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与功能性消化不良

时间:2022-07-24 01:49:39

【摘要】目的 通过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的前后对比,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FD患者,进行抗HP治疗,对比治疗前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各种症状,并进行分析。结果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改善明显,幽门螺旋杆菌患者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后具体症状变化明显。结论HP是功能消化不良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FD的治疗是个难题,因涉及的病因多种,所以治疗应为综合治疗。

【关键词】 幽门螺旋杆菌;消化不良

Helicobacter Plyori Infection and Functional Dyspepsia Li Zhijun,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The Dongxin People’s Hospital of Neijiang,Sichuan 641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licobacter pylori (HP) and functional dyspepsia (FD) in anti-helicobacter pylori treatment. Methods The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 underwent anti-helicobacter pylori treatment. The symptom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 The effect of anti-helicobacter pylori treatment is obvious. The Symptoms of the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 improved significantly. Conclusion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play important role in functional dyspepsia. It is difficult for anti-helicobacter pylori treatment which needs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Keywords】Helicobacter pylori; Functional dyspepsia

幽门螺旋杆菌于1983年由澳大利亚Wanen和Marshall首次分离成功,此后各国做了大量的研究。目前已经基本确定的是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有关,但其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关系目前还有争议[1]。我们将选取适合病例进行观察并实施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对照前后结果,来探讨HP与FD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8月~2010年7月间在我院复查抗幽门螺旋杆菌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运动障碍型和溃疡型)患者127例。其中男性患者72例,女性患者55例,年龄23~68岁,平均45.6岁。病程1年以上者104人(81.9%),病程1年以内者23人(18.1%)。治疗前患者症状主要有:上腹不适64例(50.4%),嗳气38例(29.9%),反酸36例(28.3%),腹痛19例(15.0%),腹胀17例(13.4%)

1.2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参照1987年芝加哥美国消化病学会召开的国际会议制订的标准[2, 3]:(1)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等上腹不适状,持续4周以上。(2)胃镜检查未发现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糜烂、肿瘤及食管炎。(3)实验室、B超、X线检查排除上腹部手术史及有明显精神疾病时代患者。(4)十二指肠溃疡来源与经胃镜明确诊断的门诊患者,且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溃疡、近3周未用过非甾体类药物,另外排除了除溃疡外的其他病变。分型标准:按其症状可分为4个临床亚型。溃疡型消化不良(UD):以上腹痛为主,可有节律;运动型消化不良(DD):以上腹胀、嗳气、早饱为主;反流性消化不良(RD):以烧心、胸骨后痛、反酸为主;非特异性消化不良(ND):症状不典型或不固定。初次诊断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或者细菌培养,复查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

1.3治疗方法:患者均经过正规的三联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停药后1个月以上,其中症状得到改善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9例停药后4个月进行第二次复查。三联疗法选用奥美拉唑20 mg,2次/d,阿莫西林1.0 g,2次/d,克拉霉素0.5 g,2次/d,若阿莫西林过敏,可用甲硝唑1.0 g ,2次/d。

1.4统计学方法:卡方试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幽门螺旋杆菌患者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后具体症状变化分析

经三联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患者上腹不适35例(27.6%),嗳气30例(23.6%),反酸17例(13.4%),腹痛15例(11.8%),腹胀13例(10.2%),症状较治疗前明显缓解。

2.2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改善的影响

127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后98例被根除,29例未根除。根除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明显改善及轻度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98例根除患者后3个月再次复查,有6例重新出现幽门螺旋杆菌,仍为阴性的92例中只有6例重新出现症状。

表1 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后症状改善概况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为常见的消化道症候群,据估计约25%-30%的人群一生中某个时期曾出现过消化不良的症状[4],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病因多种[5],与胃肠动力失衡、内脏感知过度、精神心理因素、胃酸分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有关,特别是HP与FD的关系引起广大学者广泛的兴趣,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吴颖敏[6]对2742例各型FD患者HP感染率进行调查,发现DD、HP阳性率为63.5%,UD为74%,RD24%,ND为21.4%,前两型与后两型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

McColl[8]等研究表明根治Hp可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症状的结论。尽管T ALLEY[9],欧阳建东[10]等的研究没有得出有统计学意义的结论,国内赵志泉[11],杜兆平[12]等亦报道认为抗Hp感染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本研究的结果提示FD患者清除HP症状有明显改善,两者关系密切,尤以UD及RD更为明显,所以我们认为HP是FD的致病因素之一。FD的治疗是个难题,因涉及的病因多种,所以治疗应为综合治疗。对有HP感染的下列情况的患者可给与抗HP治疗[13]:①症状顽固,特别以腹痛反酸为主要症状,其他治疗无效者;②有胃癌家族史者;③对HP有恐惧心理而结识无效者。

参考文献

[1]孙建, 李雯.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关系的相关研究. 重庆医学. 2009. (02): 178-179.

[2]唐站龙. 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分析. 医药论坛杂志. 2009. (12): 75-76.

[3]唐世颖, 喻斌.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中国当代医药. 2010. (25): 14-15.

[4]吴叔明.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基础与临床. 1997. 第一版.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39-245.

[5]左, 李瑜元. 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广州医药. 2007. (01): 5-7.

[6]吴颖敏.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幽门螺杆菌关系探讨. 广东药学院学报. 1998. (02): 26-28.

[7]李兰更, 姚希贤. 幽门螺杆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粘膜病变的影响. 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7. (04): 27-28.

[8]McColl KE MLS, Gillen D. 处理消化不良时非侵入性幽门螺旋杆菌试验与内镜检查同样有效. 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 2004. (04): 240.

[9]Talley NJ, Vakil N, 2nd BED, Fennerty MB. Absence of benefit of eradicating Helicobacter pylori in patients with nonulcer dyspepsia. N Engl J Med. 1999. 341(15): 1106-1111.

[10]欧阳建东, 李士静, 李明. 短程三联疗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根除效果.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04. (04): 430-431.

[11]赵志泉, 张小勇. 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华内科杂志. 1999. (03): 46.

[12]杜兆平.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83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影响的观察. 福建医药杂志. 2004. (05): 49-50.

[13]房太勇. 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海峡药学. 1999. (03): 72-73.

作者简介:

黎志军,男,(1976-),四川内江人,主治医师,大学本科,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上一篇:自体颗粒脂肪移植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使用抗菌药物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