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的探索

时间:2022-10-23 10:05:52

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的探索

【摘 要】为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许多学院相继开设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由于我们国家康复治疗学专业开办时间较短,经验较少,如何进行康复治疗学课程建设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另外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康复疾病谱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康复治疗专业学生如何进行教学也是一个难题,本文就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康复治疗学;老龄化社会;课程体系

康复医学源自于医疗康复,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康复医学是以研究病、伤、残者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治疗为主要任务,以改善躯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存质量为目的的一个医学专科。现代康复医学在中国发展仅有30年历史,最早的康复医学工作人员基本来自于临床医学、运动康复或中医学等专业,而康复治疗技术人才的本科教育自2011年教育部批准开设仅有十几年时间。目前,康复治疗技术人员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与我国的实际需求相差甚远。作为一个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如何进行课程设置,如何培养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求,具有高度执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康复治疗师,已成为康复医学的重要课题。

康复治疗学在国家2012年高等教育本科目录中归属于医学、医学技术类下的一个本科专业,学生毕业可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就业的方向主要是医学康复科和医疗康复机构。目前,国内开设康复治疗专业的学校越来越多,除了医学院校之外,还有体育类院校和高职高专学校。学校由于本身条件不同,自身依附的专业基础不同,所设置的课程及教学内容差别很大。如体育类院校主要从运动康复的角度,中医院校强调的是传统的针灸推拿,医学院校则强调以西医为指导的临床康复治疗学。总之,由于我们国家本专业建设比较晚,现在对该专业的课程设置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应设什么样的课程各个院校也多有不同。以下是我院康复治疗学专业的课程设置经验。

1.专业培养目标

我们设立的康复治疗学培养目标是:适应社会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基本康复理论及技能,能够从事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及语言治疗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康复治疗学专业培养的学生,具备一定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及良好的职业道德,比较系统地掌握康复治疗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规范的临床康复、社区康复和初步的康复研究能力,能够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机构从事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及语言治疗等方面的工作。

这样一个培养目标,一方面强调康复治疗学的基本技能是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及语言治疗这三大技能,另一方面也要求学生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在康复机构工作为就业方向。虽然国际康复医学教育早已发展成为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专业,成立了世界物理治疗师联盟(WCPT)和世界作业师治疗联盟(WFOT)等国际组织,有专业的物理治疗师及作业治疗师培养模式,但至今,我们国家尚没有加入该组织,也没直接采用该教育模式,故我们也是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制定的专业培养目标。

2.老龄化社会的培养需求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到来,与老年相关的疾病越来越多,老年人康复的需求自然也逐年增加,作为康复治疗学的学生,将来要为社会服务,老年病人的比例会越来越大,康复治疗的疾病谱也会发生重大变化。为此,我们在设计康复治疗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时,也充分注意到这种社会现象,并且专门建立了老年康复实训室,对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的康复进行重点学习,以此来适应工作需要。

3.课程设置

有作者指出,康复治疗学专业培养的是康复治疗师, 课程设置应紧密围绕康复治疗技术的理论和实验制定。该专业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 同时要系统地掌握各种康复治疗技术, 因此课程设置既不能照搬国内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计划, 也不能照搬国外康复教育的教学计划,而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 结合中国传统康复医学内容, 制定出具有自己特色又基本符合世界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联盟标准的康复治疗专业的教学计划。[1]我们认为,这样一个基本原则比较符合目前康复治疗学教育的国情。为此,我们在康复治疗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在专业基础课课程设置中,除设置了功能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及药理学外,重点设置了与康复相关的课程如:医学物理学、诊断学、医学影像学、人体发育学、人体运动学及康复医学概论,而与康复治疗关系不大的课程像生物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等放弃设置,另外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中,我们强调的是医学物理学中的力学,诊断学与医学院影像学中的骨与关节,人体运动学中的关节功能等教学内容,这为此后的物理治疗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专业基础课总学时608学时,其中理论440学时,实验168学时,教学以满足康复专业基础知识为目的,也不同程度加深教学内容。

在康复专业课的教学中,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康复治疗学的技术课程,有康复功能评定学、物理治疗学、作业治疗学、语言治疗学等课程;二是临床疾病的康复课程,有神经康复学、社区康复学、临床疾病概要、内外科疾病康复学、肌肉骨骼康复学等课程,这些课程可使学生基本掌握康复治疗技术及这些技术在临床常见病中的应用,另外根据有些学院的经验以及中国的实际情况,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了传统康复方法学,在中医基本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重点加强针灸、推拿和按摩等教学内容, 使学生能较系统地掌握中医的传统康复治疗方法。专业课总学时672学时,其中理论480学时,实验192学时。除此之外,学生在第四学年进行集体毕业实习40周,按教学大纲要求制定和完善实习教学大纲, 制定了实习轮转计划和实习期内要求完成的学习内容。在实习中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4.实验室的建设与开放

康复治疗学专业是培养康复治疗人才的重要基地, 实验室的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 在康复治疗学专业的教学中, 由于康复治疗学本身的特殊性, 教学应偏重于康复治疗技术, 培养学生的康复操作技能。康复治疗学专业的教学中有很多操作技术, 单纯理论课讲解难以收到好的效果,相当部分的实践操作难以在临床完成, 因而实验室的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我院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建设得到领导高度重视, 在医学院实验实训中心辟出400多平方米的场地作为康复治疗实验室, 购进设备共约70余万元。现有高、中、低频电治疗机、磁疗机、腰椎牵引机、平衡训练测试系统、语言训练和评估系统、吞咽电刺激治疗仪等大型设备, 建成物理治疗实验室、作业治疗实验室、语言治疗实验室、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康复评定室。实验室的规模完善, 为我院康复治疗专业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为康复治疗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5.强化人文教育

现在随着医患矛盾的增加,也使医务工作者更加考虑到医疗工作的社会因素和患者的心理因素,而要求医疗服务更加社会化和人性化[2]。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这方面我们开设了就业与创业教育及三门选修课,增加学生的社会学知识,通过对社会的了解,认识医学康复工作的复杂性,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使学生到社会能较快适应工作环境。人文课程总学时166学时,其中理论160学时,实验6学时。

【参考文献】

[1]潘翠环,陈艳,叶正茂等.康复治疗学专业建设模式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09,2(17卷):234-235.

[2]钟卫权,朱元业.关于康复治疗学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的思考[J].南方医学教育,2010,4:24-25.

上一篇:加快陕西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 下一篇:成人教育《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