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经》一周年精彩回顾

时间:2022-07-25 08:10:31

“一铺养三代”:我用“原则”赚钱财

从全职太太杨阿缦身上我们学习到了“细水长流”式的投资技巧。高利润、高收益的确很诱人,但是它不会持续太长的时间,也不会每天发生,同时还伴随着极高的风险。比起整日疲于奔命地追逐短期的高额利润,还不如实现长期的稳定收入。

4∶2∶1型家庭保险设计

你的家庭是否也属于“4∶2∶1型家庭”呢?4∶2∶1型家庭的主要构成就是:家庭夫妇双方的4位老人+夫妇2人+1个小孩,在这种家庭中,夫妇2人成为照顾老人、抚养小孩的主力经济核心。他们一旦出现风险,整个家庭就会失去保障。利用保险,我们为这样的家庭构筑了一道有力的抗风险屏障,让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能生活得安心无忧。

理财市场的春天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恰如其分地描述了目前理财市场的现状:中产阶层持续增长,几近总人口的1/5,对个人理财的需求趋旺;各金融机构纷纷推出了自己的理财产品,让人眼花缭乱;理财类媒体层出不穷,从报刊、电视到网站、广播,为受众提供丰富的资讯;理财产品的展会及相关论坛,在全国各大城市遍地开花,并且很多要每年一届地办下去。理财市场的春天将如期来临……

猴群中的“粉猪”

“发现‘粉猪‘吧,脂肪有理”。让人忍俊不禁。“粉猪”为何物?“粉猪”是西方人称呼赢家的说法,指那种不勤于计算一时一事的得失而碰上好运气的人。一位普通的杂志社摄影记者在投资“猴票”时真是好运到家了,当了一回“粉猪”。他的投资智慧实际并不复杂:“笑到最后的人往往小算盘打得并不精”、“哪怕只有一分钱,也一定要不断地存”、“把存量资产与增量资产分开,不是万不得已的情况,我不会把藏品变成商品”。

“富爸爸”的七宗罪

《穷爸爸,富爸爸》的热潮至今让人难忘,它可以说是一本中国人理财的“启蒙读物”。5年过去,我们今天再重新读这本书时,理性、冷静已经取代了过去的狂热。书中不少原来被奉为“金科玉律”的观点一下子竟然失去了光彩。美国的“富爸爸”原来也只是一个曾经完美的偶像而已,在中国他“水土不服”,甚至还犯下了致命的“七宗罪”。

淡忘“富爸爸”吧,中国人历来聪明,未来我们将拥有自己更高明的理财哲学。

“傻傻理财”的3版本

所谓“大智若愚”,理财中也不乏这样的智慧,真正会理财的人,几乎都是表面上看起来最不会理财的人。总认为理财应该是聪明人的专长,但是聪明的人往往缺乏耐性。而理财的真理却是坚持,聪明人往往不愿意“为一棵树放弃整片森林”,这样他们就无法享受到复利所带来的巨大财富。

或许你自认不够聪明,但是你愿意坚持,甚至愿意“傻傻”地等,最终财富依然会选择降临到你身上。

2004,中国人的钱经

不能忘记,2004年12月号上的这一篇封面文章。“2004 中国人的‘钱经’”,是我们心存高远的一语双关――钱经,既是我们这本不满周岁的新刊刊名,也是一年来中国人理财大事的总揽。”我们继续期待《2005,中国人的钱经》……

2005,搜财记

刚迈入2005年,投资理财市场上暗潮涌动,而我们寻寻觅觅,财富的源头在哪里?

理财从来都是“个性”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投资工具,决定的关键就是你的“风险偏好”,不同风险偏好投资不同收益的理财产品。决定理财方式的还有收入,“有多少钱理多少钱”,收入的差异性影响着人们各自的理财计划。

“新退休主义”VS“新工作主义”、“新奢侈主义”VS“新节俭主义”,它们不但冲击着传统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也让理财方式更多元化。

新节俭主义的幸福生活

“节俭”与“幸福”的距离似乎一直很远,我们已经习惯于接受“物质丰富=幸福”的传统。“新节俭主义”人群要彻底打破这种惯性思维。幸福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他们愿意用“节俭”来实现自己理想的幸福生活。这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任君选择……

“她”理财

这是《钱经》杂志在“三・八”妇女节之际为女性读者奉上的一份精致礼物。我们充分尊重女性作为家庭首席“CFO”的地位,为她们量身定做了这样的“理财圣经”。拆开礼物,你会发现我们的细心和周到:不同年龄、不同生活状态的女性都能从里面找到对自己有所帮助的信息。而在其他人的故事中,你又能体验和学习到别人理财的经验。

上一篇:一生需要几张保单 下一篇:那一种生命的眺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