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矛盾修辞刍议

时间:2022-07-24 05:47:41

李一曼认为:矛盾修辞法是用两种不相调和,甚至截然相反的特征来形容一项事物,在矛盾中寻求哲理,以便收到奇警的修辞效果。用这种方法,语言精练简洁,富有哲理,并产生强大的逻辑了力量,产生一种出人意料,引人入胜的效果。例如:A miserable merry Christmas(悲喜交加的圣诞节)。

矛盾修辞法,要有彼此矛盾的双方。这所谓的矛盾双方,或存在一句诗的字与字之间,或存在一首诗的不同句子(多为上下相连的两句)之间,或存在一首诗的整体艺术构架中;或者比较明显让人一眼便可看出,或者比较隐蔽,需要仔细分析才能感觉到。然而无论哪种形式,都有共同点,即超越平常规则,富有张力,组合复杂相异的因素于一有机体,并且期望达到共同的目标,即通过一种新鲜机警的形式,于不和谐中求得和谐,使作者的意思、思想得到更好的表达、传递。

矛盾修辞法在同一诗句内主要表现为作者常常超越常规,借助出人意料的组合,取得习惯遣词所不能取得的艺术效果。马德富形容道:“词摆脱了常用规则,互相组合起来,组成最意想不到的形式。”段曹林说:选择和运用不一定违背句法规范但却违背逻辑或情理的特殊短语组合,是赋予意象以独特内涵,凸现其特质的主要途径。杜甫在“猿”“燕”的基础上造出了“穷猿,哀猿”和“墙燕,别燕”等独具风貌的意象,这些独特意象的生成正是源于诗人大胆“生造”不合语法或常识的超常搭配。下面,笔者将唐诗中的矛盾修辞分为以下几类,分别加以论述。

一、移情

移情就是用描写人的情感活动的词语来描写事物,或用物的属性来限制人的情感。描写人的情感活动的的词本来应该描写人,作者却用它来描写事物;表示物的属性的词本应该限制物,作者却用它来限制人的情感,这就打破了常人的思维,构成一种顺逆荡的矛盾,从而增强表达效果。

杜甫诗句如“苍山旌旆愁”“城尖径仄旌旆愁”,“愁”是人的喜怒哀乐四大情感之一,“旌旆”是无生命的,怎么会“愁”呢?我们来看一下两首诗作的背景,前首作于安史之乱初起时,后者是作者到达夔州后所作。它们按字面意思可理解为“旌旆”也带“愁惨”之容,而实质是诗人伤时思乱的愁思的外化。再如他《春夜喜雨》的“喜”都是通过移情构成一种矛盾,从而增强表达效果。

二、移觉

移觉是将两种感觉交叉组合或将此物限制词修饰彼物。正如《诗歌美学辞典》所说,把“相互对立的概念或感受合为一体”,“将几种不同感受综合为一体,使其相辅相成以传达人体感官所无法辨析的那种丰富、复杂、强烈的思想内容,在矛盾中寻求对立的统一”。汪少华指出:移觉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是指我们在思考和交际时用属于乙感官范畴的事物印象去表达属于甲感官范畴的事物印象,以期达到新奇、精辟的表达效果。黄景誉说移觉是“突破常规的表现形态”。

运用移觉这种矛盾修辞,最有代表性的要数大诗人王维了。他善于打通不同感官印象,将它们错综地挪移转换,用以创造出新颖奇妙的意象,表达自己对自然景物独特深刻的感受。他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一联,由于诗人对声色的巧妙融汇,我们仿佛感觉到夏木的浓绿色彩发出了歌声,而黄鹂的鸣啭声似乎染上了绿色。他的《游悟真寺》里有“草色摇霞上,松声汛月边”。草色竟动起来,摇荡到云霞之上,仿佛发出了声音;无形的声音却成了有形的浪潮,汛涌到月亮的旁边,并被月亮镀上了银色。诗人通过这一特殊的艺术手段独出心裁地展现悟真寺草色松声的美,用以烘托他所崇拜的佛寺的崇高、光辉,讴歌一种超凡、脱俗的感情。这种突破常规的修辞,冲击读者感官,让人感到新鲜的同时,能更深刻地理解诗歌内容。

三、倒装

倒装与前面两种情况不同之处在于:前两种只涉及一种意义的超常搭配,一种偏离,不合逻辑;而倒装强调呈现在字面,表现为诗的形式方面的一种超常,不合常规。

倒装首先表现在形容词置于句首。如韦应物“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凄然地辞别好友,泛舟入烟雾弥漫的江上。他的“浩浩风起浪,冥冥日沉西”,长风浩浩,掀波翻浪,残阳西沉,大地昏暗。作者将描写风的形态的“浩浩”,形容日沉景象的“冥冥”分别放在两句的开头,在主语之前,像电影的特写镜头,让我们看得更清晰。王维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漠漠”是水田青青且广阔的样子,“阴阴”是树木蓊郁苍翠的颜色,且只占局部画面。二者分别放在两句的开头,使对比更鲜明。

倒装其次表现在因果关系的倒置。如王维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杜甫的“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按事理应该是浣女归才竹林喧,渔舟下才引起荷花动;风折笋所以垂绿,雨肥梅才红绽。诗人把本是果的事项先突出出来,然后才说明原因,鲜明了“竹喧”“莲动”“绿垂”“红绽”四个美丽的意象。

倒装还表现在倒喻的运用。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其正常语序是“举杯消愁愁更愁”恰似“抽刀断水水更流”。以后秦观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与其何其相似,正常语序是“梦轻似自在飞花,愁细如无边丝雨”,刘禹锡的“花红易衰似郎意,流水无限似侬愁”,正常语序为“郎意似花红易衰,侬愁似流水无限”。李贺有“幽兰露,如啼眼”,正常语序为“啼眼如幽兰露”。这样语序的超常,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一丝丝“愁”似乎从诗中涌出,抓住读者的心弦。柳宗元“江流曲似九回肠”其实应为“九回肠似江流曲”,九转不解的愁肠,恰似江流曲回,江水蜿蜒。

上一篇:浅谈对备课的理解 下一篇:加强师德建设 营造和谐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