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势“假设”,提升学生体验

时间:2022-07-25 01:22:03

顺势“假设”,提升学生体验

体验,是指亲身经历、实地领会。即通过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经验。 语文教学中所指的体验是指教师以课堂为舞台、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心灵对话,创造出值得学生回忆,让学生有所感受,留下难忘印象的言语活动。经过统计发现,义务教育和高中语文课标出现“体验”“感受”“感悟”等词共有80余次之多,足见语文课标对体验和感悟的强调和重视。阅读教学中,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帮助学生生成与发展真切的体验和感悟(发现人、体悟情、感受美、领悟理),又在体验和感悟中促进语言的积累。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要求。

如何引导学生生成和加深体验和感悟?教师的作用当然不再是一味地单方面地传授知识,而应努力为学生做好体验开始前的准备工作,让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使之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并积极接触语言、运用语言,在亲身体验过程中掌握语言。近年来,由于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使得形象性体验的方法运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形象性体验”是指利用那些可视、可听、可感的教学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如展示图片、播放音乐、放映录像等等,把文本抽象的文字符号,变为具象化、情节化、音乐化的可感艺术,把学生带入到体现文本内涵的情景中去,让学生置身于虚拟的情境之中。以此引发学生的体验和感受。然而,笔者以为,无论采用怎样的技术和手段,最关键的还在于让学生真正读懂文本来获得体验,是谓之“文本性体验”。课标一再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并强调“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这就是说要真正读懂文本,其关键途径在于阅读特别是朗读,在声情并茂的朗读过程中,使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体验,来体验作品中的人、情、美、理。笔者在观课中发现:顺势“假设”以创设体验和感悟的情境,是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引向深处的简捷有效方法。

此所谓“顺势”,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顺应学生已有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并借此创设体验感悟的丰富情境。提升学生的已有体验。顺势“假设”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抓住师生对话中的契机,顺应学生已有的阅读体验和感受,运用反馈话语,借助假设和追问等方式,设计简单易行的体验性活动(朗读、表演、写作等),让学生参与其中,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以获得对文本(作品)中形象和

情感的深入细致的理解和认识。

顺势“假设”是在师生对话的相互反馈中展开的,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请看《七颗钻石》教学片段:

师:你们读一读,看看在这些情节中你感受到小姑娘对谁的爱。

生(你一言我一语):母亲、小狗、过路人。

(老师要求学生读相关情节)

师:我们先来看看小姑娘给妈妈找水的情节好吗?看看你从哪里感受到姑娘非常爱她的妈妈。

生1:“夜里”,别人都睡觉了,她却去找水。

生2:“找呀找呀,终于在一座山上找到了一个很小的泉眼”,“终于”说明她找了很多地方。不放弃,她翻过了一座山又一座山。

师:很小的泉眼,说明她很细心,说明她爱自己的母亲。

生3: (她)小心翼翼地捧着水罐,一滴一滴地接着水,很久才接满一罐水。

师:嗯,她等了很长时间。

生3:一滴一滴,长时间捧着水罐,她多累呀。更何况是个水罐呀,多沉呀。

师:假如你就是那个小姑娘。(老师对着生3)小姑娘,你累吗?你等了这么久才接满一罐水。你渴吗?你为什么不歇一歇,自己先喝点(水)呢?

生4: (我)累、渴,可是妈妈(病了)不能等呀。

师:你们就带着这种感情把书再读一遍。 (学生朗读)

师:此时此刻,你们就是那小姑娘,面对着水你会说什么呢?

生5(喜出望外地):太好了,妈妈有救了!

生6:太好了,妈妈有救了!我得赶紧把水给妈妈送去。哎呀,我可得小心点,不然就把水给洒了。

师: (小姑娘)不仅有爱心,而且还细心。你体会得真好!

——毕然(北京第一实验小学)《七颗钻石》教学实录

课例中,学生能够根据小姑娘“夜里”去找水、“终于”找到“很小的泉眼”“一滴一滴地”接满一罐水等具体的语境认识小姑娘对母亲的爱:教师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认识和感受,在对话反馈中,用“假如你就是那个小姑娘”进行追问,使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小姑娘的心灵世界,丰富、补充文本的“空白”,获得真切的体验和感受。

所以。在引发和深化学生体验的方法运用上,最关键的在于如何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有效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基于实用主义的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