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者”的媒介形象分析

时间:2022-07-24 10:15:56

“第三者”的媒介形象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变革,人们的婚姻观和爱情观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年来,反映婚外情第三者的影视剧频繁的登上荧屏,“小三”这个词语表达出了人们对他的厌恶。实际上,人们对于第三者的刻板印象大多就是来自影视剧的灌输,使得人们认为造成婚姻破裂的罪魁祸事就是第三者。本文就人们对第三者的刻板印象进行分析,指出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和如何客观公正地看待第三者。

[关键词]第三者 影视剧 刻板印象 年轻貌美

[中图分类号]I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5-0078-02

一、概念的界定

“第三者”的概念,被中国社会和法律赋予特定的含义,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刚刚改革开放,西方的性解放观念开始涌入中国,一些受到这种思想影响的人置传统婚姻家庭观念于不顾,凭自己个人喜好,肆意侵犯他人家庭,直到拆散他人家庭。1984年最高人民法院召开全国第四次民事审判会议,最后形成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它第一次在法规中明确规定了“第三者”的概念和“第三者介入”的概念。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条规定,因第三者介入而导致离婚纠纷,首先要分清是非责任,对有过错的一方和第三者介入或喜新厌旧而离婚的,处理财物时应照顾无过错一方和子女利益。

第三者作为破坏他人家庭和睦的因素,在社会上形成了非常负面的影响,受到了社会民众的强烈谴责,多数人认为,造成他人夫妻感情破裂的主要因素就是第三者的插入。多年来,重点塑造第三者形象或是影射到第三者形象的影视剧不在少数,但是这些影视剧是否对第三者的形象进行客观公正的塑造还有待商榷。

二、影视剧中第三者的形象

说到第三者,大多数人脑海中的第一形象就是《蜗居》中的郭海藻,这部电视剧的热播本应引起热议的是居高不下的房价和普通工薪阶层买房难的现状,但是最后引起广泛热议的是片中郭海藻的形象,她放弃自己的男朋友,插足他人家庭,通过做第三者,不仅仅改善了自己的生活状况,连姐姐家也得到照顾。

另一部湖南卫视的热播剧《回家的诱惑》中,第三者艾莉的插足,不仅导致了丈夫洪世贤的出轨,最终使得夫妻离婚家庭破裂,而第三者成功转正。

2003年冯小刚的贺岁喜剧片《手机》中,葛优饰演的严守一和范冰冰饰演的武月的感情,被妻子发现后,提出离婚。

这些影视剧中,对第三者形象的塑造都是具有共同点的,这也造成公众对第三者的形象具有刻板的印象,她们大多是年轻、貌美、有一定文化水平,贪慕虚荣,想利用自身外形的优势找一位成熟、稳重、事业成功的男性的女孩。

从这些影视剧中可以看出,发生婚外情的男主人公大多是事业有成的中年男子,他们在事业上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有一定的积蓄,人到中年,对于家庭生活已经缺乏新鲜感,而原本的妻子因年龄的增长,不再貌美如花,不再体态轻盈,这时的自己,因为成熟、稳重、又事业有成,对于年轻的女孩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所以第三者的介入对于原本稳定的家庭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逐年升高的离婚率,和影视剧中对第三者如此形象的塑造使我们不禁要问,第三者的介入真的是造成如此之高的离婚率的罪魁祸首吗?事业成功的男性发生婚外情的概率真的比平凡男人高吗?为什么影视剧中第三者的形象大多是年轻女性,难道没有第三者是男性的吗?就是因为影视剧对第三者形象的误读,使得大众形成了一种刻板的印象,这对很多女性来说是非常不公正的。

三、影视剧中对第三者形象的误读

现在我们走在街上,一碰见年轻漂亮的姑娘开着一辆不错的车,往往就认为“不是二代,就是二奶”,二代就指的是富二代、官二代,二奶就是说被成功人士包养的“小三”,为什么我们会这样认为,就是因为我们的媒体对这两者塑造的形象就是负面的,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不一定,也许这位开着好车漂亮年轻的姑娘就是凭着自己的奋斗成功的。但是媒体对她们的误读就造成了大众对她们的偏见。

误读一:第三者的介入是导致婚姻破裂的主要原因。

影视剧中表现的通常都是因为男人在外面有了女人,所以跟原配离婚。虽然现实中离婚率是很高,但是导致成百上千的家庭破裂的罪魁祸首就是男人出轨吗?婚外情作为现在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其原因跟女性地位的提升,人们的思想解放具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导致婚姻破裂的真正原因是复杂的,夫妻不和,观念不同,沟通不善等都会导致离婚,第三者的插足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并非全部的原因。

误读二:第三者都是年轻、漂亮的女子。

我们在荧屏上看到的第三者往往是年轻漂亮二十岁出头不到三十的女孩。但是事实是各个年龄层的第三者都有,不一定年轻漂亮,也许是事业有成的中年女性。另外,不一定是男人出轨发生婚外情,女人同样有可能,这样第三者的形象就是男性。但是,媒体对第三者的形象塑造大多是女性,不仅是影视剧,在报纸、新闻、杂志的报道中,女性为第三者的占到大多数。这对女性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

误读三:都是因为贪慕虚荣,有目的性的,所以称为第三者。

因为男主人公的塑造往往都是成功人士,而年轻女孩都是因为其有钱有权等原因才甘愿做第三者,甘愿被包养,因为如此一来生活水平可以得到提高和改善。海藻因为宋思明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工作收入也提高,连姐姐家的房子问题也被照顾。武月通过做第三者并以此威胁其未婚妻获得了电视台主持人的资格。这些都表现出女性做第三者是有一定的目的性,或者出于爱慕虚荣的攀比。但是,事实上,很多婚外情的发生是因为感情的难以自控,很多第三者也是出于对对方的真感情。

四、误读第三者形象的社会背景和原因

通过上文的种种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第三者的形象因为影视剧塑造的偏颇造成了大众对其的误读。影视剧之所以会对第三者的形象这样的塑造,有深层的社会原因。

第一,中国传统思想,男人的地位高于女性。虽然现在社会女性的地位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人们的传统思想并没有完全根除和抹去,男人为主宰的观念仍然占据着大部分的思想。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句老话仍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结婚之后,女人要担起相夫教子的任务,而男人则在外打拼,等男人成功,事业有成,家中的妻子就变成不能看的黄脸婆,婚外情就很难避免。现在女性地位正在崛起,多数女性和男人一样在外打拼,由此便疏于对家庭、对丈夫、对孩子的照顾,这样也成为了男人挑剔女人和发生婚外情的原因。《回家的诱惑》中女主人公林品如就是一个家庭主妇,加之家庭情况不好,被婆婆骂是常事,而作为富二代的丈夫就更嫌弃这个不漂亮、不年轻、没能力的妻子而在外找情人。编剧之所以这样安排这个电视剧,除了要形成戏剧冲突外,还有一点就是男权思想在作祟,因为传统思想中,女子就是弱者,应该依附着男人,丈夫生活。《蜗居》中,出轨的是宋思明,但是社会却将指责的矛头对准了海藻,认为她是那个破坏他人家庭幸福的第三者,大家都在谴责这个第三者,但是殊不知她其实也是受害者,而真正导致家庭破裂的宋思明,却成为了多少女性的梦中情人,就因为他成熟有魅力,所以他就没有错吗?事实不是这样的,但是为什么我们只指责这个第三者呢?如果出轨的是女人,也许我们唾骂的对象则变成这个出轨的女人了吧,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男权思想仍影响着我们,媒介就是反映了这一价值观念,象征性地贬低妇女,而民众的心理也同样认为男人的地位高于女人,所以才会造成影视剧如此反映,民众也如此跟随的现象。

第二,社会道德标准所不能接纳。不管是从国家法律上讲,还是社会道德上讲,第三者都是不被接纳的,是在现实社会中被谴责的。国家法律规定: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所以不管哪个层面上,第三者都是被否定的。他(她)不管是从实质上还是形式上都破坏了道德和法律上认可的婚姻关系。所以第三者是不被社会和大众所接受的,媒体在对待第三者的形象塑造或报道上也都是采取批评和否定的态度。

媒体有意识地迎合大众心理。大众传媒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新闻传播者的受众角色期待中,就有利用社会刻板印象的固定的成见论,即新闻传播者只要了解这类人的“成见”,就可以把大致符合这类人口味的新闻信息大量地往他们那输送,就会收到预期的效果。这就是迎合心理,有意识的定型,这就使得人们原有的成见更加固定化。

所以,在法律和道德所不容的情况,人民的思想也是被法律和道德所影响的,对于第三者这个破坏家庭和谐的不安因素持批评和谴责的态度,媒介迎合大众心理,在对第三者的塑造和报道中迎合观众对其的刻板印象,对人们关于第三者的形象建构起到了固定化的作用。第三者的形象也因此贴上了破坏他人家庭、下贱、卑鄙过分等标签。

五、结论

通过对这些影视剧的分析,我们发现第三者的形象建构已经被定位在一个负面、消极的层面。的确,不管是在法律层面还是道德层面,第三者都是不被人们所接纳的,我们也不提倡破坏他人婚姻家庭。但是,我们不应该仅仅对第三者进行谴责和批判,任何事情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很多的第三者也是被人所欺骗,也是受害者,他们的状况同样值得我们同情和关心。影视剧对第三者的塑造也是具有虚构因素在里面,作为观众,应该有自己辨别是非的意识,清楚地认识到影视剧和现实生活的差异,树立自己正确的婚姻观,这样才能不被影视剧所影响。

另外,报纸、电视、杂志等其他媒体,也应该秉持着客观、公正、公平的新闻原则报道新闻事实,在客观真实地反映事实全貌的同时起到舆论监督的作用,对于第三者,不仅要维护法律公义、维护道德的建设,同样也应该关注。记者在报道新闻时,应该提高社会责任感,坚守职业操守,坚持新闻专业主义的基本原则,还原事实全貌,以达到最大限度的公正和真实。

【参考文献】

[1]李少华.第三者的媒介形象建构分析[J].东南传播,2012

(05).

[2]刘鸿宇.第三者的媒介形象建构分析[J].今传媒,2013

(02).

[3]任屹寰.影视剧中“第三者”媒介形象分析[J].新闻世界,2011(11).

[4]金灿.影视剧中“第三者”媒介形象分析[J].大众文艺,2014(08).

上一篇:女性管理者激励对策研究 下一篇:老龄社会的治理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