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不等于无疾病

时间:2022-07-24 10:20:00

所谓疾病的无症状现象,通俗地说就是身体已经出现病变,但我们自己未能觉察和感知。无症状现象是疾病的特殊表现方式,它使我们对自己身体状况产生错觉,从而有可能延误诊治时机。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无症状并不等于无疾病!有时候我们机体已经存在严重病变,譬如早期肝癌,只是因为它尚未累及肝脏正常代谢,就可以无症状。第二,无症状并非都是由于病情轻,不能将其作为是否就医的唯一标志。有的人耐受力强,神经感受性不敏感,即使存在晚期病变也可以无任何不适之感,如老年人无症状溃疡就非常多见。第三,无症状现象在很多情况下与用药状况有关,不适当的服药虽然可以保证我们机体无明显痛苦,但另一方面却会掩盖病情变化。有学者在分析无症状溃疡穿孔时指出,服用抗炎药物是溃疡穿孔无症状的主要原因。无症状溃疡穿孔患者有41%服用抗炎药,而有症状的溃疡患者仅有17%服用抗炎药。这就提示我们,必须杜绝滥用药物的情况。尤其是止痛药、抗炎药之类,宜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认识疾病的无症状现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早期诊断,提高治愈率或生存率。当我们弄明白许多疾病在其早期临床表现往往不突出时,就更需要提高警惕,未雨稠缪,及早就医以利尽快确诊。像前面提到的无症状肝癌,如能在其直径小于1厘米时手术,成功率则极高,术后生存期也较长。相反,待到出现明显乏力、黄疸、肝区疼痛时,手术根治机会就大大减少。

强化对无症状现象的认识,还有利于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激活保健意识。譬如人到中年后定期体检,并在有条件时安排一定时间的休闲疗养。再譬如对某些疾病的高危人群在无症状阶段进行预防性体检。

无症状现象在很多情况下只是我们自己未能感知察觉到症状,其实并非没有任何客观体征。作为亲属好友,应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重点保护对象”的细致观察,如饮食、睡眠、生活自理能力、精神状况等。有时候仅从某些蛛丝马迹就能发现病变情况,这对老年人更为重要。如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有时可以无症状,但根据黑便、颜面苍白等体征完全可以作出初步诊断,并立即送医院就医。

总之,疾病的无症状现象告诉我们,不能仅凭自己的主观感觉、主观印象来决定就医与否,更不能因为自己目前暂无明显症状就高枕无忧。一个真正聪明的现代人,应该具备很强的自我保健意识,将健康主动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上一篇:促进智力的食物 下一篇:该不该等“白粉郎”?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