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远县农机教育培训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7-25 04:08:46

怀远县农机教育培训现状及对策

摘要 结合怀远县农机培训情况,分析了农机培训的重要作用及目前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新阶段农机培训的目标,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农机培训;现状;问题;目标;对策;安徽怀远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3-0343-03

怀远县地处皖北,淮河中游,县域总面积2 211.57 km2,常年小麦种植面积9.3万hm2,糯稻种植面积5.3万hm2,是农业种植大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68万kW,拥有各类拖拉机18.2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4 300台,联合收割机6 250台,农机从业人员18.8万人,是全省农机第一大县,也是全国有名的“机窝”。

1 怀远县农机培训情况

怀远县有农机化学校1所,事业单位实行自收自支,2015年撤并时在职人员9人,退休人员11人。怀远县农机化学校前身是农机训练班,1971年起各公社选派身体条件好、接受能力强的人员作为学员,记工分给补助,集中在县城培训,师资力量从全县技术人员优选,每年1期培训100余人,培训后成为公社拖拉机站和生产队骨干农机手,是精心播下的种子;1975年起农机训练班配备固定教职人员;1985年正名为农机化技术学校[1],培训收费低,每年春、秋2季农忙前,配合农机检审到各区站集中培训,每次培训区(镇)政府礼堂人满为患,起到科普宣传作用;1996年通过省“四有”学校认定;1999年与农机监理合署办公,教职人员参与路检路查;2005年申请拖拉机驾驶培训学校,1个机构2块牌子;2009年农机校教职人员归位,与监理分立,独立核算,年培训农机驾驶员1 200人左右。由于负担较重,财务状况逐渐变坏,2014年底累计亏损60余万元,县农机化学校被撤销后全部人员并入县农机推广中心。

2 农机培训的重要作用

农机驾驶操作与使用维修人员是农机发展中起决定因素的重要部分,农机培训工作直接影响农机操作及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对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有显著影响。农机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农机化事业的重要内容,与农机服务产业化发展息息相关,在促农增收致富方面作用显著。怀远县农机发展需要大量的农机管理、操作与维修人员,通过农机教育培训的精心培育和广泛宣传普及,在农机发展的关键时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78年怀远县有了第1台手扶拖拉机,与土地承包到户机制相适应,一家一户的小型农机得到迅猛发展,机械的运用解放了大批农村劳动力,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及驾驶拖拉机从事运输,致富效应推动着农机快速发展[1-4]。

3 目前存在的问题

3.1 农机培训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农机化学校一直是乡镇农机培训工作的主要场所,包括农用机械驾驶员的培训及维修技术人员的培训,同时承担乡镇的基础农机安全教育工作,在基层农机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至今农机化学校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不利于乡镇农机化的进一步发展。一是主管部门为提高入户办证率,重监理轻培训,重经济收入轻学校发展,成为农机培训发展的不利因素。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拖拉机驾驶培训学校推向社会化办学,省、市、县三级农机管理机构只是审批和监管,10余年没有投入。相反农机监理有省监理总站投入检测设备、电子考试系统、规范化办证设施,农机推广有省推广站实施项目投入,农机培训虽申报承担民生工程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但项目资金不能用于固定资产、设备采购、人员工资,不准挪用,不得结余。二是从县(市)到省农机校均缺乏上级业务管理及指导部门,缺少上级业务管理部门对下级农机科技培训工作的领导与支持。主管部门不重视,基层政府也不重视。怀远县小型农机众多,入户率仅约2成,持证率更低,查处无牌无证拖拉机曾遭到乡村干部的抵制。农机手不重视,本身文化素质较低,法律意识不强,安全观念淡薄,常违章驾驶,人货混载,无视农机操作安全,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安全隐患。三是社会资金的不亲睐。社会化办学要有竞争,投入要讲经济利益。农机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应用水平,是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社会效益要大于经济效益,一般微利或无利,因此往往得不到社会资金的青睐。

3.2 体制不顺

县农机化学校属事业单位,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实行自收自支;有成人教育特性,培训教员却不享受教师待遇;培训收费属涉农,取消和减免使培训收费标准降低。1999―2014年10余年间培训费标准未变,不断寻求扩大生源,开源节流也赶不上人员经费的上涨,全年的收入扣除财政10%截留甚至低于在职和退休人员年工资总额。为维持下去而不断寻找生源,重收入而对培训质量重视不够,体制不顺严重制约了农机化培训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3.3 设施和设备落后

农机化学校大部分教学设备老化落后,缺乏新型电教化教学设备,农机校现有教练机是手扶拖拉机和小型四轮拖拉机,仅有的1台上海50大中型拖拉机于2000年报废,设施落后已跟不上现代农业机械发展的需要。

3.4 软件实力不足

农机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制约了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2005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大型机具快速发展,小型机具知识落伍,教师的培训知识落后,缺乏及时更新新知识、新技术的渠道。培训教材老旧落后,知识与实际不相适应,对于大量新机具、新技术的培训无法开展。1999―2008年农机校与农机监理站合署办公,教职工参与监理路检路查,造成教师身份和角色混乱,无心从事农机教育培训工作,严重影响了农机培训工作的正常发展。

3.5 生源素质较低

农村中学的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素质较低,素质水平较高的学生都转到县城重点学校,剩下留守的学生难教难管。农机培训学校的生源比农村中学还要差,大部分劳动力都外出务工,留在家乡愿从事农机的生源质量素质普遍偏低,农机的操作与使用方法教学尚且容易,但涉及到农机结构原理则教学难度较大,学生难以掌握。许多农机手轻视培训,自以为会操作,不愿花时间学习,嫌耽误工作影响收入;有的农机手为了拿到驾驶证,宁愿找熟人托关系,或花钱请黄牛,也不愿学、不愿考。

3.6 农机培训不够规范

农业部的《拖拉机驾驶员培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中,对课程设置和顺序及培训时间做了要求,理论教学和实习必须达到规定学时。县农机校教室场地的机具、器材、教学光盘基本备齐,然而来参加培训的只有很少一部分。绝大多数学员仗着会使用操作,实践经验丰富,轻视培训,考试时各有神通,使培训规范不能严格执行。

3.7 政策影响

2004年《道交法》的出台,要求农机驾驶员培训逐步社会化,农机化学校培训教育工作面临着生存的危机,制约了学校的发展。随着2005年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大中型农业机械增长迅速。机具购置有补贴,技术培训没有配套的补贴,让购机者不愿意自费参加技术培训,更不愿意办理驾驶执照。缺少正常培训的机手因操作使用、保养维护不当,造成不必要的故障损失,也让商家“三包”服务疲于应付。2015年《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改革的意见》的出台,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驾驶培训形成严重的冲击,拖拉机驾驶培训会有什么样的结局拭目以待。

4 新阶段农机培训的目标

2015年以县农机推广中心注册成立农机技术培训有限公司,业务范围不单是农机驾驶操作培训,还包括农机行业职业技能、农机技术人员培训。随着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大量农机新技术新机具需要推广应用,并转化为先进生产力;农民希望通过掌握先进农机技术而致富的愿望日益强烈,作为农机技术培训部门,为广大农民提供农机技术培训与指导是不可推卸的职责。应将先进实用的农机新技术及安全驾驶操作知识通过定期培训与不定期指导传授给广大农民,使有强烈求知欲的农民能够及时获取所需要的农机技术,并推动全村的农机技术普及与进步,从而更好更快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5-9]。

5 发展对策

5.1 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增强工作自信心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拖拉机培训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有关农机科技培训的法律法规的出台与实施,加上中央、省、市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都为农机科技培训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根据《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总则第五条的规定,农机法定教育工作沉重地落在广大农机教育工作者肩上。因此,农机培训教育工作者应抓住机遇,增强做好农机科技培训的自信心,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着力推动农机科技培训工作的开展。

5.2 加大农机培训宣传力度,争取资金、政策和舆论支持

加大农机培训宣传,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电台等多种宣传手段,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出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科技培训的良好氛围。结合重要农时,深入乡村、田间地头,通过印发形式多样的宣传资料广泛宣传;通过举办专题技术培训、趣味竞赛等形式,潜移默化地向广大农民宣传农机科技培训的显著成效,增强农机培训的社会效应;加强宣传栏的设置,通过图文并茂的宣传海报吸引民众了解农机培训,并乐于接受农机培训,从而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

同时,各级领导应加强对农机培训工作的重视,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出台相关规范性文件,全面落实各项农机培训工作。并多方面争取财政经费,保证农机科技培训的资金到位。保证农机培训所需的设备、机械等硬件设备到位的同时也要为农机培训吸纳更多优质师资力量,从而提高农机培训效果,获得社会的认可,为农机科技培训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夯实基础。

5.3 端正学风,切实提高培训质量

5.3.1 提高师资水平,建设综合师资队伍。2015年成立的农机技术培训公司,严格要求教师持证上岗,定期为教职工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实行定期轮岗制,通过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教职工的责任心与职业感,努力培养一批综合素质过硬、职业精神强的教职工人员。在集体组织学习的基础上,鼓励教职工自主学习,主动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增强实践能力,保证教学效果。

5.3.2 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新机具不断出现,传统的教学系统已经无法适应农机化的飞速发展,因此农机培训学校应从培训需求出发,组织编写针对性、实用性更强的教材与培训材料,同时注重对培训对象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教学过程中引进多媒体教学等直观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感知度,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3.3 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效果。由于农机技术培训的生源范围广、成分复杂、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所以在培训内容的设置方面,应侧重于基础性的理论知识,保证培训效果。2016年迁入新的办公教学场地,又自筹资金投入增添数台教学电脑,尽可能满足不同学员需求,引导学员主动积极学习,自3月启用农机驾驶员无纸化标准考试以来,经培训的学员通过率在90%以上。

5.4 创新农机培训方式

5.4.1 加强协作,多元化发展。农机化学校有其专业理论与技术方面的优势,对农机新产品、新技术有着较高的鉴别能力,同时又与广大农机用户联系密切。农机化技术学校应从广大农机户的利益出发,向农民推荐先进实用的农机产品,同时作为农机企业的销售平台与中介服务大众。实现农机技术学校、农机企业及农民的“三赢”。农机化学校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加强与农业职业学校等其他培训机构的联合,拓宽培训范围,通过联合办学的方式提高办学水平与规模。

农机培训工作的实质是为农业生产培养农机专业化人才,全面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因此我国的农机培训工作应适应我国当前的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拓宽农机培训范围,将部分转业、转岗、创业的农民纳入培训范围。采取形式多样的培训方法,包括集中学习培训和分乡镇培训,还可以采用现场会、机具演示会、知识竞赛、技术比武等方式的培训,应充分考虑农民自身的实际,开办农民夜校。充分考虑时代因素及农机手的思想意愿,灵活掌握培训时长,解决机手不愿意参加农机培训的问题。结合农机推广项目及新技术、新机具进行配套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让农民一看就懂,使农民农机技术培训符合农民所需,并与当前市场需求相结合。

5.4.2 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农村老龄化、妇女化和低素质化等“三化”现象和老人、妇女和儿童等“三留守”问题突出,涉及到今后土地谁来种、怎么种等问题,关键是农机操作人员应重点抓好一批农机技术能手的培训,成为生产中的高技能人才,通过传帮带成为新技术实施者、致富带头人、生产主力军。

依托载体,鼓励创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加强农机培训。并对其实行农机技术扶持,同时吸引一部分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不断扩大农机队伍,发展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具有文化基础并热爱农机事业的中青年农机手到农机专业院校进行学习,培养一批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操作技能高超的农机技术骨干人才。

5.4.3 构建农机远程信息服务系统。在国家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机产业的今天,结合物联网技术,开发农机远程服务管理系统,加强农机信息网络建设,提高农机资源的有效配置[2]。农机手可以通过远程农机知识培训平台学习常见农机具的结构原理、各部件的功能、维修维护、保养存放等相关知识。农机户也可以将农机相关疑惑到在线交流服务平台,与专家进行交流探讨,实现远程培训。通过怀远农机化网(官网)农机培训信息和自编培训资料,在培训中介绍网站登录,让学员有选择地、便捷地学习。

6 参考文献

[1] 张振国,郭俊先,张学军,等.对开展新疆农机化教育培训的一点体会:以自治区农机推广系统人员高级培训班为例[J].新疆农机化,2014(1):62-64.

[2] 于俊兰,杨爱香,王丽娜.顺应时展新要求,加快农机技能人才培训步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4):10-11.

[3] 张伟,余晓伟,袁超,等.移动视频在农机人员教育培训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4(9):127-131.

[4] 范学民,李庆东,王利民.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的基础:我国农机教育培训工作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农机化,2009(3):3-7.

[5] 马龙武,陈海涛.农机推广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9(5):85-86.

[6] 郑小钢.新形势下农机教育培训机构发展现状与对策[J].江苏农机化,2011(1):52-54.

[7] 陈黔,毛慧芳,李鉴方.农机队伍培训与建设:以杭州市萧山区为例[J].中国农机化,2012(1):198-200.

[8] 何善成.农机化趋势下加强农机培训工作的建议[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5):7.

[9] 刘洪杰,刘俊峰,冯晓静,等.农业机械远程信息服务系统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3(8):206-208.

上一篇:政府投资审计风险评估、规避及防范研究 下一篇:面对就业困难高职学生该如何提高自身核心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