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汤匙》选段批读

时间:2022-07-24 04:00:38

莲花之思

读惯了林清玄你就会知道,他的作品一向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优美华丽的词藻,没有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林清玄总是能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切身感想入笔而写,简简单单、真真切切地将他对人生的思考、领悟以及内心的美好都化作清新的文字和素淡的哲理 。《莲花汤匙》也正是这样的一篇文章。

莲花,又名荷花。它是佛教经文和佛教艺术经常言及和见到的象征物。据说,释迦牟尼觉悟成道后,起座向北,绕树而行,当时即是一步一莲花,共18朵莲花。因此,每当他传教说法时,坐的是“莲花座”,坐姿也成“莲花坐姿”,就是两叠,足心向上。由此可知,莲花是和佛教有紧密关系的。莲花不同于许多姹紫嫣红、斗奇争艳之花,莲花盛开于夏季,炎热往往烦恼,莲荷常常清凉,所以,莲花是从烦恼中解脱而生于佛国净土的圣人化身。作者与友人夜晚乘车到金门淘古,不动声色地用看似不经意的50元买来了自己喜欢的莲花汤匙,时常把玩,恋恋不舍,思接千古,时间轮回。所有的畅想其实也正是于这人世间寻找清凉清净的美好时刻。

然而,很不幸的,很不舍的,莲花汤匙跌破了,竟然破成了七瓣。人们总是会为破坏了的事物惋惜的。但不知,“破立”二字也和佛教有紧密关联。在佛教典籍《宗镜录》卷八中有说:“破万法而显真空之理,称为破;论万法之缘起而显妙有之义,称为立。”由此,人们常把对事物的破坏后有得有失境界称之为“破”,把塑造事物已达成道德理想称之为“立”。

林清玄在看到汤匙跌破后也是一开始难过,但很快就想通了:“这个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只不过是偶然。一撮泥土偶然被选取,偶然被烧成,偶然被我得到,偶然地被打破……在偶然之中,我们有时误以为是自己做主,其实是无自性的,在时空中偶然的生灭。”

汤匙破了,但这一切也都无须伤感:“在偶然中,没有破立的问题。我们总是以为立是好的,破是坏的,其实不是这样。”一切事物皆有缘分。有缘有分就好好珍惜,有缘无分也不要难过。只要不“因为破立无端,就故意求破”便好。

由此,我们也看到,林清玄不仅仅在讲莲花汤匙的故事,更是讲佛心佛性,讲事件哲理。莲花是接因,由它出发,连入佛性,升入人生。有破有立,无破无立,破立自然,花开万千。

文中大慧禅师的“破立之说”便是结合佛性、佛心、佛理,结合关于“菩提”意义的详细阐释。在佛家,“菩提”是觉悟、智慧的意思,即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这篇《莲花汤匙》宛如一条静远流深的小溪,更似一面映照凡世的明镜,字里行间透露着清雅和散淡以及那种充满禅意的心境,含蓄而内敛,平淡而隽永。

诚如林清玄的每一篇美文,每每一看题目就让人满心欣喜与安静。文如人心,似乎也不是一开始,林清玄的文字就直接指向人心、指向内心深处的禅修。“菩提”在林清玄的心中,在林清玄的笔下,更多的是在我们的大千世界中。不过,我们缺乏对于“菩提”的真正体悟,我们遁失对于“菩提”的自我镜鉴。本文由打碎汤匙而起,回忆购买莲花汤匙的经历,思考莲花汤匙背后的价值意义,虽是普普通通的一把汤匙却关联了作者对于人生、世事、佛理的多重思考,行文由入世起出世结,阅读完后,我们不得不感叹林清玄思想的超脱、笔法的超然。

面对当今世事纷扰、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常常身心俱疲,常常信心百倍又灰心万千,肯定自我、高扬自我的同时也莫名地怀疑自己,甚至于否定自我,导致内心迷惘,陷入浮躁颓废。于是乎,每个人都陷入了“破与立”的反复思虑和无止考量当中。毫无疑问,林清玄以其优美且清醒的文笔结合自身平常的体验和思考,将佛理修养化作美好心情,把我们的心灯点燃。《莲花汤匙》以其深刻的寓意、精练的文字、清新的风格、朴素的语言打动了很多读者,但这篇短文对于思想、生活的感悟,对于超凡脱俗的禅思,更能引领人们进入一个淡定、淡然、丰富、质朴的精神境界。

云在青天水在瓶,本是让人清净心凉的境界,却又如蜻蜓点水般,轻灵得让人心旌荡漾。一本好书,如一池澈水,静人心弦;一篇佳作,若一壶清茗,沁人心脾; 一把汤匙,似一只蜻蜓,动人心田。这正是《莲花汤匙》。

上一篇:语言之花在色彩里燃烧 下一篇:别一种艺术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