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技术管理及应用

时间:2022-07-24 12:14:4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技术管理及应用

【摘 要】水利水电工程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水电的施工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应通过各种合理的方式提高水利水电施工技术及其质量管理,从而全面发挥水利水电工程的作用。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技术应用

0.前言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受地理条件和气候因素影响较大,所以其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也有别于一般的工程质量管理。因此,在水利水电施工中,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和方法,同时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把控,强化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所建水利水电工程能够造福百姓,造福社会。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质量及技术管理概述

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各项基础施工技术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在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项目中,因施工情况复杂、影响施工因素较多,使得整个工程施工技术在选择中变化较大,有时候甚至会影响到工程的整体性进度,因此在施工中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入手去总结和选择,从而实行施工的综合、统一、合理布置,使得整个工程项目得到有效控制。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水利水电工程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对水利水电企业的信誉有很大影响,关系着人们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因此要通过对施工技术的规范和控制,完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水利水电施工质量的控制及管理,以保证工程的质量。

2.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中的质量管理

2.1 事前的质量管理

事前的质量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一是对设计图的质量管理。设计图是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的基础和重点。把控好设计图的质量,有助于把控好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二是严格了工程施工的内容和方式。做好对工程合同的质量管理,对以后实际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有着积极的铺垫作用,做好工程施工相关人员、设备以及原材料的质量管理。保证施工人员具有相关的施工技术资质,施工设备符合施工要求,以及工程原材料符合工程使用的标准。

2.2 事中的质量管理

事中的质量管理,即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是整个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中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一环。它包含:对施工现场人员、设备的质量管理,对施工工序的质量管理以及对施工阶段成果的质量管理。对施工人员以及施工机械的质量管理,就是要保证施工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以及工程设计要求进行施工,要保证施工机械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对施工工序的质量管理,就是要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工序按照最初的设计流程走,避免工序出现颠倒、紊乱的情况。对施工阶段成果的质量管理,就要对该阶段施工结束后的成果进行质量管理,保证该阶段施工成果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2.3 事后的质量管理

事后的质量管理,主要是指工程结束后在实际使用阶段的质量管理。这一阶段,水利水电工程已经交付于业主方使用。事后质量管理,主要是靠业主方来实施。但是,在工程交付后,水利水电建设企业应该同业主进行交底,将工程使用注意事项以书面的形式告知对方。

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

3.1预应力锚固技术的应用

预应力锚固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表现出具有效益显著、适应面广泛、能传递拉应力等特性,从而使得预应力锚固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不仅可以在新建的工程中表现出它本身所具有的独特功能,又可对原有建筑物进行补强和加固。另外,由于能传递拉应力这一优异的特点,使得预应力锚固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预应力锚固主要是指利用高强钢丝束或者利用施加了预应力的锚杆来加固建筑物或者加固基岩的一种技术措施,是在预应力混凝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锚固技术。随着 GPS定位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发展,预应力锚固技术充分和现代施工技术进行结合,可以更加有效的按照锚固的深度、建筑物或基岩的大小、设计要求等来预先对于基岩或者建筑物施加主动的预应力,从而可以达到改善建筑物或基岩受力条件的目的。

3.2灌浆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的地基建设中,在实现坝体加固和防渗工作时,灌浆技术是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门技术,它是地基建设的根本保证。在现有的技术中,实际工作常用的是岩基灌浆技术。岩基灌浆技术的原理是利用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运用相应的仪器将调制设定好的浆液填满缝隙,浆液以各种物理方式将各种缝隙内的其他物质赶走后取而代之,在一定的间隔时间后,浆液与其周围的物质融为一体,形成“结石”,该方法用于处理地基,能增强其稳定性,同时可以阻挡水等液体的进入。岩基灌浆技术在工程早期铺垫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3碾压混凝土技术

碾压混凝土技术在行业内运用时间较早,技术也相对成熟。几十年来该技术已被业内人士熟知,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该技术在国内外的大小水利水电工程中得到了广泛运用,缘于其优点与施工者的需求高度契合,如该技术凝固时间短、牢固硬度高、材料花费少、成本低、效率高、绿色环保等。随着碾压混凝土技术应用次数的增多、范围的扩大,该项技术保持着不断地发展完善的状态。

3.3.1施工工艺的改善

模板的选择和安装要严格把关。首先,模板的尺寸要与碾压混凝土设计相契合;其次,安装模板前需要对混凝土及其周边环境进行全面检查,确定合适后再安装模板;最后,撤下模具时,需根据天气情况和其他客观因素,决定拆模的时间和方法。碾压混凝土的搅拌和运输也需要特别注意。搅拌所用材料和设备、各成分调和比例都需标准化,不能随意添加、应用;运输的车辆、司机以及对混凝土的保护都需要规范化。工程的前期工作能否做好,与摊铺作业的质量好坏有很大关系。

3.3.2材料配比的改善

配比力求合理,可将水泥基本淘汰,用粉煤灰取而代之,再加上骨料、水泥粉、砂石骨料以及部分外加剂。

3.3.3设备的改善

普通压路机碾压后的地基容易形成微型缝隙,有数据显示,压路机轮胎的缓冲作用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轮胎压路机的橡胶轮胎利用橡胶的弹性碾压地基,相当于将断面强行对合,可使地基表面光滑平整。

3.4导流与围堰技术的应用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来说,很多情况下施工都是在水的环境中进行的,这无形中给施工带来压力和难度,尤其是面对负荷量极大的闸门水坝,面对大量的水如何处理是能否顺利施工的关键。施工导流是闸坝工程施工有的工程措施 ,施工导流的优劣对整个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起着决定作用。修筑围堰是解决施工导流问题的主要办法 ,围堰是为了确保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建设及质量 ,而在地上建立的临时性的挡水物。在修建围堰时,由于围堰会占用部分河床面积 ,一定要仔细全面考虑结构的复杂性与稳固性,从而减少因过水面积狭窄、水速加快、水流量加大 ,给围堰带来大的冲击。在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 ,通过施工导流是进行河床控制的有效措施 ,施工导流关系到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的快慢 ,因此 ,施工导流方案设计要求较为严格,在施工过程中通常会受到当地的地质地形、环境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为了加快水利水电工程进度,降低工程的造价 ,施工导流要依据当地施工环境来进行。

4.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是工程施工的重中之重,关系着工程本身的整体质量。只有做到全方位,多角度,多方面重视水利水电工程中科学技术的应用,力求将技术管理在水利水电施工的过程中完善进行,才能有效的保障水利水电工程的工程质量。

上一篇:贫困地区农村小学基础设施现状与思考 下一篇:关于在陕留学生勤工助学管理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