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可爱文化人”之心抒写《可爱的文化人》

时间:2022-07-25 07:28:08

以“可爱文化人”之心抒写《可爱的文化人》

可爱的文化人

作者:俞晓群

出版社:岳麓书社

出版日期:2014年8月

《可爱的文化人》――自从来到海豚出版社工作,这已经是获赠自俞晓群社长的第N本书了。每次翻阅他的赠书,心里头除了敬佩还是敬佩。俞社日常工作繁忙自不必言,他那勤于抽挤海绵里的水般见缝插针地研读写作的干劲却着实异于常人,办公桌上总是摆满了一沓又一沓贴满便利贴的书。加之他以书会友,交游广泛,为人豪爽大气,十分性情,因而这本书让人读之有着强烈的手到擒来的感觉。诚如他在那篇《信手》中称赞梁启超先生“信手著文,靠的是文化积累”“叶圣陶先生‘信手’写童话,就是神来之笔”那样,我觉得这本书也是他又一本“文化积累的神来之作”。

《可爱的文化人》是一本畅谈出版工作和文化生活的随笔集,但从篇目上看,所论所感可谓庞杂丰盛,有述及文化界老前辈的轶闻以及与他们往来的点滴印记,有追忆个人求学、成长的过往情怀,有研读经史子集各部类掌故的另类心得,有畅谈选书做书找作者组稿的出版工作经历,有透过时下社会热点和时髦热词思索时代的发展脉络……其中的摇曳多姿似乎已经不是一句内容丰富便能概括的,在此列举若干篇名,即可窥得一斑,如《王云五》《童子军》《丝》《官司》《广告》《散失》《毛边书》《写作班子》《杀鬼丸》《影射》《中国梦》《天降伟人》《遗憾》《迷恋》《非主流》……凡此种种,若单凭字面意思揣测,这些文章好似都各据一方阵营,让人有点儿摸不着头脑,不知这出版这文化中的事及人的“可爱”究竟所谓何是?且慢,字面的玄机须得通过仔细的阅读方能破解啊。一路慢读细品下来,便不难发现作者手中的那支生花妙笔实在是万变不离其宗或曰不离其本行,无论从哪个点切入,他都自有一番独特缜密的心思,纵横捭阖,旁征博引,娓娓编织的叙述、评议、感言、思考都扎实地立足于自己所热爱的出版行业和文化领域,因此那些篇名各异甚至看似不着边际的文章实则殊途同归,细腻地呈现了作者的个人见识和品位,以及奠定这些见识和品位的深厚的学问功底。

直接写人的,有像《王云五》《刘硕良》《周山》等以人名为题的,文如其名,还有以《九十岁》《跨界》《书生》《写作班子》《不怕死》等以关键字眼为题的,字里行间作者所感佩的不仅是前辈的经历和业绩,更兼有一个时代风云对知识分子的影响和历练;难能可贵的是,他所关注的文化人,不仅是那些早已功成名就德高望重的前辈,更有刚刚崭露头角的后学之辈,如《眉睫》一文中的淳淳“抱璞”之心,令人十分动容。

书中篇幅更多的,或可称之为其爱书读书阅世干出版的思考体会。如《散失》中,围绕整理再版民国经典童书《小朋友文库》而引发对于叶圣陶、陈鹤琴、郑振铎、王人路等先生散佚作品搜集整理难度之大的感慨,在指出“政治问题,是导致文化散失的重要原因”的同时,我们不难体会到作者心中那悠长深远的叹息,也由此对中国百年童书创作的追溯和整理这一被作者称之为“迷宫”的课题(倘若愿意从研究角度去看的话)有了新的认知。走笔至此,联想到曾经在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看到的一本台湾出版的有关1949年至本世纪初年的中国大陆图书出版统计的书,不禁暗想,有志之人若能循着作者简略提到的“版本、作者状况、作品版权和出版状况,以及作者后人承继状况等”的理路,投身其中摸爬滚打,假以时日必定会有一番成就。此篇可与题为《版本》的另一篇视为姊妹篇。《版本》篇中,作者提到“回顾我国百年出版史,我发现一个现象,几位高超的大出版家,他们在版本的研究上,都有胜人一筹之处”。这一感悟,源于作者和周振甫先生、陈原先生的接触,以及对张元济先生、王元化先生的研究等等,作者进而实践之,认为版本学的思路对于自己后来的学术研究与出版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软实力》中,作者立足于已有定义,从自身的思考出发,对其层层抽丝剥茧地予以厘清,他认为“文化软实力的构成,也不能完全寓于狭义的文化概念中,许多非文化类的产品,也会产生重要的文化效应”,此中,他对“中国制造”闻名世界之于中国是正面抑或负面的影响作了精辟辩证的思考。而对于文化软实力的评价指标,作者指出收视率、产值、创汇和获奖情况等都不足以作为评价文化产品的指标,为文化软实力的高或低提供全部依据,强调应更看中内容、文化效应和正面感染力对于“国家精神”的树立的正能量作用,并认为“这种评估能力的建议与完善,才是当代世界上,一个国家走向成熟的标志”。这篇文章,虽然算不上是本书中最耐读好读的,但个人认为,它的价值更在于充分体现了一名知识分子那种开阔胸襟、有容乃大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的理念,而这种评判体系正是我们当前依然普遍稀缺的。

作者所爱所做的书不计其数,但他尤其钟情董桥。《迷恋》详细地阐述了作者对于“董桥董文”由衷的痴爱,从读董桥的书,认识董桥本人,再到前后跨度二十多年的做董桥的书的经历,此题共分为上中下三篇,其中的赤子之心,着实令人感动。总而言之,这本书一路读下来,叫好连连,余者,精彩之文不胜枚举。在我,收获许多知识,增长许多见地,会心之处暗自乐怀,动容之处感同作者身受泪光盈动……

文人之间,给文人之外的人最大的印象莫过于“文人相轻”,能以平和或敬仰的心态虔心地叙写这些文化掌故似乎并非易事。可喜的是,池子大了,总归还是会有比较异类的漏网之鱼的,所以也就有了这本《可爱的文化人》。这种评论或许不免有失偏颇,但是,我本人却真心觉得,也正因为如此,作者这些以“风格自然、平实、亲切”之心之笔写就的文化文人掌故随笔非常难能可贵。作者在后记中,提到了关于这些文章写作的缘起,自己原本想要写的是“丑陋的文化人”,因沈昌文先生的告诫而转向温和派的“可爱”风格。书名是作者在《深圳商报・文化广场》的专栏名,而读完此书后,我还深为感慨的是,写了这许多可爱文化人的作者本人,更真真是那个可爱中可爱的文化人也。

上一篇:基于知识融合的《会计信息化》课程实践教学改... 下一篇:书香两岸选书·台湾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