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几点见解

时间:2022-07-23 11:04:17

浅议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几点见解

【摘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两大难点,即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操千曲而后晓声,观万剑而后识器”,说的都是同一个道理,但两者都离不开其基础:朗读教学。只有把握好朗读教学与阅读教学的关联,搞好朗读,才能为阅读打下伏笔。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朗读教学 见解

1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朗读的时间不足,在小学教育中,一堂课的时间大约就四十来分钟。一般来说,语文老师需要对课文进行讲解,这就会挤掉大部分的课堂时间,而留给学生朗读的时间往往只有四五分钟。比如预习性朗读,语文老师会在授课开始前的几分钟要求学生对全文进行朗读,标出生僻字以及难以理解的地方。但是只是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很多学生连文章都未朗读到一半,老师就会叫停,然后马上转入讲授环节。这种短时间的朗读根本无法充分发挥朗读教学的作用。

1.2 朗读教学的目标不明确,很多老师并未认清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往往将朗读教学只是当作一种单纯的教学手段来使用,而没有对朗读教学的目标进行深入分析。学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朗读,不知道朗读有什么作用,只是被老师驱赶着读而已。这就导致学生在朗读的时候没有用心去读、去领会,而只是有口无心的“念经”。这种缺乏目标性的朗读,是起不到教学作用的。

1.3 朗读的面窄,老师在开展朗读教学时,往往盯住的只是几个尖子生,而对其他学生不闻不问,这也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严重问题之一。老师喜欢学习好的学生,这无可厚非。但是,喜欢归喜欢,绝对不能偏心。教育是公平的,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老师在朗读教学中,应该让所有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

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普通形式,一些语文老师并不是很注重朗读训练。有的只是走一下过场,根本没有发挥出朗读真正的作用。然而部分老师认识到了这一点,但还是没有相关的方法来解决这种问题。

2.1 教师应加强对朗读训练必要性的重视。部分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经常忽略朗读这一环节。没有要求学生朗读,自己也只是按部就班形式上的朗读。课堂上缺少学生抑扬顿挫的读书声,学生也很难理解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2.2 朗读指导要灵活。朗读教学单一、死板、机械化,教师讲读生硬,只要求读了就好,这是不可取的。有的教师即使要求学生认真朗读,但自身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就是错误的。另外,读长句的时候,没有间隔,有的是一气呵成,有的不会停顿。这样的教学会不仅会让学生厌恶朗读,而且对自身朗读水平的提高也起不到作用。

2.3 朗读层面不广泛。教师上课喜欢叫尖子生,往往忽略了班里的其他同学。这样,其他人就变成了这节课的听众,大多数学生没有掌握朗读的要领,自然而然的朗读水平下降,很难培养出语感。在朗读训练中教师应该扩大学生范围,不能凭学生学习好坏而评定是否应该朗读。

2.4 朗读教学形式单一。一般来说,朗读的时间只有早自习或者课间的时候进行,实际教学中朗读的成分微乎其微。早读时大部分为齐读,这样有的学生会偷懒,不是假读,要不就是不读。朗读的时候节奏不同,学生故意拖长调,这也是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和改正的。在朗读的同时,也能穿插游戏,使教学不单一,增加趣味性。

3 让学生在朗读中读出自信

教师应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现代的教育观,要求教师把民主带进课堂。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尊重学生,讲究教学民主,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读书氛围,使学生打消怕读错的顾虑,消除紧张的情绪,变得敢于读书、乐于读书。所以,在组织朗读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把握好课堂组织,积极培养和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读起来,在读的过程中感觉到快乐。这方面可以根据朗读课文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朗读形式,如男女单读、小组分读、男女分读、全班齐读、领读、角色朗读、教师参读等等,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朗读是学生全员参与行动,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朗读的机会,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再加上教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可以帮学生树立并提高自己朗读的自信心。这一点对于学生学习其他课程和身心的成长都十分有利。

4 运用多种朗读形式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运用丰富多变、生动活泼的朗读形式,多读既能不断刺激学生大脑神经的兴奋。

促使其不断思考,培养思维能力,又能使朗读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一种享受。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

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有着非凡的魅力。愿“课标”引领下的充满“情感”的朗读教学走出平庸,摆脱技巧,向着智慧的艺术之路前行,在学生、老师和作者的心灵之间架起一座缤纷的彩虹。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只有通过教师们的精心指导,学生们的刻苦练习,才能真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展现它的艺术魅力。当孩子们喜欢上朗读,学会了朗读时,课堂上便会不时地奏起一曲曲悦耳动听的歌。那时,语文课将成为孩子们的向往,成为师生共同奏响音乐、施展才华的舞台。

上一篇:基于对公众意识重视与培养的城市规划管理 下一篇:关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粗浅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