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机电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时间:2022-07-23 11:31:04

矿井机电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1 矿井机电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机械设备方面的问题

我国煤矿建矿的时间普遍较早,老旧设备改造工程量大。老、旧、杂设备多,随着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对这些在用的设备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生产设备自上世纪末至今都无大的投入,大量的超过服务年限的机电设备继续在使用,很多设备的工作性能已经达不到《煤矿安全规程》标准要求,但仍然没有被更新替换。正是由于井下机电设备的老化,新的机电设备没有及时更新,导致了常常发生煤矿的机电事故。尤其在对煤矿进行深度开采时,超期服役的设备更显的力不从心,存在隐患很多,加之这些年对设备的技术测定不及时,测试手段落后,对存在的问题难以发现,事故隐患不少。

1.2 人才匮乏

现场机电队伍中,技术力量日益减弱。一方面大、中专业毕业生能到矿山的极少,一些局、矿几乎十年没有进过专业院校的毕业生;另一方面,原有的一些技术人员纷纷下海或到待遇高、环境好的地方就职,一些经验足能力强的工人同样如此,至使很多技术岗位青黄不接。目前煤矿工资水平不高,难以留住人才。一些高新技术强的设备维护依靠生产厂家,处理故障时间长,在丰城局某矿就出现过提升机故障处理不了,最后请厂家维护人员“飞”过来处理的事,其他矿井影响生产安全的事时有发生。

1.3 管理理念管理体制薄弱

一些煤矿企业矿井设备管理不平衡,部分设备管理人员和干部,只重视固定设备如提升、排水、压风、通风、强力皮带设备管理,对采区的流动设备管理放任自流不重视,只注重产量,对井下机电设备重视不足,没有真正把机电设备视为现代化煤矿安全生产的保证放到一个关键的位置,仅把机电设备管理当作一个辅助生产工作,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具体措施没有落实到位。与此同时,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一些煤矿企业单纯追求眼前产量,管理理念落后,甚至抱着“什么时候坏,就什么时候修”的思想。正是因为企业对设备检修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重视不足,才使机电设备定期维护与检修工作不能落实,直到机电设备出现异常或者故障后,才开始实施维修,导致影响了正常的生产,也使设备的运行周期大大降低。对于管理不到位造成的煤矿事故中,三到四成是因为落后的管理理念造成的。

2 解决矿井机电管理存在问题的措施

2.1 人才与个人素质方面

企业要搞好,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最终是人才的竞争。就目前情况想要留住人才不是件容易事,高薪引进人才又受多方面的制约。就只有一条路,自己培训,先进的技术装备需要高技能、高技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否则再先进的技术装备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力。煤矿企业要经常举办形式多样的专业技术培训班,如司机操作、电气维修、机械维修等培训班,同时还要在各区队利用班前班后时间由机电区队长或技术员组织业余培训,不断提高职工技术素质。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也是激发职工学知识、学技术积极性的重要手段。要尊重保护技术人才,逐步提高机电专业技术人员的待遇,并对有特殊贡献的技术人员适当给以奖励。

煤矿企业只有依靠高素质的专业科技人才运用先进的技术装备才能创造巨大的价值,机电管理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煤矿企业吸引与留住人才都不容易,企业要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稳定机电专业人才队伍,从企业长远发展考虑,适当提高专业科技人才的福利待遇,在晋升、深造等方面给与更多的机会,培养一批技师、高级技师、首席工程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技术骨干,稳定专业人才队伍。积极主动培养年富力强、有较高专业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机电技术人才作为企业人才后备军。进行有针对性、有实效的培训,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能驾驭新技术的机电专业人才队伍,促进机电管理尽快走上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轨道。同时将一些有实际经验的技术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聘回来,手把手的教、现场学。这两方面的相结合,无论是企业还是从事监察人员都应放下架子,虚心学习,对提高监察质量都是十分有效的。与此同时,在企业中发现人才,送到专业院校进行深造,使他们回来后为矿井服务。

2.2 机械设备方面

矿井机电装备好坏直接影响生产,同时又威胁安全,当前国有煤矿要充分利用好国债资金,不失时机的对部分设备尽快进行技术改造。同时企业要立足于自己的力量,挤出部分资金对老设备进行更换,企业自制设备的安标申请等都应列入议事日程,争取有计划的在一定时间完成,按照相关行业标准,制定规划,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及监控等设备的可靠运行,对落后的设备进行必要的更新换代。对保护设施不全的设备,例如提升绞车及干式变压器,按照相关规定要求,实施严格的保护,对于不符要求的坚决予以更换。要用先进和节能型的现代化机电设备,取代原来的落后设备。要组织技术人员根据矿井的具体情况,对设备实施技术改造,提高设备的使用性能及效率。要采用现代化的先进工艺流程,科学控制作业点、面的个数,控制事故发生源的数量,实现矿井生产的高效与安全。优先采用大功率采煤机、变电所监测监控系统、绞车变频调速装置、综掘机及轨道运输监测监控系统等先进的技术和装备。作为监察部门,要责令各单位对这些技改项目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

2.3 管理制度 管理体制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建立健全设备全过程管理制度,使设备发挥最大的效能。加强煤矿机电设各的安全管理,落实专职检查人员责任制,确保设备出现不完好现象及时处理,严禁带病运转,对岗位人员要强化责任意识,增强职工自觉保护设备的责任心。建立稳定的安全投入机制,摆正机电安全与生产、经营的关系。保证矿井维护、维修机电设备所需资金的足额、及时到位。对矿用安全设备、器材、安全防护用品开展检测检验。特别对机电设备及机电设备辅助产品要严把质量关,决不允许不合格的产品投入使用。对机电设备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具体的处理方法,对一些大的技术问题应及时与厂家联系,商讨解决方案,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完善机电设施,便于工人在现场的

操作。

煤矿企业的质量标准化工作是煤矿企业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是煤矿实现文明作业、安全生产的前提,是煤矿企业建设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的重要途径。建立健全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绩效考核和奖惩体系,实行安全质量标准化风险抵押制度;坚持现场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检查,由静态达标向动态达标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强化现场监督检查手段,严把“二违”关,提高广人干部职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通过加强矿井机电质量标准化管理,实现生产全过程达标。

3 结束语

煤矿机电系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涉及的领域多、范围广、战线长、工作量大、专业性强,机电管理应该立足安全生产、服务生产、创造效益的原则和目标,着力于健全管理体制、提高装备水平,完善监督检查、推进技术创新,不断加强综合治理,整体推进,促进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玉蓉.从管理学视角解析内部控制[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

上一篇:原州区防汛工作经验与今后防汛工作建议 下一篇:水电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