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例悟法 依法自学

时间:2022-07-24 02:46:17

以例悟法 依法自学

设计理念:

丰子恺先生的散文《手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由于学生对人生的哲理缺乏实际的生活体验,教学《手指》时,既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感悟,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自己的所见所闻,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从中获得人生启示。教学时可以采用“精读课例‘以例悟法’、略读课文‘依法自学’”的策略,按照“谈话激趣,导入课题——初步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再读课文,感悟文意与形式——利用‘阅读链接’,深化认识道理”的步骤进行。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

同学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手,每只手都有五根手指,我们先伸开自己的一只手,看一看五根手指,再说说五个手指各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表达。)其实,五个手指不光有同学们说的这些特点,还有很多我们没观察到和没想到的特点。今天,我们就读一读丰子恺先生写得有趣而意味深长的散文《手指》,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板书课题:手指)

二、初读理解内容

出示自学要求与练习: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勾画不理解的词语。

2.借助工具书或联系语言环境说说“窈窕、养尊处优、风光”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3.用“—”勾画出自己觉得风趣幽默的词语或句子。

4.感知文本填空。课文先总写了五根手指的姿态和性格:( )、( );接着具体描写( );最后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

三、再读感悟文意及作者的描写方法

1.《手指》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结构形式来安排材料的?(学生讨论;教师小结:全文结构“总——分——总”。)

2.采用抓关键词句的方法,围绕表格的提示,把相关的内容填写出来。(出示表格)

3.领会作者的描写方法。

(1)出示选文,以例悟法。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有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讨好生活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思考问题:①这段文字写了几层意思?②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进行描写?

(对以上两问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方式解决问题。)

(2)自学第3~5自然段,领会作者运用的表达方式和方法。

4.图文结合,感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1)观察插图,理解图意。同学们看了看课文的插图,你觉得每根手指上的头像分别代表哪种人?

(2)理解文章末段句子含意。出示句子: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①结合对加点词语的感悟,说说这句话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②结合句子的意思,用一个成语、一句名言或俗语概括出这句话所要说明的道理。

(团结就是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

四、利用“阅读链接”,深化认识

理解“阅读链接”:《手》所表达的意思。

同学们,我们天生的这双手像什么、有什么用?课后的“阅读链接”:《手》回答得很清楚。要是你用心读一读,就能揣摩出这双手带给我们生活的意义。请同学们读一读,把自己对“阅读链接”的感悟和领会写下来。

上一篇:贴近现实生活 促进自主学习 下一篇:《色彩与表达》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