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小学科学与艺术融合的重要意义与实现途径

时间:2022-07-24 11:58:31

简论小学科学与艺术融合的重要意义与实现途径

科学与艺术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尤其是在大融合时代,科学与艺术已然不分彼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科学与艺术融合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听X、视觉、触觉三个视角出发,探析小学科学教学与艺术教学融合的实现途径。期望本文研究能为相关同行提供可操作性建议。

“纵观世界,经济全球化正在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突出。”科学教育已走向各国教育视野,其强大的生命力无可比拟。小学科学教育与艺术的融合,是一种连接现实与发展的思维观念,教育者应该更改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通过挖掘优秀的教育途径,培养学生科学观、艺术观。

科学与艺术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随着现代生活的不断进步,人们具有更高精神层面的美感需求,在科学中探求美,在美中寻求科学,这是普遍性真理,已得到大众认可。通过艺术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接受科学教育,通过科学教育也可以给予受教育者美的感受,对于学生的成长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小学科学与艺术相互融合的重要意义

英国知名博物学家赫胥黎曾在其创作的《科学与艺术》中提出,“艺术与科学是自然这块奖章的正面和反面。”我国当代画家吴冠中先生也一度强调,“科学揭示宇宙的奥秘,艺术揭示情感的奥秘”,科学与艺术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特别是在大融合时代,艺术已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融入到了科学中,科学被不知不觉地披上了一层艺术盛装。换言之,科学与艺术,已然不分彼此。这就要求,小学科学教育应注重与艺术融合,使小学生能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了解艺术、熟知艺术,甚至是热爱艺术。唯有如此,小学生才能真正培养起良好的习惯和素养,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科学艺术的发展。

小学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极为重要。小学科学与艺术的互融是真、善、美统一的教育,科学是真实的,艺术是唯美的,教育是善良的,三者的巧妙结合即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小学科学教师要具有正确的认知和才能,通过科学与艺术融合的教育途径来实现这一崇高的教育目的。

二、小学科学与艺术融合的途径分析

小学科学与艺术相互融合的最好方式是调动感官感觉,使小学生在了解科学知识的同时感知艺术。

(一)调动听觉,创造悦耳的音乐

小学生的听觉非常灵敏,好奇心也非常强。若小学科学老师能够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调动小学生的听觉,将会增加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感知艺术的热情。如笔者在教授《声音》单元时,就先向学生普及声音的特点、产生方式、音高变化与传播途径,使学生充分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及被听到的。而后,为了增强学生对声音的感知,笔者进行了如下操作:在讲台上摆设多个空“音乐玻璃瓶”,并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喜好在音乐瓶中装入分量不同的水,用小木棒依次对音乐瓶进行敲击,使之产生不同声音,形成一首欢快的“欢乐颂”。由此一来,小学生能清晰地感受到:声音是通过振动产生,可通过空气传播。而且,振动频率不同,其声音也不同。如水量较多时,音乐瓶的振动较缓慢,音调相对较低;水量较少时,振动频率较快,音调相对较高。

课程实践证明,在《声音》知识教学中巧妙地融合音乐艺术,可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听觉感官,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科学艺术学习热情,如不少小学生在课后都强烈要求笔者教其如何用“音乐瓶”创造悦耳的音乐,据一些家长反馈,小学生回到家中后,也用玻璃杯自制了“音乐瓶”,并创设了自己的音乐。

(二)调动视觉,打造美丽的画面

人对具象事物的感知,依靠视觉感官来完成。通常情况下,视觉感官摄入物象后,物象即成为一副美丽的画面。人若进一步发挥想象,将美丽画面进行重组,则将形成另一组更具特色的魅力图画。这一点,在教授《植物的叶》时,笔者深有感悟。

在向学生讲解《植物》单元时,笔者首先给学生介绍了校园大树与小草的差异、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的区别,使学生形成不同植物的不同部位也不一定相同的概念。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普通树叶、吊兰叶、芦荟叶、枫树叶、新出嫩叶与枯叶,并详细解释每种叶子形状、颜色差异的原因,使学生充分了解植物的同一部位,也可能存在完全不一致的情况。由于每种叶子都各具特色,所以,学生的视觉感官得到了极大程度地调动和满足。换言之,每种特殊形状的叶子在学生脑海中都形成了一幅特殊画面。基于此,笔者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每种叶子的形状与颜色,充分发挥想象力,用这些叶子设计一幅画,以实现科学与美术的融合。

不可否认,学生用叶子自行设计的画面是非常美丽的。如部分学生用普通椭形树叶设计了一只自由翱翔的“蝴蝶”,用芦荟叶子设计出一个可爱的“海星”,还有部分学生用枫树叶做了一条美丽的“蓬蓬裙”。最让笔者意外的是,一些热爱手工艺的学生,在大树叶内部剪出了一副副精致的卡通人物画。可见,调动小学生视觉,实现小学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是一种有趣且可靠的途径。

(三)调动触觉,感知造物的美妙

小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通常是浅显的,如他们在感知周围的材料时,只能简单地感知材料的软硬度与柔韧性,抑或是吸水性,而无法深入掌握材料内含的成分。因此,若要让小学生在学习《周围的材料》时,可以顺势将科学知识与艺术知识相互融合起来,恰如其分地调动小学生的触觉,使之感知造物之美妙。如笔者向学生讲解周围材料的软硬度、柔韧性、吸水性等特性后,便组织学生于周日到陶瓷坊,学习并亲手制作陶瓷器皿,使学生充分体验泥土材料变成自己制作的器具的过程,进而深刻记忆泥土等日常材料的特性与作用。

实践证明,调动小学生的触觉,使之在感知日常材料特性的同时进一步掌握材料的艺术性,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艺术学习兴趣。如部分家长反馈,自笔者带学生到陶瓷坊学习制作陶瓷器皿后,每个周末,凡遇家长有空,孩子都会要求家长带其到陶瓷坊学做自己喜欢的小人儿或器皿。期末民意调查结果也显示,小学生非常欢迎这种先普及基本科学知识,再调动触觉感官,学做艺术品的教学方式。由此可知,调动学生触觉,感知造物美妙,是实现小学科学与艺术融合的良好途径。

三、结语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渗透艺术教育,实现科学教学与艺术教学相互融合,不仅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探索能力,还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的艺术学习热情,提高其艺术素养,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小学教师应注重在科学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引导学生将科学与艺术融合起来,充分感知科学与艺术的密切关系。

(高邮市甘垛镇甘垛小学)

上一篇:使用元数据和反射的Web服务系统重配置设计与实... 下一篇:Processing软件在辅助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