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鞋子,知疾病/急性胃肠炎应分期饮食

时间:2022-07-25 08:30:41

看鞋子,知疾病/急性胃肠炎应分期饮食

看鞋子,知疾病

文/梁启勇

鞋部磨损:1为正常足,2为扁平足,3为高弓足

旧鞋子不但穿着舒适,还能通过它独有的特征帮你判断可能得什么疾病。近日,《印度时报》邀请孟买的足科专家柴坦尼亚·沙阿,帮助我们解读鞋子磨损处传递出来的疾病信号。

鞋底外侧磨损。正常鞋子的磨损重心在脚跟中间,并可从鞋跟外侧看出约4度的倾斜,但如果倾斜大于4度,就说明脚跟外侧受力过多,这种情况通常由于高弓足让体重过多倾向于脚外侧,造成鞋外侧磨损突出。

这种走路方式容易导致关节扭伤和损伤,长期的受力不均也会导致膝盖外软骨的磨损,引发关节炎。这种方式也会给髋骨施压,导致坐立时骨骼的长久疼痛。建议:咨询足科或骨科医生,进行步态练习,养成正确的走路姿势,进而让骨骼结构得到纠正。

鞋底内侧磨损。如果内侧的鞋跟出现明显的磨损,这可能由膝内翻或扁平足造成。如果足弓扁平,在脚掌中部着地时,脚会向内倾斜,导致内侧鞋跟磨损突出。

扁平足使脚部的弹性作用大大降低,让小腿肌肉过度工作而更加紧绷,进而可能导致频繁抽筋或者内侧踝关节肿胀。这种走路方式也会导致前骨盆倾斜,进而腰背部疼痛。建议:平时进行步伐训练;并且在鞋内垫上舒适的鞋垫,让步伐更稳健,身体更轻松。

大脚趾外侧磨损。大脚趾外侧磨损多由于拇外翻造成,即大脚趾和足部相连处的关节倾斜超过15度所致。走路时,这些患者会倾向于脚跟过早抬起,将过多的压力施加给大脚趾。

拇外翻通常是先天造成的,也可能由于脚尖长期朝下伸展造成的,如久坐,经常穿高跟鞋等。拇外翻会造成鸡眼、起老茧,并在脚底长黄色死皮。建议:在鞋中放双柔软的鞋垫,少穿鞋面过窄、鞋跟过高的鞋子,平时经常缓慢舒展小腿肌肉,活动脚踝,放松跟腱。

脚趾处磨损。如果鞋面上清晰可见大脚趾或小脚趾顶出来的痕迹,说明你的脚掌比较宽大,鞋子又太小。当前脚掌承受的体重不均匀时,脚趾关节变得不稳,从而让脚变形。此外,鞋子太小还会导致嵌甲或爪形趾。建议:平时多穿鞋头宽松的平底鞋,让脚趾在鞋内自由活动。

鞋口磨损。这种情况多由于鞋子太大造成的,走路时,脚为了适应过大的鞋子,时常摩擦鞋口,造成鞋口内侧的磨损。鞋子大,前脚掌与鞋垫间的摩擦也会增加,这也可以从鞋垫前部的磨损程度得知。反复摩擦会造成脚跟起泡,足底筋膜炎等,由于前脚掌过度用力,还会导致胫骨和小腿的急性疼痛。建议:合脚舒适是选鞋子的第一要素。

急性胃肠炎应分期饮食

文/郑翔

高温天气,食物易腐败变质,急性胃肠炎高发,该病是胃肠黏膜的急性炎症,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分期饮食有助于消化道功能恢复。

初期 起病后8-12小时内,是消化道黏膜充血、水肿、发炎和渗出的阶段。此时,肠蠕动活跃或处于痉挛状态,其消化、吸收功能都比较弱。在应用止吐、解痉止泻药物的同时,患者可吃流质食物,如米粥、藕粉、面糊、汤面等。因呕吐、腹泻严重或出汗失水较多时,还应多喝米汤、菜汤、果汁、淡盐水等,以补充体内水分、维生素和电解质的不足。

好转期 患者在不适症状缓解的数小时到一天内,呕吐、腹痛减轻,症状稍微缓解后,排便次数减少,需慢慢进食。因为,受过伤害的胃肠道相对虚弱,可先吃一些容易消化及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大米粥、蛋羹、高汤等,少食多餐。每日进食4-5次。不能喝牛奶,因牛奶进入肠道后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增强肠蠕动,引起腹胀、腹痛,可加重肠道负担,对病情不利。

恢复期 急性胃肠炎初愈后,应该坚持1-2天清淡、软烂、温热的饮食,让消化道逐渐恢复其动力。若过早开始正常饮食,由于肠道病理改变尚未完全恢复功能,对食物非常敏感,再若进食辣、酸、油腻、多糖、生冷及多膳食纤维食物,胃肠道就会不堪重负,出现腹胀等不适,甚至转为慢性胃肠疾病,如慢性胃炎、慢性腹泻等。

恢复期后2-3天左右,胃肠道功能恢复后,才可按正常饮食进餐。

上一篇:看病也要提防被骗 下一篇:治口臭,先去胃火/瘦人也会得脂肪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