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小拍”搬上网

时间:2022-07-24 04:27:31

把“小拍”搬上网

9月12日下午3点,上海“驰翰在线”的首场网上艺术品拍卖会落槌收官。20件参与拍卖的当代艺术品,最终成交7件,成交率35%。当日最热门的一幅画,有四个ID(即买家)参与,经过12轮竞价,最后成交价为3500元。

“都是小东西,钱不多的。”刚从深圳出差归来的董事长曹峥嵘对这个数字本身并不太在意。确实,在艺术品拍卖场上,小几千的成交价实在微不足道。但“网上艺术品拍卖”这个新东西,及其背后的人群,却是拍卖人不能忽略的。

更庞大的买方群体

和朵云轩这类老字号相比,曹峥嵘的“驰翰拍卖”资质尚浅,但2010年首拍的第一年,其业绩已排到了全国第19名。开业三年多来,除了春秋两季大拍,他每两月另举行一场小拍,就设在巨鹿路上的公司一楼。

不少大拍卖行逐渐放弃低端市场,曹峥嵘却坚持做价格不高的小拍,一是为一些拍卖场上的大藏家服务,“他们手里的藏品也分好中差几类,随着时间和经验,不断需要去芜存菁,也就需要一个稳定的委托方帮他们出货”。而另一方面,则为了培养新客户群,许多刚刚开始、或准备开始艺术品收藏的人,都是从小拍起步的。艺术品网拍的群众基础,也正在此处。

北京荣宝拍卖总经理刘尚勇认为低端拍卖的门槛是“一个白领一个月的工资”,曹峥嵘的分法和他类似:5000元以下,低端;5000元~3万,中低端;3万~50万,中端;50万以上就算高端拍卖了。“那些大于300万的艺术品,竞拍群体很少,一个巴掌就能数过来。”相较之下,中低端市场则人多且杂。

业内人士分析,过去参与小拍的买家大致分为三类:把收藏艺术品作为个人兴趣爱好的、开画廊做生意的、“自由职业”的——指那些跑地区差价,在一地拍下再送去另一地拍卖行“抬价”的人。

而逐渐兴起的网拍不仅符合小拍买家的口味,更吸引了一批此前从未涉足拍卖会的“70后”、“80后”开始买艺术品。中低端的拍卖价,是他们完全能承受的。有人甚至可以只是为了新装修的家添一件装饰摆设,而非长期投资。

网络的灵活性,也有助于“拉拢”更多客人。“实拍的地点、时间固定,但金领、高级白领平时工作忙,条件受限,往往无法参加。即便有电话委托拍卖,也可能因为这个时段要开会而错失良机。但有了网拍,距离、时间就都不是问题了。”曹峥嵘认为。

与前辈们相比,当下的年轻一代对网络的依赖度高,线上交易的方式拉近了普罗大众和艺术品之间的距离,也培养了将来的潜在“大客户”。“上海的收藏群基础较好,民众的接受度比较高,所以网拍市场也有需求。”

更“划算”的运营前景

今年6月,刘尚勇曾在微博上感叹:“近十年来,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中做高端很风光,做中间很踏实,做低端很风险。”

低端拍卖的主要风险,或者说不划算之处,在于成本过高。通常,实拍之前,拍卖公司要提前进行几天的预展甚至巡展,并印制精美的拍卖图录,分发给客户、各相关人士。

“运营者、后台管理、资料准备、藏品拍照、画册排版、仓库安排……这是全套人马的人力成本。此外,印刷成本、宣传成本等等,都是一笔开支。”曹峥嵘罗列。一场小拍约600件拍品,当拍品的平均成交价在5000元时,所赚刚好打平成本,若低于这数,拍卖公司就亏了。

而网络拍卖,不仅可以长时间在网上预展、宣传,还能对拍品、拍卖办法、拍卖过程配以详尽的文字说明及实物图,买方还可以及时与卖家交流,确实更便捷、费用低、覆盖面广。

比如,通过雅昌艺术网上可以看到,在高峰期,全国各地每天都有多场拍卖会,时间冲突的有很多,基本没可能在一天内跑完所有场子。但网络将来则可能会化解这个问题,为一场拍卖会引来更多全国各地的买家。

实际上,世界范围内的艺术品网拍,十年前就已诞生。中国网上拍卖的第一家,应该是2000年5月成立的北京“嘉德在线”。

“公司盈利是在2004年以后,最高的成交额一年有一个亿,每个月900万左右。2006年~2007年,市场还是起步阶段,拍卖公司比较少,网上拍卖的也没有第二家……应该是(线上拍卖)市场最好的时候。”嘉德在线的相关负责人程海清这样告诉媒体。

网拍最初几年的发展缓慢,和大环境相关。

“当时玩收藏的人年纪比较大,对网络的接受度不高;当时的物流配送还不够发达,远程拍卖之后,艺术品的运送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当时网上支付和结算方式还不成熟。”曹峥嵘分析。

而近几年,淘宝网、京东以及各种团购网站的崛起,使得网购成为了大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艺术品的网上拍卖正是在这片土壤里孕育发展的。

佳士得的报告显示,从2010年至2011年,其在线拍卖量同比上涨了29%。坊间有一个判断,将来全世界的交易,其中有三分之二都是在网上,因为它覆盖面更大,尤其是低端商品应用范围更大。

但低端市场,并不是组织网络拍卖者的最终目标。

去年11月,淘宝拍卖会平台组织了一场书画作品网上拍卖,总成交额达到80万元。其中,国画家曾宓的山水画《秋色山中好》经过20多次竞价,以36.06万元成交。被媒体称为“不亚于实拍的激烈竞价”。

而早在2000年11月15日,嘉德在线就以人民币250 万元的价格,成交了一件海外回流的徐悲鸿名作《愚公移山》,创下了网上拍卖艺术品的最高价格纪录。此后,它又开出网拍“精品”场——拍品的规格较高,也会像实拍一样租场地,和嘉德的四季拍同时做预展,以提高自身层次。

更待成熟的拍卖领域

据不完全统计,眼下国内提供艺术品在线交易——包括网上艺术品拍卖、网上信息拍卖、网上画廊、作者和网站直接合作——的网站已达上千家。

自今年9月12日首次网拍后,“驰翰拍卖”的计划是,一周办一次,每次约20件拍品,试试水,待系统运行稳定后,每次的拍品将逐步增加。

“参与网上拍卖的目前都是新人,和实拍的当场成交不同,他们有6天时间竞价,每周三是个截止点,当日结算成交后,便开始下一轮的拍品展示、竞价。一件拍品一般要经过三四天的竞价,才会成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供网拍的艺术品价格普遍不高,基本是当代画作。

在曹峥嵘看来,就上海目前而言,艺术品网拍还基本徘徊在中低档,当代新兴艺术家的作品,可能更适合这样的形式。一方面,作品由艺术家本人直接提供,规避了真假的问题;另一方面,它能使“刚出道”的未来大师们,更快更多地卖出自己的作品。

但在征集拍品时,他也遇到了一点阻力。

“很多卖家不愿参加网拍,他们觉得自己的东西被归为‘低档’了,这是较为普遍的抵触理由。另外,卖家觉得,实拍总能保证有很多人来到现场,竞价热烈,价格也容易炒得高,而网拍没这种气氛,直到临近拍卖截止时,才开始热闹,成交量无法保障。”所以,一些价格稍高的艺术品,曹峥嵘还是会放入小拍。

根据现行《拍卖法》,拍卖前七天,主办方应去工商局备案。“但我吓了一跳。”曹峥嵘说,当他9月初为了网拍去备案时,竟发现自己是全市“第一人”。“也就是说,之前上海地区的网上艺术品拍卖,都没走这个正规程序。”

神州收藏网总经理徐龙也坦言,信用问题是网拍最大的瓶颈。

有人指出,现行《拍卖法》中用法律条文规避的一些问题,在虚拟的网上艺术品拍卖中都大量存在。比如,拍卖活动需要由拍卖师主持,而目前的网拍几乎都缺失。比如,网上竞买人的身份隐秘,很难确保没有“托儿”故意抬价,买家间、买拍双方恶意串通的可能性很大。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买家和卖家之间不能建立一个良好的信任关系,买家甚至对网站也无法完全信任,这也是为什么目前艺术品网上交易一直停留在‘平价’的阶段。”徐龙说。

拍卖方也觉得有风险,“租用服务器啦、系统安全性维护啦、购买保密程序和更高级防火墙啦……等等。如果最后网拍页面没人去,或去了不成交,我们的投入就打水漂了。”所以“驰翰”现在是两者并存。“如果网拍这块做得好,将来可能取消小拍。”

但正如上海市工商局在接到曹峥嵘的第一份艺术品网上拍卖备案时的表态:这是个新鲜事物,我们要支持的。许多业内、业外人士也对这样的形式抱有期望。

法国Artprice网站对他们应该是个正面、积极的鼓励:今年1月18日网拍的第一天,这家提供来自全球各地拍品的艺术网,就拍卖出了超过5000件艺术品。

上一篇:李冰冰:人要学会做减法 下一篇:水电厂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