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斗:一二三四健身术/生物化学教授郑集先生谈养生

时间:2022-05-21 01:42:27

张光斗:一二三四健身术/生物化学教授郑集先生谈养生

张光斗:一二三四健身术

文/普权

张光斗:中国科学院首批院士、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1912年出生于江苏常熟,曾担任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主任、清华大学副校长,是我国水工结构和水电工程学科的创建人。

92岁的张老,由于工作的性质无意中练出了一副铁脚板,俗话说:“人老先老腿。”然而这位耄耋老人却没有这种感叹和抱怨,依然耳聪目明,反应敏捷。

张老的养生之道重在心平气和,他说:“心平气和,是一种祥和的状态。”

人心若不足,唯心平才能气和。心平,无非分之念,见可欲而不迷狂,于迁变得失具平常之心。气和,不卑不亢,不疾不滞安舒宁静。

张老把保健纳入日常的生活中,并归纳为一二三四健身术:

一贯知足。俗话说“知足者常乐”。乐为长寿之要诀,如何做到笑口常开,这虽是一个综合素质的问题,却也与知足不知足关系甚大。不知足者对名利、地位、物质享受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发展下去心理变态,嫉妒强者,嘲笑弱者,自寻烦恼,自讨无趣,违背自然法规,损害他人和自己的身心健康。只有一贯知足,才能适应自然规律。人至老年要正视现实,在现实生活中获得乐趣。以此平和之心怡养天年,会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眼里充满美好的憧憬,身心自然平衡。在晚霞中回首前尘旧梦,在星光下凝望未来异彩,安详地过渡到更为宁静的彼岸。正是:“不悲镜里容颜老,且喜心中领域宽”、“有唱有吟空万念,无忧无虑乐长春”。

二目远眺。这里所说的二目远眺,具有高瞻远瞩之意。时下,“近视眼”颇多,急功近利者大有人在,应予矫正。人生在世充满矛盾,不可能一帆风顺。如何化解矛盾,确实需要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些。切忌势利眼,目光短浅,见小利而忘大义。能高瞻远瞩,坚定理想信念,顺应自然,则与身心健康大有裨益。

三餐有节。“民以食为天,食以民为铨”,一日三餐是少不了的。上了年纪,可能要四餐五餐,以多餐少食为佳。不偏食,有节制,有规律,对身体有利。饱一餐、饥一顿,最容易伤胃。根据膳食科学报道:我国四大主粮大米、小麦、玉米、大豆,单一食用,其吸收利用率仅占51%-70%,而混合吃,可达80%-90%以上。玉米还有降低胆固醇、治疗高血压的作用。常食花生、豆类,可使气血化生有源,气充血旺,心身健壮。食五谷杂粮可补充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所以要想延年益寿,须五谷皆食,宜清淡,不偏食。

四季不懒。保健三字经说:“常运动,勤思考,既强身,又健脑。多动手,精神好……”

张老说,结合自身的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坚持持久,定能防老。四季不懒,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如此既可保持我们祖先的勤劳美德,又能焕发青春。

生物化学教授郑集先生谈养生

文/普权

郑集教授1900年5月生于四川。曾在美国印第安那大学获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南京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一生致力于生物化学、营养学和衰老生物学的教学和研究,是我国生物化学界的一代巨匠,抗衰老研究的领头人。

为了研究科学,他熟悉了英、德、法、俄等国文字,74岁又学日文,90岁始学朝文。仅在80-90岁10年中发表的各种科学论文和科普文章就达72篇,出版专著7种,包括他的名著《衰老与抗衰老》。在年近百岁时,他还主持修订了高等学校教材《普通生物化学》。他年过百岁,依然思想敏捷,身体硬朗,还在编写《中国生物化学史》。

郑教授之所以能既寿且健,自是有一套独特的养生之道。

在饮食营养方面:他重视营养合理,荤素杂食,素食为主。多吃蔬菜,不吃动物油脂和肥肉,只吃植物油,少吃油炸、腌制食物和过辣、过咸、过甜食物,进餐定时,每餐只吃八九分饱,细嚼慢咽。饮食以“三低(低脂肪、低热量、低糖分)、二足(足够的维生素和纤维素)和易消化”为原则。他说:“饮食能给人体‘加油’,是保持机体灵活和健康的重要条件,故不可忽视。我主张,老人的饮食应有充分的优质蛋白质、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我的饮食安排是:早餐基本上是一杯牛奶,一个鸡蛋,两片面包。中晚餐则一荤两素,以素为主,常吃豆类及杂粮,上下午各饮开水两杯。除了经常吃些水果外,每天还要服些维生素片,具体服法是:每日两次,每次用维生素A一万单位1粒;维生素B1,10毫克,1-2片;维生素B2,5毫克,1片;维生素C,100毫克,3片;维生素E,100毫克,1片。我不主张多服补品,而且对当前各种各样的‘营养液’持保留态度,我认为许多‘补品’是为赚钱而在骗人的。”

在嗜好和爱好方面:他不嗜烟酒,不赌牌,一切对身心有害的吃喝玩乐,坚决不沾染。他从小爱劳动至老不变,一切生活自理。经常做室内外卫生清洁工作、家具、房舍小的维修和庭院花木管理等。过去也间或去影院、剧院看戏,寒暑假参加一些学术活动。

谈及生与死的关系时,郑老吟诵了他写的《生死辩》,诗中正是他抗衰老理论的总结。诗中写道:“有生即有死,生死自然律。彭古八百秋,蜉蝣仅朝夕。寿夭虽各殊,其死则为一。造物巧安排,人无能为力。勿求长生草,世无不死药。只应慎保健,摄生戒偏激。欲寡神自舒,心宽体常适。劳逸应适度,尤宜慎饮食。小病早求医,大病少焦急。来之即安之,自强应勿息。皈依自然律,天年当可必。”

郑老说:“且喜老来健,尚无颓废姿,天如假我年,还将再著书,这就是我一个百岁老人的追求。”

上一篇:曲黎敏教授:养生要简单、要生活化 下一篇:生活坏习惯 让你白补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