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判断气候类型》教学案例

时间:2022-07-24 04:46:02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259-02

教材分析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是鲁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单元活动的教学内容,内容包括:常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征以及气候类型的判断等。本节是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中的重要部分,对于学生认知大气运动、洋流影响、分析区域有很大的帮助。本节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其他章节知识的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

1.阅读气候类型图,说明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和分布规律。

2.通过对气候形成原因的分析,明确影响气候的因素。

3.利用气温、降水资料,学会分析判断气候类型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4.在活动中锻炼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和应用地理信息的技能,培养学生组织协调、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气候的特征和成因,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

难点:气候类型的判读和气候的成因。

学情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面向的是高一学生,高一尚未分科,在各高中学校基本都是平行班教学,所以班内学生的程度差异较大。再加上本节内容需要较高的读图能力,所以建议运用分层次教学的手段,同时多总结规律。既要照顾程度较好的学生,也要照顾较差的学生,教学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方法

1.问题探究教学法:设置若干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合作得出答案。

2.学案导学。

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初步掌握在地形图上辨别气候分布的基本方法,可以说出常见气候的特征。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并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预习的落实情况,并了解和归纳学生的疑惑,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率和更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课件展示:世界不同地区气候景观视频以及课本2-4-2图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说出常见气候类型有哪一些?它们是如何分类的?(学生基本可以发现按照温度带划分气候的规律)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常见气候类型的分布(板书)

课件展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图

(1)结合多媒体展示图片,说出热带气候有哪一些?

师:热带气候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2)结合多媒体展示图片,根据热量带,气候大致划分为几类?

师:热带气候、亚热带气候、温带气候、亚寒带气候、寒带气候。

(3)图中气候具有什么规律?

师:其分布具有一定的带性特征,并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基本对称。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有个初步的印象,为下一步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做好铺垫。

探究二:气候特征(板书)

(1)根据教材P54图2-4-2想一想:描述气候特征的主要要素有哪些?

师:气温和降水。

(2)根据教材P54图2-4-2想一想:从气温上来看,热带气候、亚热带气候、温带气候的共同特征各是什么?

师:热带气候的最冷月平均温度大于15°;亚热带气候的最冷月平均温度大于0°,小于15°;温带气候最冷月温度小于0°;

(3)说出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

师:全年高温,干湿分明

说出地中海气候的特征?

师: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说出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

师:全年温和多雨,降水平均;

说出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

师: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4)通过上述的气候特征结合课本P55内容,你认为影响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师: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地面物质的组成、植被覆盖状况、洋流等;另外人类活动也会影响气候。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分析,归纳出影响气候特征的主要因素,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应该从气温和降水两大方面去分析气候特征。

探究三:气候的成因(板书)

多媒体给出下图:

(1)读图说出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是什么?

师:全年受到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高温多雨。

说出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

师:冬季受到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夏季受到来自大陆的信风带控制,

说出地中海气候的成因?

夏季处于副高控制下,干燥炎热;冬季处于盛行西风控制下,温和多雨;

说出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师: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

说出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

师:全年受到西风带控制,加上来自暖流的暖湿气流,所以全年降水平均,且气温温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气压带、风带、洋流的位置,理解这些要素对不同地区气候的影响。

(2)掌握判断气候类型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板书)

阅读课本P55至P56页圆点知识,找出判断气候的基本步骤:

生:1.根据平均气温最低月和最高月出现的月份,判断该地所属的半球,若平均气温最低月出现在1月,最高月在7月,表明该地在北半球,反之在南半球。

2.根据最冷月和最热月平均气温,判断所处的热量带。

3.根据年降水量及各月的分配情况,确定降水季节分配类型;

4.综合考虑热量带和降水季节分配类型,判断气候类型。

探究四:判断气候类型的依据是什么:

1.从基本步骤中可以看出判断气候类型的主要要素是什么?[来源:学,科,网Z,X,X,K]

师:最冷月与最热月的平均气温还有降水的季节分配状况

2.如何利用气温变化曲线判断所在的半球?

师:北半球七月高温,一月最冷;南半球相反;

3.划分不同热量带的气温界限分别是多少?

师:热带气候的最冷月温度大于15°,亚热带气候的最冷月平均温度大于0°,小于15°;温带气候最冷月平均温度小于0°;寒带气候的最冷月平均温度小于0°,并且最热月平均温度小于10°;

4.降水的季节分配有哪几种情况?

师:年雨型、冬雨型、夏雨型、少雨型

5.课件给出下面的规律: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本节是第二单元的单元活动,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气候的相关知识,并能更好的利用气候知识,促进今后的地理学习。请同学们预习第三单元第一节,预习好教材并做完本节的导学案。

教学反思

本节课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和分析能力,对于初中地理知识较差的同学不容易理解,所以需要课前做好了解。另外本节课设计很多气压带、洋流等,多用多媒体展示,既有利于学生接受,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一篇:在电子电工实训教学中培养中职学生的创新能力 下一篇:浅议地方财政投融资改革的问题及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