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时代脉搏 走语文改革之路

时间:2022-07-24 08:26:47

把握时代脉搏 走语文改革之路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在“总体目标与内容部分”,又强调要使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2001版语文课标早就提出语文课程要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在有条件的地方要学习计算机键盘输入。我们的“电脑识字,识读写互动”的实验,就是把握时代脉搏走语文改革之路,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吸收国际母语教学的经验,在“认字”与“写字”之间引入电脑打字(拼音教学的同时学习计算机键盘输入),既减轻了学生负担,巩固了拼音和认字量,又形成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也为学生后续的语文学习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回顾我两年来的改革实践经历,主要过程如下:

一、情趣识字500个,磨好入门一钥匙

语文是日常交际的工具,既有习得,也有学得,两者有机结合,学习效果就会很显著。刚入学的孩子识字不多,但却积累了丰厚的生活口语。那么,在原有的语音、语义的基础上进行字形的教学显然更有助于孩子的快速识字。在刚开学的一个月内,我着重去做情趣识字课程的开发与教学。

(一)利用现成的汉字速学教本

精心挑选一本适合自己教学设想的教本引入课堂教学,可以让孩子“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快地采摘到硕大的果实。我挑选了一本《5小时学会150个常用字》的字理式识字教本,根据教本的插图、象形文字的演变图例,组织学生进行看象形图猜字、照样子画字、看卡片认字、编儿歌记字等适合儿童的方式进行教学。学完了之后,我推荐了课外辅助阅读的识字书籍《汉字的故事》。书中不仅有汉字的演变图例,还有有趣的汉字的演变故事,学生不仅认识了图例中的汉字,更在无意识中,记住了其他的汉字,识字兴趣盎然。

(二)生活环境识字课例的开发

1 校园环境识字。学生入学后认识环境中的人和物是孩子们适应环境的第一步。所以,班级中的同学姓名,课堂里的物品名称,校园的文化布置都成了学习的材料。因为是日常生活所见、所闻、所需,所以学习的兴趣与效果都会较高。

2 社区环境识字。学生居住的社区环境是孩子们十分熟悉的地方,他们熟悉周围的商店、街道、广场等。我和孩子们将这些耳熟能详的汉字打印或拍摄下来放到课堂中进行识字交流,学生不仅巩固了自己所学的字,更是丰厚了自己的小字库。

3 购物环境识字。学生经常跟随家长进入各种大型超市与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让孩子们目不暇接的同时,更无意地让孩子们识得了不少汉字,将这些商品名称与广告牌结合起来进行识字是十分有趣又有效的。围绕这个主题,我们开设了菜名、水果名、零食名、文具名、服装名、日用品名等系列购物主题识字,孩子们学得快乐又有实效。

(三)儿歌、谜语、识字课例的整合

刚入学儿童虽然没有系统的汉字学习经验,但幼儿园里也学习了不少有趣的儿歌,将儿童熟悉的儿歌带入课堂教学,在明朗的节奏中边读边学生字是孩子们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上述诸方面加起来,集中识记500字的任务就基本完成了。

二、拼音整合两周学,电脑输入促巩固

在充分识字、有机感受生字拼音的基础上,国庆长假之后我们结合电脑输入,开始进行两周学完所有拼音的教学尝试(与聂青青老师大致相同,故略)。

三、畅游“阅读大观园”,读写互动活水来。

在拼音识字的基础上,学生识字量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为了给孩子们的识字插上快乐运用的翅膀,我们开始引领孩子们畅游“阅读大观园”。

(一)未成曲调先有声

听读与交流,让孩子情不自禁地走进“阅读大观园”。

1 听我读。早晨到校,老师手捧书本声情并茂地为孩子们领读,读什么?如《列那狐的故事》《101个智慧故事》等。有趣的情节,生动的朗读为孩子们打开了一个新奇的世界。所以说听读,为孩子自己的阅读打开了一扇小小的窗户,让他们得以窥见“阅读大观园”中的景致,激发求知欲。

2 我来读。这部分书讲的都是同龄孩子日常生活中有趣的一些情节,有文字描述,有漫画式插画,孩子在“听我读”后很想要自己读。这一环节主要是读物的选择和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让家长关注学生独立读书读什么。读完后再交流分享,这等于为孩子们阅读的天空抹上了绚丽的云彩,让他们因“阅读大观园”的多姿多彩而欢呼雀跃。

(二)琴瑟相伴音绕梁

开展阅读评比与激励,让孩子身心愉悦,乐游“阅读大观园”。我采用了一些小办法:

1 “阅读小明星”评比。怎样让孩子做到天天坚持看书呢?我为此专门设计了一个“阅读小明星评比记录卡”,主要有阅读书目、作者、阅读日期及页码(从第几页到第几页――鼓励孩子坚持读整本书)、阅读小积累(喜欢的词、句或感受)、家长评价。在老师指导几次后,利用国庆假期,要求学生一天完成一张,从字迹的书写、内容的选择、积累的数量、家长的留言等方面综合评定。我们首次评出了“国庆阅读小明星”十名,在班队活动课上进行了隆重的表彰,并将优秀阅读卡在实物投影中一一做了展示交流。这样,不仅增长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更指点了阅读积累的方法。

2 “个人书柜”进教室。由于每个学生家庭背景不一,孩子的读书与藏书差异很大。每一本书都是孩子通往五彩世界的一扇小门,要尽量让孩子在读好书、多读书中尽享其乐。于是,我开始从不平衡中求发展――要是我们204班的每一个孩子面前都能有这样一扇扇通往五彩世界的小门,只要有时间随手那么轻轻地打开,他们的眼前就会“豁然开朗,霞光万丈”,那该有多好!我发动学生把自己的藏书带来,在教室后面的书柜中开辟了“个人书柜”专柜,并贴上书目与阅读评价表,开始隆重“挂牌营业”!哈哈,孩子们个个激动不已,这就又迈出了阅读升级的坚实一步――百花争艳书香气,引得百蝶千蜂觅!

3 读书表演进课堂。读书之乐乐在哪?老师的奖励与评比都只在于形式,而真正的乐趣却在于读者心灵与主人公的心灵沟通,走进书中的人物世界。让孩子跨进阅读的第二扇门的钥匙是什么?我尝试陪孩子一起来表演。先利用每周的社团课时间排练了《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灰姑娘》、《青蛙王子》等许多经典故事,然后在课堂上表演。“读书表演”,不仅让书读得更有趣,还更深入。

(三)大珠小珠落玉盘

对小学低段的学生而言,经典阅读和自主阅读相结合,是个好办法。在读书系列活动递进发展的过程中,阅读已经渐渐成为了孩子们课余饭后的一种习惯――作业做完了,干什么?看书去!自习课上老师没有安排新的学习活动,做什么?看书去!课间活动遭遇阴雨天气,怎么办?挺好的,可以看书喽!在学生阅读自觉性高涨的情形下,我开设了名著导读,并印发“阅读书目推荐表”给学生。现在,我班学生已渐渐学会了阅读中外绘本、童话故事、科学知识丛书等阅读材料。校园的经典诵读和家庭的自主阅读是两根平行的弦,浅唱低吟都是情。

上一篇:基于广义论证的民间说理活动方式研究 下一篇:漫漫人生,慢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