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功效

时间:2022-07-25 06:28:08

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功效

多媒体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运用已成为现代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手段和途径。它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特有的优势,为教学服务。一是多媒体集图文声于一体,直观形象地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创设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二是给教师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三是多媒体具有仿真模拟功能,可以使教学中一些难做或无法做的形象演示变得轻而易举,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创设良好的情感环境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媒体是教学信息的平台,是传输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因此,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营造学生研究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关于求总数的应用题时,运用多媒体设计了“小猫捞鱼”情境图,设计出小猫右手提小桶,左手提捞鱼网,蹑手蹑脚地走到鱼缸前,伸手捞出5条金鱼放在桶里。这时显示鱼缸中还有9条鱼在游动的画面,画面定格后,首先要求学生讲述故事情节。学生讲述后,画面展示出应用题的问题,学生很轻松地把问题解决,从而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化静为动,感知几何概念的形成过程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把静、动、画结合起来,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直观生动地对学生的认识进行“催化”,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线段、射线、直线”时,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从亮点向右射出一束光线,使学生看后马上就能悟出射线是怎么形成的;用不同色彩分别在射线上闪烁出第二个亮点和两亮点的一部分,使学生认识到这就是线段及其两个端点;将左边一个端点向左延伸,就形成了一条直线。将直线向左右两边适当延伸后,教师问学生:直线还可以向两边延伸吗?引导学生想象出直线无限长、不可度量、没有端点的特点。通过这样的教学,扩大学生的认识空间,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减少学生想象的困难,使学生较容易找出事物之间的关系和区别,从而获得正确的几何概念。

巧妙突破教学难点

当教学重点和难点较为抽象复杂时,通过多媒体演示可启发学生的思维,使思维流畅、变通,具有独创性。引导学生主动地开展思维活动,主动地获取知识。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把圆的弧线沿水平方向扭成一根线段,然后测量线段的长度,即得到圆的周长。又如教学“周长和面积的比较”时,学生易对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混淆。教师可以在讲面积的时候,分别用不同的颜色渐铺长方形、正方形,直至覆盖整个图形,然后强调这一覆盖的部分就是面积。同样,讲周长的时候,可以让两个小圆分别出现在长方形、正方形的右上角,并让它们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上分别走一圈。通过课件的演示,不用教师语言解释,学生对周长和面积概念的内涵就清楚了,其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上一篇: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 下一篇:多媒体应用于语文教学的误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