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学习方法的讨论

时间:2022-07-24 03:51:52

关于小学数学学习方法的讨论

摘要:学习数学不仅要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学习热情,而且还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才可能把数学学好。从分析数学学习活动可知,学习方法既受课堂教学的制约,又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所以,我们一方面提出与课堂教学相配合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又根据数学学习的自身特点,概括出一些特殊的学习方法。本文将小学数学学习方法,分为阅读、听课、复习、练习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方法;阅读;听课;复习;练习

一、阅读

1、低年级数学课本的阅读。(1)先讲解后读书。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由于他们识字不多,阅读能力有限,教学时,宜先采取直观演示结合讲解,后指导学生看书学习的方式进行。也可将课本上的内容写在小黑板上或用幻灯演示出来,边出示边讲解。然后叫学生翻开书,指出这些内容在书上什么地方,指导他们进行对照,明了书上的图解及叙述意义,以后可逐步提高对学生阅读课文的要求,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或复述教师的讲解等。(2)边看边读边引导。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师的引导下,指导学生边看边读数学课本,培养学习能力。(3)渗透下节新授内容,引导学生预习。每教完一个内容或上完一节课,在让学生得到充分的练习机会后,把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为作业补充题让学生做。

2、中年级数学课本的阅读。中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教学时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一是边讲解边读书。二是边读书边讲解,让学生读一句,学生自己读完以后,同桌或四人一组互讲教材题意,并按教师提出的提纲回答问题。

3、高年级数学课本的阅读。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因他们基本具备了独立看书的能力,对教材中一些不太理解的内容,教学时,可采取先让学生读书思考,后由学生或教师进行分析讲解,以讲清学生读书后的疑难点,可分两种方式:一是预习教材。新授课的前一天布置给学生预习要讲的教材,预习前按“三步读书法”提出要求或问题,在预习时自己找答案,并把不懂的例题或难理解的词句记下来,教师在讲课时就共同的问题,讨论或讲解。二是课堂指导阅读。在课堂上先指导学生按三步读书方法看书学习,尔后,根据实际学情,首先让学生讲给全组或全班学生听,并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引导争论,师生共同解答。

二、听课

听课是学习数学的主要形式。在教师的指导、启发、帮助下学习,就可以少走弯路,减少困难,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数学知识,否则事倍功半,难以提高效率。所以听课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听课的方法,除在预习中明确任务,做到有针对性地解决符合自己的问题外,还要集中注意力,把自己思维活动紧紧跟上教师的讲课,开动脑筋,思考教师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要从中学习数学思维的方法,如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一般化、特殊化等,就是如何运用公式、定理,了解其中隐含着的思想方法。

听课时,一方面理解教师讲的内容,思考或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要独立思考,鉴别哪些知识已经听懂,哪些还有疑问或有新的问题,并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果课内一时不可能解决,就应把疑问或问题记下,留待自己去解决或请教老师,并继续专心听老师讲课,切勿因一处没有听懂,思维就停留在这里,而影响后面的听课。一般,听课时要把老师讲课的要点、补充的内容与方法记下,以备复习之用。

三、复习

复习就是把学过的数学知识再进行学习,以达到深入理解、融会贯通、精炼概括、牢固掌握的目的。复习应与听课紧密衔接、边阅读教材边回忆听课内容或查看课堂笔记,及时解决存在的知识缺陷与疑问。对学习的内容务求弄懂,切实理解掌握。如果有的问题经过较长时间的思索,还得不到解决,则可与同学商讨或请老师解决。

复习还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找出其重点、关键,然后提炼概括,组成一个知识系统,从而形成或发展扩大数学认知结构。

复习是对知识进行深化、精炼和概括的过程,它需要通过手和脑积极主动地开展活动才能达到,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提供了发展和提高能力的极好机会。数学的复习,不能仅停留在把已学的知识温习记忆一遍的要求上,而要去努力思考新知识是怎样产生的,是如何展开或得到证明的,其实质是什么,怎样应用它等。

四、练习

1、按学习的过程设计练习。根据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需要有学习新知识前的准备性练习,获取新知识的形成性练习和巩固新知识的练习。(1)准备性练习。为了缩短新旧知识之间的距离,促使知识的迁移,在学习新知识前应根据所学的知识所必须的基础,以及学生认知的特点,设计学习新知识前的准备性练习。例如,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为了排除学生根据个位上的数的特征判断一个数能不能被2、5整除的干扰,在学习前可设计如下的练习:下列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13、36、93、62、16、42、29、69,使学生看到,个位上是3、6、9的数不一定能被3整除,个位上不是3、6、9的数也不一定都不能被3整除,从而为学生建立新的认知结构作好准备。(2)形成性练习。为了促使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在学习新知识时,应根据知识的逻辑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学习新知识的形成性练习。如:学习长方形面积计算时,根据知识的逻辑结构,应帮助学生认识面积、面积单位和长方形的面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应从具体感知,经概括表象,到规则抽象。下面的练习设计可看到学生的知识是怎样在有意义的学习材料的操作和练习过程中形成的。(3)巩固性练习。为了即使、有效地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应根据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以及学生掌握知识的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巩固性的练习一般先是尝试、模仿的练习,再是检验理解、掌握的练习以及新旧知识的综合练习。如在学习分数、小数乘、除法时,可以针对学习的重点、难点、关键作专项练习。

2、按学习的内容设计练习。根据所学习内容的类型不同,练习设计有其不同的要求。概念学习的练习,应着眼于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规则学习的练习,应着眼于理解规则,掌握操作的过程;应用题的练习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1)概念学习的练习设计。概念学习的练习,一要有利于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例如,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时,不仅要使学生从具体测量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到做三角形内角和的实验,认识概念的内涵,而且要使学生看到,不论是哪一种三角形,不论三角形的大小如何,三角形的内角和都等于180°,从概念的外延加深学生对概念本质属性的认识。为此,在练习中,要提供不同大小和不同种类的三角形,说出它们的内角和。二要有利于区分相同和不同,特殊和一般,例如,学习求三角形中一个未知内角的度数时,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一般的解法,还要学生掌握直角三角形的特殊解法。三要有利于概念的守恒。(2)规则学习的练习设计。规则学习的练习,一要有利于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如前所述的在学习某些规律、法则、公式时所作的专项练习。二要有利于学生从掌握详尽的思维活动过渡到简略的思维活动。三要有利于鉴别知识的异同。(3)应用题学习的练习设计。应用题的练习,一要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培养思维的正确性。二要有利于防止解题方法模式化,防止思维的定势。例如,在掌握上述这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后,不能停留在模仿和反复训练上,要注意运用变式。

3、按学习的反馈设计练习。新授课中要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心理障碍,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进行有效的调侃,以提高学习的效率。(1)对比练习。对表面形式相似的内容,学生学习时容易彼此混淆,可设计对比练习。如带分数加法与带分数乘法;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等要通过对比练习培养分化的能力。(2)辨错、改错练习。对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心理障碍所产生的错误,可设计辨错、改错练习。如列方程解应用题中由于算术解法造成的一些心理障碍;解答应用题时,思维定势造成的思维呆板等,可通过辨错、改错的练习,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认识。(3)强化练习。对某些特殊的知识或解题方法,以及学生不容易掌握的学习内容,应及时组织适当的强化练习。

上一篇:幼儿体育教学中的讲授艺术 下一篇:寻找童话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