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儿童成长的幸福家园

时间:2022-07-25 03:33:41

构筑儿童成长的幸福家园

摘 要:近年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备受关注。学校探索实施融合教育,通过习惯养成教育为促进孩子的融合奠定基础;通过多元活动,促进学生的情感认同;同时,注重整合家庭、学校和社区资源,拓展孩子的生活空间,为实现融合教育提供保障。由此,构建幸福家园,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外来务工子女;融合教育

中图分类号:G7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4)08-0077-02

近年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备受关注。如何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城市生活,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面临的一大挑战。新庄小学地处萝岗区永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源主要是失地农民子女和来自五湖四海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其中,非穗籍学生占总人数的75以上。

基于这一实际,学校探索实施“融合教育”,坚持“多元融合、启智发潜”,注重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发挥和个性发展,努力实现城市与农村孩子的共同成长。

一、在习惯养成中奠定融合基础

学生来自不同地域,成长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家庭环境,其生活习惯等必然存在诸多差异,而这些差异往往容易导致孩子之间产生隔阂。因此,融合教育首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以顺利融入城市生活。小学阶段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发展的重要时期,为此,学校开发与实施《好习惯、伴我行》校本课程,以习惯养成教育为契机,为促进学生的融合奠定良好的基础。

《好习惯、伴我行》课程将小学生需要养成的良好习惯分解为13类,涵盖举止文明、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勤俭节约、遵守秩序、勤于动手、锻炼身体、讲究卫生、团结友爱、良好学习、良好心理素质等内容;并细化分解为200步,贯穿于六年小学生活。例如,遵守秩序的习惯细化为:一是每天佩戴红领巾(或标志牌);二是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边行;三是上下学排路队,红灯停,绿灯行,不乱穿马路,不在马路上追跑打闹;过路口,注意避让车辆;四是购物、上车时自觉排队,不插队,集会时按指定位置就座;在公共场合遵守纪律,不大声喧哗;五是爱护学校、公园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不乱踩绿地,不随手折花枝,不乱涂乱划。

教材图文并茂,素材均取自学生的日常生活故事;同时,帮助学生制定行为习惯培养实施流程表,确定每一个学段的习惯养成重点。如此,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在习惯养成中,城市与农村孩子互相学习,逐渐接纳和认同对方,为实现融合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在活动开展中促进情感认同

融合最根本的是情感上的接纳。而活动是学校德育的重要载体。因此,学校以多元活动创设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在活动体验中促进学生的情感认同。

主题系列活动。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学校尊重孩子的天性和个别差异,制定了系列主题活动。从中,引导孩子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长自主选择活动,关注同伴感受,在张扬个性、接纳同伴中互相促进,共同成长。例如,文化评选活动,包括演讲比赛、感动新庄征文、百歌颂中华、特色班级文化评选等;文学品味活动,如书香校园系列活动、经典美文诵读、故事会等;艺体活动,如各种体育比赛、“歌舞飞扬”汇演、美术书法创作欣赏、时装秀、小眼睛看大世界摄影、快乐童年游园等;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种植护绿、七彩人生剪纸、小黄帽行动等。如此,让每一个孩子都找到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平台。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能力,自主选择活动并勇敢展示自我。从中,城市和农村孩子重新认识了自己的伙伴,在彼此接纳和欣赏中增进了友情,实现了共同成长。

心理关爱活动。与城市孩子相比,农村孩子来到新的生活环境,往往容易产生情感失落、自我封闭和自卑、内向等心理。因此,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是融合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从自尊自信、意志动机、情绪情感、人际交往等方面,开展了多种心理关爱活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例如,建立心理教育个案,实行跟踪指导,帮助学生疏解自卑、焦虑、偏激、孤僻、胆怯等心理症结;开展“新家园、小主人”活动,引导外来学生逐步强化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市、区社会团体组织的关爱外来工子女活动,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强的心理品质,以良好的心理、情感融入学校。

三、在资源整合中拓展融合时空

今天,学校、家庭和社区协同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融合教育更需要改变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相互独立与隔离的状态,整合多种资源,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推动农村和城市学生双方家长的积极参与,实现真正的融合,共同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

学校许多学生来自征地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往往存在重养轻教、重智轻德、重物质轻精神的家庭教育误区。为此,学校加强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建设,以家长委员会为联系纽带,以家长学校为学习交流平台,定期开展家庭教育专题讲座,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同时,学校不断拓宽家校沟通渠道,如上门家访或定期电话访问、开通“校迅通”、召开家长会等常规沟通方式;定期开展家庭联系周、家长交流会、亲子活动等,建立家校之间的良性沟通,获得更强有力的教育支持。学校还创办了《新庄小学家长报》,并建立《新庄小学家长手册》。以此,让家长从教育的旁观者变成实践者,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此外,学校与萝岗区教育局、街道、村居关工委(小组)以及当地厂企工会合作,开展了家庭教育进厂企、进社区活动,积极为家长提供教育指导;同时,组织学生开展“走遍永和”活动,参观厂企社区,感受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扩展孩子的家园意识;鼓励学生参加清洁美化社区、创建卫生城市、文明城市、访老慰贫等社会实践活动;并引进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社工进驻学校等,以此促进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融合,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广州市萝岗区新庄小学 广东广州 511356)

上一篇: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首次在中国举办 下一篇:班华先生与一所学校的德育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