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老家庭院里的读书声

时间:2022-07-24 01:06:32

叶老家庭院里的读书声

大约有三年了吧,我一直在做着北广《人物周刊》的“古今人物意趣”版,几乎每天都在找古今中外的名人逸事。前两天,忽然在网上读到一篇题为《叶圣陶不教孩子作文》的文章。文章不长。读后良多感慨。

文章的大意是:该文章的作者贾志敏先生曾请叶圣陶先生的长于叶至善介绍一下他小时候叶老是怎样教他作文的。没想到叶至善先生却说出了如下的一番话来:父亲从没教过我们作文入门、写作方法之类的东西。他只要求我们每天读些书,至于读什么,悉听尊便。但是读了什么书,读懂了点什么,都要告诉他。除此之外,还要求我们每天都要写点东西。至于写什么,也不加任何限制,想什么就写什么:花草虫鱼、路径山峦,放风筝、斗蟋蟀,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听人唱戏、看人打架——均可收于笔下。

每天吃过晚饭,父亲就会端坐在庭院里的藤椅上,让孩子把当天写的东西朗读给他听。他从不轻易说“写得好”或“写得不好”之类的话,比较多的是“我懂了”和“我不惜”。如若他说“这是什么意思呀'我不懂。”我们便会重新组织句子。尽力让父亲听得明白。直至他说“噢,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呀。我懂了”时。再继续读下去

这些年,我为教上中学的孩子写作文,可以说是绞尽了脑汁。费尽了口舌,也买了不少这方面的书给他读。但他的作文在我看来,仍写得不怎样,甚至连最基本的文通字顺都做不到。看来今后,我得试试叶老的方法了。我理解是:叶老的“不教”,其实并不是真的不教,只是对孩子不刻意要求,顺其自然、潜移默化,让人不感觉他是在教。虽然叶老从不给孩子们讲授“作文入门、写作方法之类的东西”,但这里却蕴涵着极深的作文教学的理念:先读后写。以读导写;读是汲取。写是倾吐。学生作文最忌“为赋新词强说愁”,要有真情实感,有感而发,而不能矫揉造作、无病。

“纳凉时,叶老端坐在庭院的藤椅上。让孩于把当天写的东西朗读给他听。如果他说:‘这是什么意思呀?我不惜。’其子女就得重新调遣词语、组合句子,尽力让父亲听得明白,直到他说‘噢,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呀,我懂了’时,再继续朗读下去……”这里却又体现了作文教学的另一法则:先说后写,从口头到书面,是为“我手写我口”之谓也。另外,文章是写给别人看的,必须要让别人懂得你要表达的意思。所谓“听懂了”,就是文章的遣词造句恰到好处了,而没有文不对题。词不达意。

作文实际上就是写话的过程,话说得自然流畅,文章也就写得文从字顺、条理分明了。归结起来叶老教孩子作文的方法就是“四个一点”——多读一点,多看一点,多想一点和多写一点。我想:任何一个孩子,智商如果没问题的话,只要每天能坚持做到这“四个一点”,就一定能把作文写好!

上一篇:周颖:卧病在床时,继父没日没夜伺候我一百天 下一篇:新闻学视野中的公共利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