堰和成都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水之爱・四川行”心理剧辅导活动。

水润万物而不枯,而爱就像水般的纯洁、滋润心灵。心理剧作为一种团体心理辅导的手段,如水般渗透人心,沁人肺腑,带来轻松,让被重压的心或是疲惫的身体有了喘息之机,得到解放。

每天睁开眼睛,各人的反应不尽相同,所做的和所想的事情也不一样。有人做的第一件事是蹬开被子,有人马上坐起身来,而有人选择留在被窝里,继续赖床……

有人的第一感觉是,太好了,我还活着,又可以开始新一天的生活了。有人的第一感觉是,唉,又要起来做事情了,真不想起床啊。

压力总是与生命同行,不管你愿不愿意,它都会时不时地靠近你,还会折磨你。学习的压力,生活的压力,甚至有一件你必须马上去做,而且是要做好的事情,都会让你压力陡增,而心理剧就是为化解压力而来的。

不敢做游戏的女孩

这是在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一间教室里,大概有二十多人在此体验心理剧团体辅导。心理剧过程一般包括暖身(warm up)、演出(action)、分享(sbaring)三个部分。在暖身阶段,大家三五成群或席地而坐,畅谈交流,或围成一圈,玩起了小时候的“丢手绢”和“捉迷藏”等游戏。大家嬉笑追逐,这景象。让人仿佛回到孩提时代,置身于小巷、操场或是大榕树下,你追我赶,不亦乐乎。

在教室一隅的椅子上,坐着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她静静地看着眼前的一切,无动于衷。

这次“水之爱・四川行”心理剧辅导活动的负责人、心理剧导演刘冬威坐在这个女孩旁边,了解她为什么不参与游戏的原因。原来,在这个叫李萌的女孩心底,藏着一个惊险的往事……

乡村的一角,几位小伙伴在玩捉迷藏游戏,这次捉人者是李萌,她蒙着眼睛,大家站得远远,都屏住呼吸,生怕发出声音来让她捉个正着。小萌慢慢地在四周摸索着,突然昕一个小朋友大喊一声:小心,有井!听到这声警示,小萌一激炅,僵在原地。过了好一会儿,她把蒙在眼睛上的布条取下来,一看,脸色顿时变得煞白,心怦怦地跳得厉害,面前真的有一口很深的水井!

回到家里后,她还心有余悸,不敢把这件事告诉家里任何人,怕受到责骂。但从此以后,她不再参与小伙伴的游戏,任何有趣的游戏都吸引不了她,一个人慢慢地把自己封闭起来。所以,这次看到别人玩得那么投入、那么开心,她一点都不动心,更不用说要参加游戏了。

童年的创伤,往往伴随人的一生,在特定的场景重新浮现。为打开小萌紧闭的心扉,刘冬威决定为她演一出“觅回快乐”的心理剧。

场内的灯光暗了下来,场景是模拟那个时候的。还在现场找来了三名“小伙伴”,两位女生,一位男生。小萌上场了,她照样蒙住眼睛,伸着双手在场内小心翼翼地摸索着。突然,传来一声大喝:小心,有井!小萌浑身一震,停了下来,摘下布条,她显得有点紧张,脸上出了汗,刘冬威导演询问她此时的感受,她说仿佛又回到那个时候,觉得胆战心惊,但是摘下布条后,觉得这是处在安全的一个地方,大家只是在玩一个游戏,心情才稍微平静下来。

在接下来的引导中,小萌慢慢适应下来,重新进行游戏时动作再也没有那么僵硬了。随着剧情的深入发展,小萌体会到了自己深层恐惧的原因,而这些恐惧感在刘冬威导演的指导下,逐一得到分解与消除。慢慢地,小萌重新获得了外部还有自己内心的支持力量,重新接纳了游戏带给自己的愉悦感。

童年期创伤性经历深埋在人的内心深处,被岁月尘封,一旦遇到特定的环境或场合,这些陈年旧事会出人意料地浮现,甚至影响到一个人的情感和命运。心理剧的最大用处是运用团体辅导的力量给予个性支援,激发人的自发性和创造性,帮助人们用全新的方式解决旧的问题。在整个剧情的发展之中,参与其中的人都能获益匪浅,自己是别人的一面镜子,别人也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窥见不足,挣开心灵的枷锁,获得支持。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避免固化在往昔的伤痛中,避免停滞在童年的阴影中。应该不断更新自己,不断消融过去,不断理解伤痛,就像理解父母。否则,我们永远都会是个受伤的小兽,即使有着成人的皮囊,也永远在心里充斥着未被满足的欲望而不懂得如何去爱。有思考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的人,在成长过程中,通过采取一些辅助手段与思考方法,不断吞噬和消化掉童年的创伤和恐惧,人格才能走向完善。

俞老师心里的“三座大山”

俞老师最近觉得有点烦,孩子搞小动作,工作不顺心,丈夫的拒绝沟通交流让她感到无所适从。这些压力就像三座大山,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她的孩子小秋今年读高三,马上就面临高考了,可小秋总是“忙里偷闲”,经常躲在家里的卫生间,偷偷地看与学习毫无关系的电子游戏杂志,这让她很气恼。

结婚这么多年,可以说除了孩子外,自己最了解的人就是丈夫了。但是她感觉丈夫越来越不了解自己,家里的事情,孩子教育的事情,还有工作上不顺心的事情,她最想诉说心里话的人就是丈夫。可是,这一段时间以来,她一和丈夫说事情,丈夫就会皱起眉头,说一句:甭说了,我啥都知道。一句话就把她给顶了回去,这让她感到很不舒服。但是话憋在心里又很难受,心里充满焦虑和烦躁。

针对俞老师的情况,一出缓解压力的心理剧上演了。首先是“儿子”(由一个参与者扮演)出场,站在她的左侧,“工作”站在她的前面,“丈夫”站在她的右侧。三个压力源对她形成一个包围圈。

“儿子”首先发难,诘问她为何不给他留一点自由空间,让他只能躲到卫生间偷偷地看杂志?接着“工作”也在嘲弄她平时总是手忙脚乱,做什么也做不好。丈夫也在她耳边不停地说,我啥都知道……

原以为压力平时存在于自己的想象之中,不想起时就会消于无形。现在这些压力这么直观地呈现在面前,她一下子感觉到手足无措。“压力”轮番“轰炸”过后,她有了一定的反思空间。在刘冬威导演的指导下,“压力”与她进行了角色置换。她第一次感觉到自己平时面对这些时,沟通方式以及处理问题的欠缺之处。之前,她看到儿子在学习上有所松懈时会这样说:你考不上大学的话,你将来还能做什么呢?现在,她扮演“儿子”。“儿子”扮演她,她作为“儿子”,听到“妈妈”说的这句话时,她自己也觉得很刺耳。这就是设身处地的效果,也是心理剧能达到让“主角”改变自己以前的行为习惯的目的。之后,通过不断的角色体会与交流,纠缠在俞老师身上的压力逐一得到释放。

体验过心理剧的参与者们大多认为,心理剧的形式很容易把人一下子带人剧情。通过演戏,能够更深一层地认识自我,并从中培养、提高自己的洞察力,实现自我整合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在实际操作中,除了为这些较轻微的心理纠结者进行治疗外,有些心理学家或社会工作者也常安排一些带有强烈的感彩或含有人格问题的剧情,以揭示患者内心世界的秘密。这种办法特别适合于离婚者、吸毒者、轻生者及违法者。正由于心理剧可以揭示深藏在患者内心的症结,在知情的观众的协助下,患者可以发泄或者控制自己的情感;随着剧情的发展,他们的情感行为最终可以得到抵制,并且去模仿或创造出一种正确的行为方式。

心理剧,传递爱心与快乐的火种

这样类似的故事在“水之爱・四川行”的行程中发生了许许多多……在此次活动中,“1+1”行动总策划李扁专程赶到绵竹,并与大北街小学的同学们一起做心理剧演出。与此同时,1+1心联行动的形象代言人白岩松也赶到绵竹,与心联小屋的部分专责教师举行了座谈。

2009年5月14日,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心理剧辅导活动中,上演了一个穿越时空的心理剧。在最后一天的活动中,作为此次活动的爱心资助人、著名慈善家李春平连线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通过分享自身生命成长的故事和面对困难经历,深深地打动着正在现场做心理剧辅导的同学们。

1+1心联行动办办室主任张银俊说:“水之爱的活动还要继续,要让这个好的心理重建技术扎根绵竹,要培训当地的师资,让30位心联小屋的专贵教师都学会,都能做。”

1+1心联行动顾问罗立为,不但全程陪同了心理剧“水之爱・四川行”,还邀请了他的老朋友、中国妇女报总鳊辑卢小飞前来观摩了三天,给予这次活动很大的支持与鼓舞。沧浪歌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1+1”行动负责人对本刊记者表示,因为有媒体和公众的了解和支持,心理剧、1+1心联行动的成长空间才会不断扩大,取得长足进展。

我们已经从此次行动中看到了希望。相信在禾来,“水之爱”能传遍每一个角落,“心理剧”的天空从此没有阴郁。

上一篇:如果想爱,就请“变坏” 下一篇:吴佩慈:用心做好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