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宗气实质

时间:2022-07-24 09:36:50

中医学认为,宗气即积于胸中之气,是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和脾胃从饮食物中运化而成的水谷精气相互结合而成的。宗气,又称大气,《灵枢五味》在论及宗气时说:“其大气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另外,张隐庵说:“大气,宗气也。”故历代大多数医家都认为大气就是宗气。

宗气积于胸中,贯注于心肺之脉。《灵枢五味》曰:“出于肺,循喉咽,故呼则出,吸则入。”医学??育网搜集整理《类经针刺类解结推引》说:“蓄于丹田,注足阳明之气街而下行于足。”另《灵枢邪客》说:“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归纳起来,宗气的主要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走息道以行呼吸,凡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都与宗气的盛衰有关;二是贯心脉以行气血,凡气血的运行、肢体的寒温和活动能力、视听的感觉能力、心搏的强弱及节律等,皆与宗气的盛衰有关;试论述如下。

1 宗气相当于现代医学所指的胸内压

宗气与西医学所说的胸内压有许多共同之处。胸内压是指胸膜腔内的压力,为负压,由肺的弹性回缩而造成,胸膜腔不与外界相通。张锡纯认为宗气形成于人出生之时,因元气藏于脐下,积于胸中而成宗气,宗气渐满,即能鼓动肺脏,使之呼吸。出生后,此气在水谷之气充养下,继续维持心肺功能。因此又云:“是大气者,原以元气为本,以水谷之气为养料,以胸中之地为宅窟也”。这些描述与西医学所述的胸内压的形成和作用相似,说明宗气的一些功能即是胸内压的功能。宗气下陷时,胸中大气不能鼓动肺脏及助心阳,可出现胸中满闷、呼吸气短、肺之呼吸将停,无肩息、气喘、大汗淋漓,以及寸脉弱等症状,这与西医学的感染、外伤等所致的气胸表现很相似。形成气胸时,胸内大静脉血液和淋巴液回流受阻,循环机能也发生严重障碍。晋代医家葛洪提出的培补宗气的炼气之法,就与增加胸内负压有关。方法是先自鼻深吸气满腹,停片刻,又自鼻吸气少许,遂自鼻徐徐呼出所吸之气,气出愈慢愈好。练功过程中, 由于深吸气,胸内压负值加大,并保持较长时间的高负压状态,有利于肺泡扩张和肺通气,医学??育网搜集整理并可增加静脉回流的动力。虽不能说宗气就是胸内压,但古人所说的宗气的功能,应包括西医学的胸内压的功能。

2 宗气中的清气相当于现代医学所指的氧气

水谷精气是机体从消化物中吸收的糖类、氨基酸、脂肪酸、甘油、维生素、某些无机离子和水等小分子营养物质。很多维生素在体内转化为辅酶,参与酶的构成和作用。某些无机离子在物质代谢中充当激活剂,在激活剂和酶的作用下,糖类、氨基酸、脂肪酸、甘油等营养物质均在有序进行代谢。其中很多代谢途径都需要氧,如脂肪酸的β-氧化、葡萄糖的有氧氧化、氨基酸的氧化脱氨基等。尤其是糖类、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物质的中间代谢产物,往往都先经过三羧酸循环,再经呼吸链,最后仍需“氧”的参与,进行生物氧化,其特异性的终产物是atp(三磷酸腺苷)。由此可见,清气和水谷精气的确在人体内相互结合,这就是氧气与来自消化道中小分子营养物质的结合,其终产物—atp便是宗气的主要内容。

atp是体内能量物质,凡机体的呼吸、循环、代谢、体温、肌组织的运动等生命活动,无一不由其分解供能,这与中医学所提的宗气作用是基本吻合的。当宗气虚衰时,病人的症状,与病人乏氧、食欲低下、患消化系统疾病,与atp生成减少时出现的精神萎靡、懒言少动、说话无力、呼吸不畅、身体倦怠、四肢发凉、脉搏细弱等症候相一致。故临床医学可以提供反证:宗气中的水谷精气相当于氧气。

上一篇:Sex-based differences in physiology: what s... 下一篇:六君子汤对顺铂增效减毒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