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不嫁,母之过?

时间:2022-07-24 04:40:16

成都市人民公园“保路运动纪念碑”后有一片银杏林小径,那里成了帮儿女相亲的父母们的聚会地。付宏华在这里驻守了5年。

34岁的女儿因忙于事业无暇顾及终身大事,多次相亲未果后,做母亲的把女儿大龄未嫁的原因揽于己身:当年一味要求孩子读书,才让她错失了人生许多美好的东西。

名片的意义

2009年3月底,记者在小径深处找到付宏华。“我不太想接受采访。”这是付宏华说的第一句话。

女儿刘丹其实条件很好:大学教师,身段窈窕,知书达礼,性情温婉。一起参加相亲会的朋友曾劝付宏华把“寻婿”启事上的“博士学历”四字去掉,被她断然拒绝:“女博士哪里不好?”

付宏华贴出的寻婿启事有很多人看,只是质疑的语气屡屡让她觉得自尊被对方践踏。“工资有好多?”“怎么会三十多岁了还没谈过恋爱?”“年龄这么大了,还对男方要求这么高?”“博士啊,好不好相处哦?”……那些挑剔的眼睛跳过白纸黑字,盯着付宏华详细询问“细节”。

付宏华的笑容越来越僵硬,她转头掩饰因屈辱涌出的泪花。

女儿30岁那年,付宏华在寻婿启事旁贴出了一封“请您谴责”的自责信,把女儿大龄未嫁甚至未恋爱过的错归咎于父母一味的严格管教上。“你这是炒作还是负荆请罪?”同来征婚的父母们问她,虽然是句玩笑话,“负荆请罪”这个成语依然刺痛了她。

你喝过中药吗?付宏华问记者。给女儿征婚的第二年,她把自责信印制成名片让更多人带走,“就像是把药渣铺在外面让很多人踩才能带走病一样”。

剩女的母亲

安排女儿去相亲成了付宏华的头等大事。亲戚、自己的朋友、丈夫的朋友,甚至在公园里只有几面之交的人,也曾被她慎重拜托。

明明应该三个人着急的事,最后变成了只有她一人操心。丈夫虽然从不把对女儿终身大事的焦灼写在脸上,但每次敲定相亲时间后,他总要反复询问:“对方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你到底问清楚没有?”你自己怎么不去找?她有时想冲着丈夫嚷嚷。

女儿的性格像父亲,少言,脾气好,很少把心思写在脸上。考上博士后,多数时间都在实验室。因为工作规定,刘丹不能随身携带电话,付宏华要说服女儿出席一场相亲会,必须亲自跑一趟学校才行。

付宏华的目标是争取每个月都能给刘丹安排一次相亲。她看过一些报道,知道有很多优秀的海归男也因为忙于事业和接触的圈子太窄导致单身。这些受过高等教育、有一定身家的男娃娃是她理想的相亲对象,“可是这样的人我怎么就没遇到过?”

女儿的年龄让付宏华处于劣势。优秀的男人拥有挑选的主动权,相亲的时间地点多由他们决定。她不愿在这些小细节上留给对方“女方麻烦”的坏印象,总是一口答应。这是夹心饼干战的序幕:左面是她不想得罪的男方,右面是越来越难说服的女儿。

“你怎么又擅自决定时间,为什么不和我商量?”女儿很生气。母亲有些心虚,也有点恼羞成怒的委屈:“我这是为你好,你怎么就不理解? ”

“你女儿对男方有什么要求?”媒人问付宏华,她一时语塞。刘丹从不和她讨论这些,被问烦了就丢下一句“顺眼就好”。但在做母亲的看来,一个能配上女儿的男人,当有端庄的相貌、相当的学历、不错的职业、一份稳定的收入以及产生共同话题的兴趣爱好。这些标准在刘丹踏入34岁“高龄”后,付宏华也不曾降低过。

沉闷的女主角

刘丹偶尔也想过自己的白马王子是什么样子,但年龄越大,她越相信随缘才是最好的选择。迈入30岁“高龄”后,逢年过节的家族聚会上,母亲总会热切地拉着她与长辈聊天。“还没有对象啊?”对方总是露出惋惜的表情。

母亲曾亲自跑来学校找她,安排她在学校的花圃里和陌生男人聊天。那场相亲留给她的唯一印象是对方露出轻微的厌恶,用手轻轻扇开自己身上化学试剂味道的动作。一个月后,她又见了一个口才雄辩的公务员。她不善言辞,不知道如何与这类男人打交道。相亲完毕,男方父母拒绝再见面:这姑娘太木了。

33岁那年,她差点就遇到了心目中的人。容貌端正,银行主管,双硕士学位,爱看书,亦喜静。初次见面后,刘丹做好了继续交往的打算,但对方给她发来短信:我不想骗你,我不太喜欢异性。

这场相亲让刘丹啼笑皆非。她觉得自己的神经已经被各式各样的相亲对象锻炼得很坚强。可母亲无法释然,她耿耿于怀,责怪自己没有把好关。

现在逼着我去谈恋爱会不会太晚了?“女孩子要自尊自强自爱”,恋爱在她生命的前23年是父母口中的禁词。最近距离触摸爱情是在大学,每次临到作决定时她就想起父母的劝告:大学谈恋爱都是没有结果的,你们太年轻,看事情看不透彻,最后造孽的都是女娃娃。犹豫中,暗恋的人有了女朋友,追求自己的男生也没有耐心继续等待。

我走以后,她怎么办

拿走谴责名片的人不会当真谴责这个母亲,他们出于好奇心领取了名片,然后随手将名片扔进公园的垃圾桶里,或干脆就抛弃在路边。

“女儿单身本来就有压力,你这么做不是让她在外面更丢脸吗?”记者劝她。记者的话让付宏华睁大了眼睛,尽管她听到许多批评声,却从没想到这样的后果。

在人民公园张贴寻婿启事5年来,付宏华一共接到17个相亲电话。最近,有一位家长打来电话,声称儿子30多岁,供职于律师事务所。她托人去这家律师事务所打听实情,结果不但事务所没有这个人,甚至成都也根本没有这个“律师”。她斥责对方的欺骗行为,对方却回击:老姑婆一个,还挑什么挑!

这句话直接刺到母亲心里的伤,她想到女儿说的一句话:“那些人用看滞销品的眼光看我。”

“现在的生活你女儿没觉得不好,为什么一定要她按照你的剧本来演?”记者问她。

“老的都走了以后,她怎么办?”出生、读书、工作、谈恋爱、结婚、生子、教育儿女……每个人生阶段都有相对应的事,付宏华认为没有比这更科学的生活方式。

付宏华念念不忘要挑选一个和女儿有共同语言的女婿,刘丹和母亲的交流却越来越少。回家时,除了三餐,她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她愿意和女伴们一起逛街娱乐,却屡屡拒绝母亲“一块去买菜”的邀请。

我会认真考虑自己的婚姻大事,刘丹在电话里匆匆作出回应。这样的回答更像是个交代,为了让操劳的母爱得到安慰。

上一篇:偶尔“骗骗”父母 下一篇:婆婆妈妈 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