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装前行新主张

时间:2022-07-24 11:01:08

资深背包客张诺娅在经历几段超长距离徒步后,对自己使用的装备做出了阶段性总结,其中一些看似“反传统”的产品能够给我们今后的出行带来新的启示,特别是给予了女性徒步者新的借鉴意义。

户外的最高境界不过“草木皆为剑”,一件称心如意的装备可以大大增加旅途质量、保证安全、甚至减轻负担。我长期在美洲进行长距离徒步,包括4200公里的太平洋山脊小径、3500公里的阿帕拉契亚小径以及800公里的科罗拉多小径,也在尼泊尔高海拔地区积累了很多徒步经验。因为单次徒步时间长、地形气候变化大、补给偏远、不可控因素多,长距徒步的装备必须满足耐用、稳定可靠、方便、适应性强、易携带、可操作性强等特点。许多装备也许可以满足三五天的短距徒步,但并不适合四五个月的徒步需求。值得庆幸的是,已经有不少优秀产品在这个年代里出现,设计师往往是长距徒步者出身,了解使用者需求。这些装备的共性表现为轻便、没有太多花哨的功能,简单直接、方便反复使用,而且功能延展性极好,可以跟其他装备互相组合,形成一套系统。

选择长距徒步装备,有一个黄金定律:如果某一样产品感觉不像是为自己量身定做的,就不要把它带上小径。一点点细节上的瑕疵、略微的不合身与不舒服,在长距徒步上会被放大数倍。因为长距徒步不容易补给,一旦装备出了问题,极有可能在长时间内无法更换。所以建议徒步者在出发之前不要草率选购装备,多研究一些测评内容、退换不适合的产品、精益求精,打造一套像是专门为自己设计的装备系统,并且在出发之前就把它的使用步骤烂熟于心,深谙所有功能,才能尽量减小徒步中出现的问题。

我在连续三年的长距之旅中,淘汰了不少装备,但是有几款产品经过年复一年的使用和比较,依然是我的最爱。

净水器

Sawyer Personal Filter

从2013年科罗拉多小径至2015年阿帕拉契亚小径,这是我唯一一款用了三年、经历了8000公里考验而依然喜爱的产品。即使在生活中,我也会用它来充当净水器。

它的设计非常简单:就是一个瓶子,内置了一个过滤管,通过吸水的方式,把水抽过过滤管,通过一根吸管,直接饮用。Sawyer的其他净水器(比如Sawyer Squeeze)采用的是完全相同的过滤技术,过滤管已经做到了统一化。过滤管可以滤掉99.999%的细菌和病原体,不能过滤病毒、重金属和部分气味。因此,这款净水器并不适合净化流经城市乡镇等人口密度高的区域的水源,也不适用于中南美和非洲等等有病毒感染危险的区域。Sawyer净水器的最佳使用环境是海拔较高、纬度较高、不受工业影响的区域。因为可以过滤病原体,这就意味着动物粪便等徒步者担心的头号问题被解决了。

这款净水器也有一些局限。首先,它是为单个徒步者设计的,瓶子有一升和1.5升两个型号,但是吸管只能一人使用,不像重力净水器那么适合团队用水。其次,它的出水必须要用嘴吸,意味着干净的水不能流入另一个容器,也不能往瓶子里的水里添加蛋白粉、果汁粉等物质,因为这样会堵塞过滤管。这款净水器适合接了湖水、溪水、自来水等水源之后立即直接饮用,方便、快捷,水甚至有甜味,但是不能直接看到喝下去的水的情况。

与Sawyer Personal Filter相似的,是其另外一款经典产品Saywer Squeeze, 这是大多数PCT徒步者的首选。Saywer Squeeze重量轻、使用方便、与各种瓶口兼容,使用时用储水带A把水流挤压通过过滤器到干净的容器B当中即可。这款过滤器使用的过滤管与Saywer Personal Filter完全相同。

Sawyer净水器可以过滤掉大型杂质,比化学式滤水速度更快 (完全无需等待),且出水无色无味,使用十分省心。相比起类似的净水器,它比推泵式更耐用,且基本不用更换内胆。在重量方面也极有优势。三年中我没有任何一次不良用户体验。

注意,在气温会低于零度的夜晚,需要把过滤器放在睡袋内部暖和的地方,避免结冰。过滤管每过一段时间需要清理,直接用注射器把清水反方向从吸管(出口处)逆推进过滤管中即可,过滤管当中沉积的杂质便会从入口处出来。

登山杖

REI Carbon Power Lock Women's Trekking Poles

长距徒步对于登山杖的损耗很大,需要选购结实坚固、持久耐用的产品。一般而言,锁扣式登山杖比旋拧式的更耐用,而碳杖的舒适性大于铝杖。对于使用超轻帐篷的徒步者而言,登山杖必须要可以调节长度,才能应付在各种天气情况下变换的帐篷高度。REI Carbon Power Lock-女性版是锁扣式全碳杖,因为是女性版本,所以最大长度为120厘米,全部收紧的长度是59厘米,两个值都偏小。但这也让这款杖的重量有了一定优势―一对杖的重量约为405克。在阿帕拉契亚小径上,这款杖是我形影不离的重要武器,以应对陡峭的爬升和下降。

防风衣

Patagonia Houdini Wind Jacket

羽绒服

Montbell Ex Light Down Jacket

传统的分层系统有三层:排汗层,保暖层和防风/防水层。它们分别对应四件上衣:涤纶或羊毛T恤;羽绒服或抓绒衣;防风衣;雨衣。传统三合一套路的硬壳,等价于雨衣+羽绒服的功能。传统的软壳,等价于防风衣+抓绒的功能。雨衣和羽绒服是长距徒步必须准备的衣物。硬壳笨重、限制行动,而且透气性永远没有宣传的那么好。我在太平洋山脊的上衣有五件:短袖涤纶T恤,长袖涤纶T恤,羽绒服,防风衣,雨衣。这五件上衣的重量加起来可能还不及一件传统硬壳的重量,但成功应对了从零下到40度、从沙漠到雪山的各种气候温度条件。

Patagonia Houdini Wind Jacket是户外防风衣的集大成者,口碑极好。仅重100克左右,带风帽、拉链,有小口袋可以收纳自己,像纸一样轻,却能有效地抵御一定风力、增加保暖度。面料斥水,非常适合在潮湿寒冷天气中跑步和徒步,甚至适用于登山攀岩等项目。较于同类产品,设计更简约,没有花哨的功能,但是通风性更好,既能在动态中保暖,又不至于闷出一身汗。在徒步中,我一般会把它当作早上出发时、傍晚徒步时套上羽绒服之前的关键隔离层。这款防风衣陪伴我走过了PCT和AT, 我几乎每天都有一段时间会穿着它。

Montbell来自日本,却是美国徒步圈里最受欢迎的羽绒服品牌,主要原因是价格合理、产品超轻化、羽绒质量高。我近几年最爱的羽绒服是Montbell Ex Light, 这是一款重量仅有100克的超轻羽绒服,能压缩到拳头大小。设计同样简约,没有口袋,几乎不能作为外层穿着,因为极易被损坏。Ex Light只能作为传统中间层,穿在雨衣、硬壳或是防风衣等外套的里面。填充900蓬松度的鹅绒,保暖性一流。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偶尔还是会钻绒,整件衣服已经被我贴上了不少补丁。同类产品中,Mountain Hardwear Ghost Wisperer 、Patagonia Nano Puff 、The North Face Thermoball是另外几款在长距步道上十分流行的产品。

把Patagonia Houdini和Nanopuff结合起来,外面加一件沃尔玛最简单的雨衣,就是一件超强的保暖防风硬壳,足以抵御徒步时会遇到的大多数天气情况。在不使用的时候,因为这两件衣服都只有100克,放在背包里几乎没有感觉,可以说是极好的投资。

炉头

Soto Windmaster II

炉头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防风性。火苗受风力影响越小、越稳定,在同一地理和气温条件下煮沸一升水的时间就越短,也就越节省燃料。对于最有效的一体炉具,一个四盎司的小型气罐可以煮沸0.5升的水约12~15次。我在PCT上使用的炉头(Soto Windmaster II)可以煮水15次以上,所以我全程只换了五个气罐。

Soto Windmaster II是一个独立式炉头,重量约80克,和小锅/气罐组合在一起,烧1.5升水大概需要4~5分钟,方便快捷。虽说独立式炉头不如一体炉的防风效果好,但一体炉工作方式相对单一,而独立式炉头在烹饪方式上有较大灵活空间。

睡袋

Zpacks 20F Sleeping Bag

睡袋的种类繁多,羽绒睡袋的寿命更长、压缩性更好、同等温标下更为轻便,也是长距徒步的首选。Zpacks 20F(舒适温标6℃)睡袋采用的是900蓬松度的鹅绒,重量按照宽度、长度、附加功能的变化略有不同,大致在440~690克之间,可谓是轻量化睡眠系统的佼佼者。其特点是足部比较窄(用于最大化保暖效率),没有头套,睡觉的时候必须要戴一个保暖的帽子以防止头部热量流失。

Zpacks公司是美国最受欢迎的轻量化公司,家庭作坊形式,可以对这款睡袋进行个性化改造,比如增加斥水涂层、改造拉链、提供超宽和超长版本的睡袋尺寸等等。

这款睡袋陪伴我两年,平时我把它以蓬松状挂在衣橱里,收纳成小袋时只有一个保温壶那么大。它陪我度过的最低温度应当是零下5℃左右,表现良好。唯一的缺点是容易在暖和的天气里过热。在尼泊尔冬天更冷的状态下,我会在外面套上一层睡袋liner, 起到更好的隔离效果。羽绒被(quilt)是睡袋的替代品,重量相当,但只能覆盖在身体上方,以节省压在身体下方被浪费掉的羽绒的重量,因此好的羽绒被应当配备R值较高的睡垫。

睡垫

Therm-a-rest NeoAir Xlite

睡垫最普遍的是泡沫垫(如Thermarest Z-Lite)和吹气式的充气垫(如Therm-a-rest NeoAir Xlite)。泡沫垫使用方便,用途广泛,平时还可以当坐垫;但它的舒适性远远不如充气垫, R 值(睡垫的隔离值)也较低。充气垫的缺点是脆弱、不耐磨损,使用前要吹几分钟的气,并不是很方便,优点是隔离性好、舒适,有在自家床垫上睡觉的感觉。南加州等沙漠地带的地表可能有某些带刺的沙漠植物,如果充气式睡垫被扎破,其隔离的功效便会基本消失。

Therm-a-rest NeoAir Xlite是我用过的充气垫中综合表现最好的。R值(隔离值)为3.2,用嘴吹满气之后的厚度为六毫米,隔离功能非常好。收纳后基本等同于一个一升水瓶,中码的重量也仅为350克。在阿帕拉契亚和太平洋山脊上几乎是90%徒步者的选择。它的主要缺点是吹气的时间较长(一般人要吹五分钟),这对于每天徒步结束时也是件不轻松的差事,另一个缺点是在充气不满的情况下噪音略大。

Hoka One One - Challenger ATR

Hoka ONE ONE是独树一帜的厚底越野跑鞋,我穿着它徒步过大峡谷、尼泊尔,也用它来跑半马比赛。它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肥厚的中底。以Challenger ATR 2为例,前脚厚度为23毫米,脚跟厚度为28毫米(落差仅为五毫米,属于平底跑鞋)。对于这样“大块头”,重量仅为每只220克。它除了作为一款优越的越野跑鞋,也适合在复杂地区的徒步。厚底意味着它的弹性极好,地面的反作用力通过厚底对足部和膝盖等关节产生的力也较小。虽说厚底鞋并不利于速度和反应力,但在保护方面,未尝不是一种中和的妥协。

这也就是我一直将越野跑鞋作为长距徒步首选的原因,越野跑鞋的特点是:极其通风,不容易让脚长水疱,底部较薄,轻便;其寿命一般是800~1200公里。

为什么不穿防水的鞋?为什么不穿靴子?目前为止,哪怕是最尖端的科技也不能解开“防水”和“呼吸性/通风”之间不可共容的难题(只能是特定环境下的平衡)。对于长距徒步者来说,通风/呼吸性比防水更重要,因为长距离徒步中一定会出现鞋里进水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通风性/速干性良好的鞋来把水分排出。越野跑鞋和《天生就会跑》中提倡的“minimalist running”运动相关联;Minimalist Running大意是让脚得到最少的保护,甚至类似赤脚,从而激发出人天生的协调性,即前脚着地、谨慎选择落脚点、谨慎选择路面、保持正确的步行和跑步姿势等。在长距徒步的过程中,这些行走的技巧都会在穿着越野跑鞋的过程中被逐渐培养出来。

与一般的误解不同,穿着跑鞋并不会让脚底产生疲劳感。相反,由于跑鞋的鞋底较软,适合脚步线条,穿跑鞋的疲劳感远远小于穿靴子的疲劳感。跑鞋一般较轻,能有效减小脚部负担;据研究显示,脚部穿戴的重量增加一磅,相当于背上背负重量增加六磅。跑鞋能模拟奔跑的状态,而较重的登山靴模拟的是登山的状态。

野外会出现的情况是我们无法提前预测的,所以谈不上万全的准备,也不能以增加装备的形式来保证安全。有时候这种安全感的幻觉是很危险的。与其垒砌过多的装备,不如锻炼自己头脑,培养应对危机的能力,同时在过多和过少装备之间掌握平衡。

上一篇:LNT的那些事儿 下一篇:眼前的苟且不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