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富郭敬明,赚钱花钱酷炫人生

时间:2022-07-23 09:57:19

一夜成名,爱当偶像派

1983年郭敬明出生在四川自贡,高中时期以“第四维”的笔名在“榕树下”发表文章,由此得了一个“小四”的昵称。自出版第一部作品《爱与痛的边缘》后,他被广泛关注。

2003年,郭敬明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不仅进入上海大学读影视艺术工程专业,而且也品尝到了水火两重天的滋味。玄幻长篇小说《幻城》刚一面世,就挤入文艺社科类图书销售排行榜前三名,上海大学专门为郭敬明举办《幻城》作品研讨会。他还被春风文艺出版社买断了他在大学期间所创作品的首发权。由著名作家王蒙力荐,正式成为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

一名尚不满20岁的学生,一下就成了拥有百万的小富翁。显然,在同龄人当中,郭敬明属于佼佼者。可就在郭小四在云端上面飘飘然时,一场意外让他初尝挫折。这年底,作家庄羽向北京市一中院,称郭敬明所著小说《梦里花落知多少》一书剽窃了其《圈里圈外》一书的部分故事情节。“抄袭门”事件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骂声多过力挺,郭敬明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郭小四郁闷了,真是人红是非多,太过招摇就给自己招麻烦。这官司一打就是两年,刚出道不久的郭敬明很是愁苦了一段时间,有朋友劝他说,“想成名人,就不能怕别人议论。成为受争议的人物,总好过当个普通人。”这话让郭敬明挺受启发,我是来挣钱的,又不是和别人打嘴仗的。其实成为焦点人物也没什么坏处,越炒作,自己的身价反倒越高。“无论别人怎么说,我想努力赚钱”,这是他一直以来的行动法则。想明白之后,郭敬明就坦然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

2004年,郭敬明组建了“岛工作室”,开始和春风文艺出版社合作,试水杂志书《岛》。2006年8月,这个极有商业敏感度的年轻人又与长江文艺出版社合资,创立上海柯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就诞生了《最小说》。郭敬明占控股权,并出任公司董事长,从此踏入商界。

进入了商界,郭敬明就颇有点明星范儿了。对自身的形象格外看重的郭敬明,老早就知道如何将自己打造成作家里的偶像派。以爱打扮著称的他,养颜经说起来一套一套的。平时连洗个脸都细分成十个步骤,精华液要抹八九层。为给自己挑选合适的行头,逛街成了郭敬明除看电影之外最大的享受。而且,他买的都是在普通人看来相对贵重的东西。笔记本,钥匙扣,手提包,钱包、衣帽鞋子,全是世界顶端品牌,有的甚至是限量版。而且每期的《最小说》上,几乎都有郭老板穿着名牌的“艳照”,引得粉丝欲罢不能。用郭小四的话说,“我的生命太短了,至多就一百年,我希望自己过得很开心,而且我觉得我工作挺累,也经常熬夜,所以我希望可以好好生活。”

能挣又能花,笑对众生仪

这么爱现和闷骚,换来“四”迷们对偶像的尖叫,当然也有不待见他的。他与同样是80后代表人物的韩寒经常被人拿来相互对比。

许多人都说,郭敬明会挣钱,韩寒会玩。人们经常提起被放在一条水平线上的两个人,可人家韩寒老早就触电了,又是出唱片,又是拍电影,这让郭敬明挺不甘心。

2008年12月,郭敬明在“中国作家富豪榜”以1300万收入位列冠军后,宣布进军娱乐圈,签约成为天娱旗下艺人,开始做音乐、写歌词、拍电视剧,而且还担任文学总监和新成立的影视制作部创作总监。他也在出版界首创作家经纪人制度,把旗下作家当成明星来打造,还和旗下一起代言LG手机,与7名签约作家以联合创作的方式为电影《我们约会吧》担纲编剧。

这个消息一出来,马上就有不喜欢他的网友指郭小四太能“得瑟”了,有许多他的读者也开始觉得他“不务正业”了,还有人担心他年龄太小,沉淀不够,缺乏厚重的文化底蕴,很容易成为“一现”的昙花。面对形形的评判,郭敬明两耳不闻窗外事,依旧我行我素。

想当初,郭敬明只身一人来上海,并不富裕的父母将好不容易攒下的几千块给他买了飞机票。现在的郭小四终于有机会为父母做点什么了,他给父母办了一张信用卡,送老妈最好的化妆品,而且还教会老妈怎么化妆。

有钱的郭敬明也特能满足自己爱烧包的欲望,他在微博上晒去巴黎看Dior服装秀的照片,有网友提取他炫耀的关键词是“秀场第一排”。恒隆广场是上海奢侈品集中之地,所以有人称郭敬明的小说《小时代》是“恒隆时代”。

这还不算什么,2009年期刊《最小说》的7月刊上,郭小四曝光了自己随身小物件,爱马仕的笔记本,LV的手提包, PRADA的小熊扣,而且他还对这些小物件做了批注,关于钱包,他这样写道:“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一个几乎不用笔写字的人,要买一个四位数的爱马仕笔记本……四爷我的钱包大概有十几个,这个是我放在书架上没有用的,随手拿过来拍照,应付一下这个新栏目,我也就不提这个钱包其实在中国只有限量的 X个了。早知道,我就拿我的纯黑色的 PRADA钱包了……输给安东尼。我恨!”这下可不得了,郭敬明被无数板砖砸得“鼻青脸肿”。卷入“炫富门”的郭小四,并不介意网友的指责,对博客上的负面评论也从来不删,反倒轻描淡写地说,“我的钱也是辛辛苦苦赚来的,我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是我的权利。那么多公司的大老板买豪车、开好车,但从来没有人说他们这里不对,那里不对,公众会觉得理所当然。即使是一个普通人拎着LV,大家也不会说什么。但对我就是双重的道德标准,好像作家就不该这样,作家应该是清贫的。”此番话一出,让诸多对郭敬明不满的人都闭了口。再辩解下去,就有点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忌妒眼红嫌疑。

青春我做主,人生炫又酷

炫富门的风波尚未掀过去,2010年 1月,郭敬明又在自己的博客上再次曝光他在汤臣一晶的天台豪宅照片——松软沙发,奢华上海都市景色,休闲杂志,落地玻璃窗,梦幻般的夜景……照片一公布,立刻有网友质疑,郭敬明是在炫耀自己这套每平方米市值11万的房子。要知道,汤臣一品可是上海有名的豪宅。这照片没登出多久,在接受《娱乐现场》记者的采访时,郭敬明说,他在上海的房产其实没那么贵,而媒体的报道也太夸张了。自己并未有意想曝光自己的房产,而这是记者到他家做采访时,顺便拍摄的一组图片,但他没想到这组照片会引起这么大的话题。

2010年媒体的中国作家富豪榜,郭敬明以2300万夺亚军,而韩寒则以460万位居第八。用数学换算,韩寒的收入仅相当于郭敬明的五分之一,被郭敬明远远地抛在了后面。又有人拿此对两人进行了比较。在吸金手法上,郭敬明显然异常老练和驾轻就熟,他不仅培养团队,还频繁出席活动,大胆试水代言广告等,赚钱的渠道更加多元化。

一个对敬郭明相当熟悉的朋友曾经用“商业天才”这样的话来形容他。如果从商人的角度而非作家的角度来看郭小四的“炫富门”,其实“四爷”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他是用此种方式做广告:只要看我编的《最小说》,像我这样写作,就能像我这样富有,就有财力消费各种奢侈时尚的消费品。他在制造一种“”,让大家吃了他的药后,都心甘情愿地掏腰包消费他制造的各种精神“产品”。可见郭敬明不是一般精明的商人。

既然能赚钱,也得学会花钱,不然这人生过得多没劲。郭敬明在上海有4套房子,每套市场价已超出购买价格的两至三倍。他还拥有一辆凯迪拉克SLS车。2011年作家富豪榜时,郭敬明以 2450万的年度版税收入跃居“首富”。对于这么些钱,他是一点也不满足,“虽然我是第一名,但是2000多万的收入就能够在一个行业里夺得第一,证明作家依然是一个弱势的行业,任何其他的行业,可能2000多万连前十名都进不了。”他还有更远大的抱负,比如也许过两三年暂时辍笔,比如学会赚钱的同时,最好能拿个茅盾文学奖。

就在郭敬明的雄心壮志初显端倪,以纯文学著称的知名杂志《收获》向他伸出了橄榄枝。随后《收获》长篇专号2010春夏卷赫然刊登出郭敬明最新的奇幻长篇小说。就像露出的“爱马仕笔记本、LV钱包一样”,《收获》为他的名声套上了一件华丽的名牌服饰,郭敬明真是面子和挣钱两不误。

现在很难将郭敬明在作家和商人之间作个明确的界定,都说他生财有道,可他这钱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管理公司时他非常细致,每个项目的进展都会看,也会看财务报表,成立公司之初他就自学怎么读财务报表,去台湾宣传,他随身带的是《哈佛商业评论》。从“岛”工作室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最世”,他将青春变成了流行产品。

万通地产董事长冯仑曾说过一句名言:“挣钱是本事,花钱是艺术。花钱本身也能挣钱。”对此,郭敬明深以为然。从刚出道到现在整整十年过去,或被冷嘲热讽,或被谩骂嗤笑,或被追捧喜欢,有过挣扎愤怒,亦有过癫狂虚荣,但如今他已然习惯了成人世界的争斗与洗礼。在他眼里,青春只有一次,生命只有一次,只要不妨碍他人,应该如星辰闪亮。他正努力地按照这个标准和方式在自己创建的王国中,潇洒自如地玩味人生。

上一篇:抓好组风转变班风 下一篇:怎样种植春季早熟长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