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睛之笔”一样精彩

时间:2022-07-24 01:28:04

如果说数学新课程教学是“画龙”,那么复习课就是“点睛”.复习课是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技能及方法进行针对性、系统性、综合性的归纳与总结,达到基础知识系统化,基本技能自动化,基本方法思想化的目的.由于复习课的内容是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因此学生往往会感到没有新鲜感,老师也感到不好上,上不好,但其重要性人人皆知,所以近几年来,如何上好复习课便成了教学研讨中常见的的话题之一.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目前复习课中常见得两种低效方式:

一种是教师课堂上先用10分钟通过多媒体简单罗列知识点,接着就开始出示一些例题讲解.再布置一些习题由学生完成,并逐一讲解.这种方式表面上既有知识的复习,又有例题、练习题的讲解训练,似乎达到复习的教学目标.实质上,这种方式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达到学生对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与高效学习的目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被调动起来.甚至有的学生还会有在吃剩菜的感觉.

另一种是课堂上教师给每位学生发练习卷,先让学生想几分钟(此时教师无事可做),然后由学生讲.不会的学生听,或由教师讲,其余学生听,讲完后继续下一个问题.表面上看是让

学生思考了,但实质上却不是复习课,而是一种习题课.而且,在

这个过程中,对于不会的学生老师并没有真正去引导他们如何

思考.

我想:复习课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上有一个更高、更完善的提升.它应该更侧重知识点间的联系和发展,相互转化.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进行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和高效地复习.当然,这靠一节45分钟的课是无法很全面的做到.所以,在上复习课之前必须有一个计划.你打算有几节课来完成这次复习的内容.俗话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所以,我们在一堂课里必须有个复习侧重点.再说教学本来就是一种艺术,如何让这“点睛之笔”的复习课的教学更精彩,我们可以做一个细心的老师,尝试不同的复习方法.

一、“基本图形——基础知识点”相关联.

在几何复习中,“见图识义”是一种思维关联的基本技能.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熟悉一些公、定理所代表的图形、条件、过程、结论,还要注重把一些常规练习作为一种基本思维加以强化.

如:《圆的基本性质的复习》,教师开头引导学生梳理本大节的知识点,可以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欣赏圆的对称美.之后分别连结圆心与切点,提问学生能得到哪些结论?复习了圆的轴对称性和圆的旋转不变性的基础上巩固了同圆或等圆中圆心角、弦、弧之间的关系.接着有序地连结圆中的其他对称线段,继续提问学生能得到哪些线段角或弧相等的结论?复习了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和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从而把本大节的知识系统梳理,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总结的能力.有序的图形连结以及教师的大势引导、层层递进,图形的直观效果以及图表条理性,数学美等体现得淋漓尽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

再如,复习四边形和一些特殊的国边形,我们出示这样一幅常见的关系图:

在这幅图中,首先,条件并不是唯一的.这点要让学生大胆思考.讲出不同位置不同的相应条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其次,换个角度提问学生.比如,①四边形各边中点组成的新四边形会分别是矩形、菱形或正方形.②四边形对角线满足什么条件时,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组成的新的四边形会分别是矩形、菱形或正方形.

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结构,熟悉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的相互翻译与应用.由教师演示课件,师生共述,加深理解本章的知识脉胳.

二、以题带点,注重数学问题的实效性.

片段1如图所示:D、E分别是ABC边AB、AC上的两点,

(1)如果DE∥BC,则ADE∽ABC,请说明理由;

(2)请另外添加一个条件,也使三角形ADE∽ABC.

解析:(1)学生1:DE∥BC,

∠ADE=∠ABC,∠AED=∠ACB.

ADE∽ABC,

学生2:DE∥BC,

∠ADE=∠ABC,

又∠A=∠A,

ADE∽ABC.

其他教师在上这节复习课时,很多人都会一开始就问:判定三角形相似有哪些方法呢?学生回答:⑴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⑵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⑶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很显然,这种提问只是一种知识的简单重复和记忆,学生不用动用任何脑筋即可回答,自然提不起任何兴趣,也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而片断1则巧妙地将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融入题目之中,同时通过变式,让学生举一反三,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相似判定方法的理解,开拓了思维,有很强的实效性.

三、对比概念,强化知识点间的联系和转化.

在新课程教学中,概念的学习是学生最容易忽略的.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复习课的作用来加强理解.如:对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联,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对函数Y关于自变量X的代数式:y=ax2+bx+c(a、b、c为常量).

①a、b、c在什么情况下,y关于x是正比例函数;

②a、b、c在什么情况下,y关于x是普通一次函数;

③a、b、c在什么情况下,y关于x是二次函数.

设计这样的三个小问题,不仅复习了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概念,也引导学生区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与转化.这样会比单一复习各个概念更有意义.它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思维辩证能力.

再如:从有理数到无理数.从实数分类到实数概念.从数轴到近似数与有效数字.概念多,法则多且零碎分散,相关性不强,但基础性又十分突出.所以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典型的例题来区别.如:

四、口诀归纳,化繁为简

众所周知,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地方的知识点多而零碎,但是又都是基础性的.所以,作为一名细心的教师,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善于用一些易懂易记的词语来归纳、总结,从而达到知识点系统化、形象化的目的.

例如,复习“直线、线段、射线”这一节内容,我把主要知识编码成⑴⑵⑶⑷⑴一个知识基础;⑵两个要点;⑶三种延伸;⑷四个异同点.这种复习提纲一提出,学生思维立即活跃,有的在思考,有的在议论,有的在阅读课本,设法寻找答案.我趁势把知识进行必要的讲解和点拨,其答案如下:⑴一个基础.是指以直线为基本图形,线段和射线是直线上的一部分.⑵两个要点.①两点确定一条直线;②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⑶三种延伸.三种图形的延伸.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射线可以向一方无限延伸.⑷四个导同点.①端点个数不同;②图形特征不同;③表示方法不同;④描述的定义不同;事实证明,这种善于转化的复习确实能提高复习效率.

无论是“画龙”的新课教学,还是“点睛”的复习课教学,教师多一点智慧,学生就多一点热情.一个合理巧妙的设计,就有可能让整个课堂飞扬着学习的热情,不论运用哪种复习教学模式,只要这一节课既有系统的、开放的知识体系,又有纯熟的技能,既有方法的领悟、思想的启迪,又有情感的熏陶,就必定是一个优质教学.我们既要有栩栩如生的“画龙”之功,也要有炯炯有神的“点睛”之笔.这样的教学才是值得我们不断去追求、探索的.

上一篇:化学教学中开放性实验课的尝试 下一篇:工程设计及施工中的电气安全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