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家庭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22-07-24 04:20:01

重视家庭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现代家庭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面向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渠道。学校的大门在向青少年学生敞开的同时,也应向广大家长敞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必须实现沟通与协调,只有实现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建立全社会共同育人的大教育体系,育人环境才能得到进一步优化,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宏伟教育工程才有可能完成。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不仅与学校教育有关,同时也与他们生活的家庭环境息息相关。研究表明,家长的心理健康与其子女的心理健康相关度很高。家长心理健康,其子女有心理问题的仅占11.68%,而家长有心理问题,其子女有行为问题的高达60%。所以,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决不能放弃家庭这一重要的阵地和途径。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分离

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即家庭是社会的缩影,是和社会相互关联,相互依存。也就是相当于社会这一大环境的小环境。所谓的“家校分离”即是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分离。一个孩子一天在学校的时间不低于6个小时,在社区大约3个小时,其余的时间在家庭。因此仅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

当今社会,社会参与教育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许多国家采取种种形式沟通社会于学校之间的联系。而在社会参与力量中,家庭参与对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影响。家庭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折射式地反映出来,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切困难都可以追溯到家庭。实施学校-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很好地培养年轻一代,而且还可以是家庭和父母的道德面貌和心理素质完善。没有对子女的教育,没有学校生活的积极参与,没有成人与孩子之间的经常的精神上的接触和充实,就不可能作为社会基层单位的家庭本身,不可能有学校这个最重要的教育教学机关,也不可能有社会在精神上进步。

在进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家庭对学生的影响,并尽力创造条件和机会,力促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参与、理解和支持及配合。这就需要我们做到:第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使家长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如:(1)帮助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信念,努力提高认识水平;(2)帮助学生学会心理自我表现调适,努力悦纳自己、他人和现实;(3)帮助学生学习作情绪的主人;(4)帮助学生逐步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5)对孩子寄予最佳的期望值;(6)鼓励学生刻苦学习,争取优异成绩;(7)教育学生做遵纪守法的文明学生;(8)为子女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9)引导学生倾吐烦恼,学会适当宣泄;(10)教学生求助于心理咨询。第二、开展各种有意的活动,使家长科学合理地了解学生。如:(1)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状况档案;(2)通过各种形式,请学生向父母倾吐自己的心声。第三、开展咨询活动,为家长答疑解难。同时,我们应当不断地提高国民的素质,提高学生所处的社区环境。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以及其管理的职能。心理健康教育要想得到实质性和突破性的发展,忽略任何一方面都是劳而无功的。

二、协调“家——校”互动关系

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多种形式,让家长了解目前教育的状况,加强对学生家长的教育,关心子女的成长,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家庭。不仅要让家长了解学校面向学生开展的各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利用各种有效途径和方法对家长进行心理指导,让家长认识到家庭环境,特别是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可以通过创办家长学校、开设学校家庭热线等来创设良好的氛围。

家长应该如何做呢?一要给孩子以爱和尊重,不能歧视,虐待和任意打骂;二要鼓励、支持孩子和同伴交往。接触社会交朋友,形成活泼、开朗、大方的性格;三要多表扬、鼓励。如果是没完没了的斥责,孩子会失去信心,形成抑郁、胆怯和自卑的心理疾病;四要帮助孩子有节奏地生活。生活无规律无节奏,会使孩子心绪不宁,滋长懒惰,游手好闲的恶习,造成心理不平衡,有损心理健康:五要对孩子进行生理保健教育,重视孩子用脑卫生。学生父母更多地运用民主、平等积极的教养方式对待孩子,给孩子更多的尊重和理解,减少了干涉、惩罚、拒绝、否认等不良养育方式,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三、转变家教观念,培养健康心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家教对孩子的影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如何,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发展。从对本校家长的调查来看,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走向了两个极端:要么对孩子要求过高,动辄打骂;要么对孩子放任自流,任其发展。这就导致学生心理也走向两个极端:对要求过高的家长,学生心理常处于恐惧状态,性格内向,甚至为免打骂,有的还学会了撒谎,报喜不报忧;而对放任自流的家中,学生心理则过于散漫,多次教育都难显成效。为此,我以家长会的形式加强同家长的沟通,分析利弊,转变家教观念,实现家校联合,共同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使得学生由原来怕开家长会,现在则成了盼开家长会。转变家教观念,为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又开辟了一方乐土。家庭氛围,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四、优化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家庭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起点。家庭对于学生具有最直接的影响。家长的兴趣、爱好、价值观、教育态度、行为方式及对子女的期望和要求等都会直接影响子女的个性品质的形成。在对青少年的教育过程中,家庭应采取积极的态度,首先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使青少年在融洽、和谐的气氛中成长。并且积极与学校配合,互通教育信息,互相支持。学生出生后长期生活在家庭之中,家庭所处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父母的教育观和教育水平、教育态度和方法,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儿童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的地位等,对儿童个性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父母的行为方式和教育方式有直接的影响。有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下,从小就养成吃苦耐劳、刚强坚毅、自主自立的特点,而有的孩子则好逸恶劳、骄横霸道、懦弱依赖。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在孩子的心灵上都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痕。许多事实证明,如果一个家庭气氛和睦,邻里间彬彬有礼,待人处世通情达理,孩子也就自然懂礼貌、讲道理,善与人交往,团结伙伴。若父母言行粗鲁,互相争吵成风,邻里不和,孩子也就逐渐养成蛮不讲理、出言不逊等特点。

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孩子个性的形成有不同的影响。心理学家曾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归纳为三种典型类型:民主的或宽容的、权威的或独断的以及放纵的或溺爱的。这三种典型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打上不同的印记。民主的或宽容的教育方式表现为,父母对孩子的活动在加以保护的同时,并给以社会和文化的训练。对孩子的要求给予满足的同时,并加以一定的限制和禁止。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表现得和谐自然。在这种类型的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儿童,大多数表现得谦虚有礼,待人亲切真诚。而权威或独断的教育方式表现为:父母对孩子的一举一动都横加限制或斥责,他们大都相信惩罚的作用。结果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缺乏自信。往往以说谎、狡辩自卫,变得既怯懦又不诚实,性格暴躁情绪极不安定。放纵或溺爱的教育方式表现为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把孩子捧为掌上明珠。这样容易使孩子逐渐形成好吃懒做、生活不能自理,胆小怯懦,蛮横胡闹,自私自利,不懂礼貌,缺乏独立性等不良品质。

总而言之,家庭是儿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不仅父母应为自己的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学会用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且全社会都应该重视家庭教育,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倡导健康的家庭生活,帮助家庭解决实际的困难和问题,提高家庭生活的质量,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

上一篇: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下一篇:浅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