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皇室对尚武的重视

时间:2022-07-24 06:56:29

《兰台世界杂志》2014年第S3期

一、康熙对皇室尚武的重视

康熙对先祖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皇太极重创明军,以及顺治以小克大而完成对中国大陆的初步统一均着有深刻了解。他认为,欲进一步开创、发展先祖的大业,进一步巩固清朝统治,就必须加强、依赖皇室以及八旗将士的精湛武功,以及勇猛的士气作为其稳定统治的坚实后盾。因此,他在制定皇子教育的“家法”时,也将重点放在了“文治”和“武治”兼施的基础之上。与此同时,康熙也看到了先祖在入关之后,在应兴举赴考制度的影响下,很多人放弃了传统的弓马骑射而争趋文事,以得到更快的升迁,而传统的弓马骑射之技渐有丧失殆尽的危险。于是,康熙积极鼓励八旗子弟在报考的同时,命兵部先行考其满语及传统的弓马骑射,并规定,只有弓马骑射合格者方可入闱,足见康熙对尚武的重视程度。另外,康熙还于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为了进一步提高武试者的地位,亲自在紫光阁前对武进士的应试者进行拔擢,对一些弓马骑士娴熟、武艺高超者直接任以御前侍收,允入上三旗,这也是应试者所获取的最高荣耀[5]52。与此同时,康熙也进一步加强了对皇子们尚武精神的培养。首先,弓马骑射是皇子教育的必修课。康熙将弓马骑射的训练安排在儒家经典的诵读之后,并将之与文化学习穿行。这对久坐案前的少年皇子而言,也是一种科学、合理的安排。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月,皇太子胤礽在畅春园诵读完《礼记》之后“,侍卫张侯苞中,皇太子出门外阶下立,左右奉弓矢”(张侯,即张挂布靶之意)“,御射三回,中者甚多。射毕,复入坐,诸臣随入侍”[3]60。由引可见,为了方便皇子们进行弓马骑射练习,康熙有意安排在皇子读书的庭院之间设有射箭场所。也有设于室内的,如在咸安宫之内就设有射箭厅,以保证皇子们在学习的间歇之时,进行射箭活动,而不受天气的影响。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夏,康熙就曾当着满汉大臣在畅春园对6位皇子进行了一次学习和射箭考核“,命张侯,皇三子、皇四子、皇五子、皇七子、皇八子同射,皆中四箭、三箭不等。又命皇太子、皇长子同射,皇太子中三箭,皇长子中二箭”[3]62。这些皇子们中箭法优秀者甚多,如皇太子胤礽、皇长子胤禔、皇三子胤祉等。1679年(康熙十八年)6月时,康熙就曾带皇太子胤礽到景山狩猎,皇太子胤礽“连发五矢,射中一鹿、四兔”[3]65,令康熙大悦。1679年(康熙十八年)年底,康熙还在南苑行围时带着只有7岁的皇长子胤禔“,纵虎出圈,命众驱逐,皇第五子保清(即胤禔)亲射,中之”[3]28。年仅7岁的胤禔即可追射猛虎,足见康熙在培养儿子胆识与尚武精神方面颇具一国之君的远识与胆魄。康熙众子之中,论箭法和枪法的稔熟则要数皇三子胤祉。晚年的康熙在热河围猎时,也带着皇三子胤祉,甚至还亲自与胤祉一齐加入围猎活动,既证明自己“宝刀未老”,也想让诸君臣看到三皇子高超的骑射技巧。

二、塞外行围对清室尚武精神的影响

康熙非常重视行围过程中对皇子们弓马骑射实践能力的培养,他曾亲自对诸皇子们说“:朕一年两季行幸,春日水猎,欲人之习于舟楫也;秋日出哨,欲人之习于弓马也。“”我朝之兵甚强健,所向无敌者,实朕使之。”康熙将塞外行围之举视为对皇室弓马骑射实践能力的一种培养与印证,以达到“兵甚强健”的目的。如外国侍者士张诚神甫则于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9月27日的日记中写道“:陛下(康熙)的随从人员不过一百,其中有他的一个儿子,约十一二岁,身背一张小弓,箭壶里装满了利箭,跟在后面。陛下亦身背硬弓,腰挎箭壶。”[3]13这里所提到的皇子即为皇三子胤祉,而17岁的皇长子胤禔也在随行人员之中。1691年(康熙三十年)4月,康熙在参加多伦会盟时,胤祉和胤禔依然与康熙同行,而张诚同样在日记中写下了“:约有四十只狍子和雄鹿被杀死,大多数是由皇帝和他的两个儿子射杀的。”1692年(康熙三十一年)7月,康熙巡视塞外、围猎时,胤禔、胤祉、胤禛、胤祺、胤佑、胤禩、胤禟等7位皇子皆有参与。1716年(康熙五十五年)11月,63岁的康熙在谒陵结束之后,也同样带领着诸多皇子进行了冬狩。诸皇子身背箭筒、手持弓弩,各自冒着严寒北行围猎,以锻炼其胆智。12月4日,当康熙带领着诸皇子在喀喇沁济进行狩猎时,突然窜出一只猛虎,扑向围猎的队伍。于是,康熙命身边年仅22岁的十六皇子胤禄“提枪刺之”,而胤禄则凭借着自己的胆识与良好的骑射经验,眼疾枪准“,正中虎胃,虎被刺,愤噬枪柄而毙”。回京后,康熙对胤禄猎虎之举大加赞赏;而胤禄则将猎虎之事刻于枪托之上,并将被猛虎咬断的虎枪加以珍藏。这支断枪也被胤禄的后代世世珍藏而传存至今[3]14。康熙对皇子们弓马骑射的培养,不仅训练、提高了皇子们的弓马骑射技艺,也增强了他们的体魄,磨炼了他们的意志;同时,也在围猎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统兵作战的军事技能。值得一提的是康熙诸多皇子中的十四皇子胤祯,他的弓马骑射技艺在诸皇子之中是最高的,其统兵作战的军事技能也首屈一指,这在他率师西征,击败准噶尔大军,收复得以印证。

三、康熙教子对清皇室对尚武的影响

康熙对诸皇子弓马骑射技艺的培养是有目共睹的,此举也直接影响到了八旗军队的习武精神。同时,康熙还在善扑营、火器营、虎枪营等特殊兵种中加强了摔跤、射箭、刺虎等武术技艺的培养。使八旗军、善扑营、火器营、虎枪营的年青士兵均练就了一身的武艺,这也进一步促使清代在康熙、乾隆年间,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上均得到了发展。在康熙帝的影响之下,乾隆帝也加强了对八旗子弟弓马骑射等的培养;对于些弓马骑射技艺不足的宗室王公,乾隆帝还亲自指派御前大臣或皇子每季对其进行一次骑射和满语的考试。乾隆帝在紫禁城中专门兴建了一座专门练习骑射技艺的箭亭,以督促子孙后代永远铭记弓马骑射,这足见清代初期、中期对传统尚武精神的发扬与传承。但自康熙、乾隆对清廷皇室、八旗子弟尚武精神的发扬与传承之后,至清末时期,随着皇帝的昏庸、政治的腐败,加之皇室对尚武精神未予以足够的重视,导致了八国联军的入侵,签订了《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丧权辱国之举。由此可见,尚武精神乃是一个民族强盛的巨大推力;而尚武精神既是一个民族精神与智慧的表现,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的国防重心。只有让民族尚武精神提升到国家的层次,才能促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加强大,才会将人们的意志与智慧凝聚成为更强大、更稳定的生产力。

作者:樊红岩单位: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

上一篇:春秋时期的投壶活动分析 下一篇:基于文体意识的汉语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