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维稳政策中的“三聚氰胺”

时间:2022-07-24 09:22:29

警惕维稳政策中的“三聚氰胺”

在不断的下跌走势把管理层的公信力透支得干干净净后,投资者已变得麻木。

维稳的论调一直都在出台,但维稳的资金却一直不见进场,投资者已经开始麻木,股市重回到四年前那种失望到了绝望的局面。

两市成交量连创地量就是这种绝望情绪的体现,两市成交量动辄只有300多亿让中国A股看上去就像是喝了“三鹿”奶粉,结石严重,难以疏导。几乎所有的投资者都在打政策的主意,但管理层的组合拳更像是中医的调理而不是西医的手术,尤其是对“大小非”的态度,总是欲治还休。而接连下出缓手,无疑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大小非的出逃,让大小非成了危害股市健康的“三聚氰胺”。

救市政策营养不足,恐慌情绪蔓延,市场见底就只能是一种无聊的猜测。虽然从市盈率上看,A股自然已经到了低点,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沪深A股加权平均市盈率已经降至19倍左右,已经比2005年6月6日998点还要低。而从主要指标股的估值水平看,沪深300成分股的平均市盈率为18倍左右,上证50成分股的平均市盈率为17倍左右,已经和国际接轨,从横向对比来看,目前美国标普500指数的市盈率水平为25.85倍,远高于现在我国A股和沪深300成分股的水平,仅从市盈率角度来看,A股已经比美股还要便宜,已经具备了投资价值。

但必须要注意的是,市场需要的活力决不是随便一个数据统计就可以恢复的。在998点时的讨论,已经到了中国需不需要资本市场的底线,也正是在那一年,股权分置改革得以推行,德隆系、中科系等玩家束手,与其说998点是市盈率低点,不如说是一个认识上的拐点,资本市场终于绝地反击,确立了自身在中国经济中的位置,市值也从2.3万亿放大到20万亿,并一度超过GDP总量。

如此庞大的总市值,已经决定了投资者不能再以简单的一个数据决定是否可以价值投资,尤其投资者对维稳政策失望之后,让投资者重新拿钱进来谈何容易。另外,数据面上也并非全是好消息,998点时,通货膨胀率不到396,企业的盈利增速已经见底并开始走好,顺差所带来的流动性源源不断地涌进国内;而环境也利好A股,多数股市已经提前于A股进入牛市阶段,各国经济基本处于良好运行态势,可以说是形势一片大好,而当前则是PPI达到历史高位,CPI虽有回落依然高企,出口订单指数已经连续三个季度下降,且明显低于2006年和2007年的同期水平,企业业绩下滑似乎已经难以避免,在这样的背景下谁敢轻易放言价值投资。

目前要凭借A股自身的能量来冲破“结石”,几近痴人说梦。所以外界才会呼吁平准基金这样的国家队进场,凭借外力让股市正常运转。至于平准基金资金来源的问题,至少笔者认为国家并不缺这样一笔钱,2007年的印花税收入就高达2005亿,是2006年的11倍,增收1826亿。取之于股民、用之于股民,并没有拿纳税人的钱补跌股市的道德负罪感。

至于平准基金的作用,不妨可以看看越南股市的例子。2008年上半年越南股市一度下跌超过60%,但在越南政府宣布平准基金将分批入市以后,越南最大的股份制银行西贡商信银行也宣布从股市回购股票,股市在一个月内反弹了30%。

越南人做得到的,中国一定会做得更好。

上一篇:毫州:一座城市的药材经 下一篇:电价欲上调(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