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人”的数字

时间:2022-07-25 02:38:20

“骗人”的数字

春节过后的第三天,我们全家去儿童公园游玩。

节日的公园真热闹。喜气洋洋的大人领着身着节日盛装的小朋友,玩着各种各样的游戏。门口的许多小摊小贩也不失时机地吆喝着,诱惑着小朋友一个劲儿地缠着大人,不停地往外掏钞票,买这买那。在一棵大槐树底下围着一大群人,我们凑上去一看,原来是几个小摊挂起了“数数小发财”的招牌,吸引了许多小朋友的目光。

我们看见空地上铺着一块布,中间放着几张扑克牌。四周摆满了一个个小方格,分别对应着从1到26这些数字。方格里放着很多物品,有铅笔、糖块、钢笔、电子表、遥控玩具……大小不一,贵贱不等。听摊主介绍,顾客只要花上一元钱,就可任意抽出两张扑克牌,牌上的两个数字相加得到一个数字,然后从比这个数字大1的数接着数起,两张扑克牌相加的数是几就数几个数,最后数到哪格,这格里的东西就归你了。

看着方格里的物品,不由你不动心。心动不如行动,许多人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陆陆续续地有人玩起了这个数数的游戏,但是我看了半天,这些人每次得到的不是不值一角的糖块,就是几根不带橡皮头的铅笔,垂头丧气地悻悻而去。而那些贵重些的诸如铅笔盒呀、遥控车呀什么的,却从来没人得到过。

“真倒霉!又是橡皮。”“唉,怎么也赢不了个值钱的。”听着旁边几位大哥哥沮丧地叹息声,我心里暗暗嘀咕起来:方格里的物品有贱的,但贵重的也不少,怎么就碰不到好的呢?是他们的运气不好吧,看我的。我掏出一元钱,抽到两张扑克牌,分别是3和6,两者相加为9,从9的下一位数10数起,数9个数,得数为18,我满怀希望地往18的方格里一瞅,是一根圆珠笔芯。我只好垂头丧气地退出来。

就这样,摊主每次都是赚多赔少,没有一次能套中高价物品。到底是什么原因,莫非摊主有什么特异功能,施展了什么高深莫测的魔法?我问爸爸,爸爸只是皱眉摇头,一言不语,

我蹲下身子,细细地观察、思考。突然,我发现放贵重物品的都是奇数格,而偶数格里无一例外都是廉价物品。但是,每次游戏最后数出的数字都是偶数,拿到的自然是偶数格里的物品了。联系最近数学课上刚学的偶数和奇数的性质来考虑。我恍然大悟,原来,不论你拿到的两张扑克牌的数加起来是偶数还是奇数,从这个和的下一格数起,再数出这个和,结果还是偶数。因为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数到最后一定是在偶数格里,所以,每次总是摊主赚钱,玩游戏的人想占大便宜那是枉费心机。

“原来数学也骗人!”我把我的推理向爸爸说了,末了,气愤地嚷道。

爸爸拍拍我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数学是没有‘立场’的,有人用它为人类造福,有人用它行骗欺人。这就需要我们遇事多动脑筋,避免上当受骗。”

指导:田树东

上一篇:春天的“毛毛虫雨” 下一篇:胖丫儿的打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