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快推进鹤峰县蔬菜产业发展的建议

时间:2022-07-24 10:07:35

对加快推进鹤峰县蔬菜产业发展的建议

【摘 要】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雪消费品,蔬菜价格及质量安全一直是城镇居民关心的热点问题。鹤峰蔬菜价格较高,因此,加快推进蔬菜产业发展事关农村发展和民生改善,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鹤峰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建议

1 发展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种植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我县蔬菜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蔬菜生产已从昔日的“家庭菜园”逐步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初步形成了以白萝卜为主的生态型高山蔬菜、以薇菜为主的山野菜、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以葛仙米为主的地方特色菜及山地魔芋等五大特色,蔬菜种植面积大幅增加,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优势区域逐步形成。总的来说,我县蔬菜生产近十几年来取得了可喜成绩,产业化程度明显加快,带动了农民增收。2013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0000hm2,总产量达到35万t,总产值达到4.2亿元,为农民提供现金收入1.5亿元以上;全县共有蔬菜经营企业及专业合作社70余家、蔬菜预冷保鲜库100余间,库容达12000m3,加工能力达到25万t。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保障供应不力

集中反映为本地商品蔬菜品种少、量不足,需要从外地调来大量蔬菜才能满足市场需求,加上一些市场环境因素,致使蔬菜价格高于全州平均水平,群众普遍不满意。

2.2 蔬菜产业缺乏科学统一的规划

区域布局、发展重点不突出,产业指导、市场调控等方面缺乏有效措施。

2.3 技术支撑能力不强

一是新产品开发、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力度不够。蔬菜产业品种结构单一、附加值低、市场风险大、效益可预期性差已成为产业发展瓶颈,新品种开发、品种结构调整已成当务之急。二是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多数菜农依然沿用传统的栽培模式和方法,生产随便性强,标准化栽培、配方施肥、立体种植等新技术推广应用步伐缓慢,科技投入严重不足。三是种地与养地结合不够,农民没有养成轮作换茬和增施有机肥的习惯,只顾眼前利益,直接导致蔬菜产品质量变劣和产量下降。四是在科研和技术推广方面的经费与技术人才缺乏,这一点已严重影响到我县蔬菜产业的提档升级。

2.4 政府对蔬菜基地配套设施投入不足,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一是基地排灌设施空白,所有基地均望天收;二是田间道路差,产品转运难、损失大、成本高;三是少数蔬菜基地的用电还不能正常保障。

2.5 品牌意识不强,蔬菜精深加工滞后

全县虽基本实现无公害蔬菜的全覆盖,但品牌营销力度不够,品牌运作水平不高且运行不规范,只停留在无公害生产阶段,绿色、有机蔬菜的生产不成规模,没有一个叫得响的知名品牌。此外,蔬菜企业缺少精深加工技术和设备,加工增值链短,粗加工产品多,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创汇产品少。

3 推进蔬菜产业发展的建议

3.1 明确发展目标

坚持市场主导发展,按照“运作市场化、基地特色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销售网络化”的要求,扶持一批特色产品开发业主,建设一批特色蔬菜基地,推广一批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育一批特色蔬菜品种品牌,初步建设1个产品销售网络。力争到2018年时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3333hm2,蔬菜总产量达到50万t以上,综合总产值达到8亿元。把蔬菜产业培育成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优势产业,努力实现生产上标准、基地上规模、产品树品牌、食用达安全的目标。

3.2 科学规划,形成明晰的蔬菜产业发展思路

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充分考察资源、分析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全县蔬菜产业发展规划,科学确定区域发展重点,并坚持按规划和目标实施,避免蔬菜生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蔬菜品种结构调整上,要控制发展市场竞争力差的传统老品种的种植面积,重点发展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地方特色菜,扩大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要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统一规划,区域布局”的原则重点建设一批集约化程度高、规模适度的蔬菜生产基地;各乡、镇要根据本地的资源优势确定自己的骨干蔬菜品种与蔬菜专业村,逐步形成“多乡一业”和“一村一品”的规模化经营的新格局。

3.3 扶持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是引领产业发展的航母,做活了企业也就做活了整个产业,因此,必须树立“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思想,择优扶持一批市场前景好、运行机制活、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对龙头企业重点在以下方面给予支持:在财政支持上,县财政要积极整合项目资源,增加农业产业化发展扶持资金;在税收优惠上,按规定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在保障用地上,支持龙头企业合理利用农村集体土地,利用国土整治项目,将整理出的土地优先用于发展农业生产,要认真分析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收益分配机制;在信贷支持上,金融机构要将符合授信条件的龙头企业列为优先支持对象,降低准入门槛,增加贷款投放;对龙头企业从事种苗、种植、养殖业及农产品初加工的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

3.4 扶持大蔬菜基地

做大蔬菜生产基地离不开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政府要整合农业项目资金,出台扶持蔬菜基地建设的具体措施。一是扶持、壮大优势蔬菜产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对于严格按照“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的要求、规模在67hm2以上的标准化生产基地,经相关部门组织验收合格后,采用“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形式给予一定奖励。二是扶持和保障市场供应蔬菜生产基地和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凡新建集中连片6.7hm2以上的保供蔬菜基地,且基础设施配套完善、道路通畅、排水良好、主导品种明显、落实了技术责任人、制定了技术实施方案、严格禁止了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在城区蔬菜规划范围内,要出台相应政策给予适当奖补。凡新发展的集中连片10个以上(含10个),按标准建设大棚蔬菜基地,经相关部门组织验收合格后,每个大棚给予适当补贴。

3.5 创建知名品牌

有特色才有市场,有品牌才有效益。就品牌创建工作,县委政府要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建立品牌创建激励机制,对创建成功的企业给予奖励。一是要加快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蔬菜加工和流通企业的发展,将其做强做大;二是指导企业建立和完善特色蔬菜质量标准体系;三是抓好现有品牌和资源整合,按照省、州委政府的统一要求,着力打造恩施“大山鼎”蔬菜品牌,做到“创一个品牌、兴一方经济,壮一个名牌、富一方百姓”;四是要以科技为先导,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推广新技术,增加科技含量,优化蔬菜品质,增强全县蔬菜的市场竞争能力。

3.6 强化服务,夯实蔬菜产业基础

蔬菜产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一个易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制约的弱势产业,蔬菜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服务环境。一要强化组织领导,成立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明确责任要求,做好全县蔬菜产业建设的安排部署、指导协调、督办检查和工作考评。二是强化科技服务,重点抓好蔬菜科技人才和农村蔬菜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尽快提高我县蔬菜产业的人才、科技支撑水平;要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允许和鼓励事业单位干部科技人员带薪带职兴建、领办蔬菜基地,和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承包和技术服务,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在推进蔬菜技术进步的主体作用。三是强化为企业服务,要深入到企业一线,调查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四是强化信息服务,要充分利用“12316”三农热线、农业信息网等网络传播农产品流通信息,使广大农民及时了解农产品的价格和销售市场,引导农民搞好结构调整,帮助农民拓宽销售渠道,从而促进农民增收。

作者简介:肖子伟,男,湖北省鹤峰县人,大学本科学历,农艺师。研究方向:食用菌栽培技术与推广,蔬菜产业发展推广应用等。

上一篇:希腊,现代欧洲设计的摇篮 下一篇:浅谈当代教师应具有的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