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意识里,有的父母不想孩子成器

时间:2022-07-24 11:07:55

潜意识里,有的父母不想孩子成器

每一位家长都想孩子成器吗?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并非如此,有的家长或无意或有意地不允许自己的孩子在教育或职业方面超过他们。

还有的父母,并不为孩子的成功而高兴,而报以消极态度,甚至会批评和嘲笑孩子。

这些都构成孩子厌学的“原罪”。

大学生是不孝之女

毕文玲生在一个山村里,从小懂事勤奋,一直学习还可以,家境在村里也还可以,小学学习对于她来说,比干农活更轻松有趣。可是到了高中,面对考学的压力,她需要来自家庭的支持时,母亲只给了她放弃的理由,因为母亲打心里不愿意她上大学。她母亲常嘲笑一个村里学习好的大姐姐。

毕文玲却打心里羡慕这个大姐姐。这个大姐姐是村子里孩子学习的一个榜样,考上名牌大学,又出国读博士,然后留在美国工作。母亲却说:“女孩学习好有什么用?学习好的人都自私,只顾着自己上学,不管家里,你看她娘就像没有养这个姑娘一样,过年过节她也没法回家。人家初中没毕业出去打工的,还往家里拿东西呢。”

村里有大学生没有及时找到工作的,母亲嘲笑:“上大学有什么用?现在大学生到处都是,上了大学不会挣钱照样让人看不起。”孩子学习的成功在毕文玲妈妈的眼中不是意味着幸福快乐和满足,而是意味着失掉女儿,失去节日母女团聚的机会。

这自然滋生了毕文玲的厌学情绪。等毕文玲出来打工才知道上学和不上学的区别,可她再想回到学校已经不可能了。她的母亲就是用自己势利和浅薄的见识耽误了孩子。

大学生就是书呆子

席子良的爸爸席建华在一个基层单位做领导,每年单位上都分大学生来,可大学生都在这里干不长。由于席建华自己不是大学生,他对大学生有一种潜意识的憎恨和嫉妒。每年新来大学生后,席建华以激怒大学生为乐,来他这里的大学生大都来自农村,他会寻找各种理由扣除大学生的奖金和补助费。看到大学生为此失态,他就津津乐道。

席建华回到家里还向自己的老婆炫耀,说新分来的大学生是多么无能,对金钱斤斤计较,说这些时他会舞之蹈之,这时他们的宝贝儿子会聚精会神地听。家长经常以怨恨语气谈论自己身边有知识的人,会让孩子憎恨知识。

席建华经常不在家,席子良的学习都是妈妈管,可妈妈更不在乎孩子学习能力的强弱。单位上的大学生有能力帮助席建华儿子学习,但是想起席建华的态度,即使有时间有机会也不想帮助他。

席建华夫妻二人至今意识不到,他们的谈论对孩子十分有害。他们谈论大学生的态度,会让孩子潜意识里认为学习不重要,甚至会憎恨学习,憎恨知识。

对于孩子来说,为什么学比如何学要重要得多。但很多孩子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学习,就是因为家长没有给出答案,甚至给错了答案。

上一篇:想问女儿,我这个父亲角色称职么? 下一篇:专业逗你玩!我做“引导阿姨”好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