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夏布与民族文化的现实意义

时间:2022-07-23 08:42:18

论夏布与民族文化的现实意义

摘 要:夏布乃华夏之布,历史追溯到华夏远古的文明时代,被后人称为中国草。夏布具有挺括、凉爽、透气、防腐、防菌、防霉等优点被公认为“天然纤维之王”。 夏布是用苎麻以传统手工技艺纺织而成的平纹布。苎麻是制作夏布的主要原料,苎麻是我国特产,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九十。夏布用途广泛,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成为高档服装、床上用品、墙布、装饰、工艺美术品的重要面料。中国夏布画的出现继承和发扬了中国的民族文化,把传统的中国画与古老的夏布文化融合为一体,促进了中国夏布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进程,使中国夏布的经济价值得到提升,使中国文化得到了弘扬。

关键词:夏布 夏布画 民族文化

夏布乃华夏之布,历史追溯到华夏远古的文明时代,被后人称为中国草。夏布因轻柔胜丝,避暑爽身,实为暑天衣料佳品而得名。夏布原料为苎麻,苎麻耕作简便、产量高、效益好。每年于五、七、十月收剥三次。五月收的春麻质量最佳,可织精细嫩白夏布;七月收的夏麻质量次之,可织一般夏布;十月收的秋麻质量最差,只能织粗夏布。苎麻经过传统手工工艺绩纱、纺织加工而成的苎麻布。夏布有淡草黄本色或经漂白的,也有染色和印花的。苎麻纱用头尾拈绩,不统体加拈,有仅头尾拈绩成纱而中段无拈度的,也有统体加拈甚至加强拈的。夏布以平纹组织为主,有的细致,有的粗糙,由手工操作者掌握。在中国四川隆昌、江西万载、湖南浏阳仍在手工生产的夏布。夏布一般以平纹狭幅为主,四川隆昌生产的夏布品种繁多,幅宽有33厘米、60厘米、100厘米。

一、夏布的特性

夏布是用苎麻以传统手工技艺纺织而成的平纹布。苎麻是制作夏布的主要原料,苎麻是我国特产,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九十。苎麻纤维中间有沟状空腔,管壁多孔隙,因而透气性比棉纤维高三倍左右,同时,苎麻纤维含有叮咛、嘧啶、嘌呤等元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具有防腐、防菌、防霉等功能,适宜纺织各类卫生保健用品,被公认为“天然纤维之王”。夏布有清汗离体、透气散热、挺爽凉快,吸湿性好、缩水性小、着色力强、不易变形,不易褪色、易洗快干,有防污染、抗静电、抑制细菌滋生的特性。

二、夏布的历史性

夏布乃华夏之布,历史已经有四五千年,可追溯到华夏远古的文明时代。黄帝时期,黄帝开创农耕文明,她的妻子嫘祖发明了纺织技术,他们两个是中国几千年男耕女织理想组合的鼻祖。《诗经》记载:“东门之地,可以沤苎。”利用自然发酵,加工麻料。《周礼地官司徒下篇》:“凡葛征徽草贡之材于泽农,以当邦赋之政令”。苎麻列于被徵之例。《史记・越世家》:“身自耕作,夫人自织”。 越王勾践效黄帝雪会稽之耻。《越强书》:“葛麻山者,勾践点,种葛麻以为弓弦”。越女织葛麻布“弱于罗兮轻霏霏” 献吴王。《淮南子・原道训》:“于越生葛、麻”。《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缩根地中,至春日生,不岁种也”。“不岁种也”苎麻是多年生草木植物,不需每年重新栽种。南北朝“亦有夜浣纱而且成布者,俗呼为鸡鸣布。”说明麻纺织业的发达。唐代时,夏布 “嫩白匀净,通行四方,商贾幅辏”。被列为贡品。北宋《元丰九域志》记载进贡朝廷的精品苎布。宋代黄庭坚《上大蒙笼》诗:“清风源里有人家,牛羊在山亦桑麻。”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 “无土不生,其种植有撒子、分头两法,色有青黄两样。”《明太祖实录》:“凡农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者倍之。有司亲临督劝,惰不如令者罚。”清代黄原裕《种苎麻法》:“豫章织绩苎布工细甲天下”。 据史载“古者先布以苎始,棉花至无始入中国,古者无是也。所为布,皆是苎,上自端冕,下讫草服。”说明苎麻自古以来就是广大华夏人民主要衣着原料。

中国古代夏布的粗细规格以“升”表示,即在规定的布幅(约1.5市尺)内每80根纱称为1升,约为每毫米1.6根纱。在周代还规定了各种粗细夏布的不同用途:7~9升的粗苎布供奴隶、罪犯穿用,也可作包装布用;10~14升为一般平民穿用,是大众化的衣料;15升以上细如丝绸,为高贵品种,仅供贵族享用;最精细者达30升,供王公、贵族制帽用。这种帽称麻冕。中国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夏布为21~23升,经测定经密37.1根/厘米、纬密43.6根/厘米,平纹组织,布幅20厘米,重量仅43克/平方米,其中最细者可与丝绸媲美。江西贵溪龙虎山崖墓发掘的苎麻印花布,属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是目前我国出土文物中最早的苎麻印花布,其精细如丝绸。

三、夏布的经济价值

夏布有“天然纤维之王”、“中国草”的美称。夏布之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夏布所具有清汗离体、透气散热、挺爽凉快、天然抗菌的优越性,传统手工技艺所形成的自然肌理效果,地域民族文化独特的风格特征是别的纤维无法比拟的。夏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审美观的改变,崇尚绿色自然、反璞归真意识提高,已经被海内外广大消费者所喜爱。夏布用途广泛,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成为高档服装、床上用品、墙布、装饰、工艺美术品的重要面料。江西分宜夏布年产业实现产值1.4亿元,出口创汇900万美元。重庆荣昌夏布年产业实现产值1.5亿元,出口创汇960万美元。内江隆昌夏布年实现产值1.7亿元人民币,直接创汇1800万美元。

四、夏布是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由于苎麻纤维与棉花纤维相比较难以用现代化纺织机械加工,靠传统手工技艺生产,生产力低下,所以,夏布生产到今天为止,其精细程度只能达到一般细布水平。在工业纺织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夏布这种有着千百年历史的传统手工技艺正濒临失传。总理来内江隆昌考察了传统夏布的织造流程,他被传统手工技艺深深吸引。央视《走遍中国》栏目组用2天时间对其进行了专题拍摄,编导们对精美隆昌夏布织成品爱不释手。专家们被誉为“活化石”的手工技艺所蕴藏的文化价值所折服,将隆昌夏布列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了保护夏布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夏布艺术研究所结合“大千故里、文化内江”的地域特点,将中国夏布的研究、开发、利用和推广列为科研项目。利用隆昌夏布自然的肌理效果和天然的防伪标志,将夏布制造成为能够书写和绘画的夏布。

夏布经过特殊加工既确保了夏布的天然色彩差异和传统手工技艺所形成的自然肌理,又符合和满足中国书画家的书写和绘画要求。在夏布上创作出来的中国画称之为中国夏布画。作为中国书画载体的夏布,创作的中国画墨韵效果好、底纹古朴,质感效果好,着色效果好,视觉感观好;不易损坏,不易变质,宜长久保存。中国夏布画一经面世,其表现出来的肌理效果和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让海内外专家惊叹不已,钦佩中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称:“中国夏布画是继中国绢画、中国宣纸画后,又一中国民族文化的奇葩”。他继承和发扬了中国的民族文化,把传统的中国国画与中国古老的夏布文化融合为一体,促进了中国夏布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进程,使中国夏布的经济价值得到提升,使中国文化得到了弘扬。

五、中国夏布艺术的理论研究在国内外尚属于空白,相关媒体报道大都是中国夏布艺术研究所的研究成果。研究夏布艺术可以实现以下成果:

1.在中国夏布艺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现在全国部分夏布的生产基地正在积极加强联系共同研究和开发中国的夏布艺术产品。夏布生产的部分地区已经将中国夏布艺术的研究列为本地的重点科研课题。希望通过对中国夏布艺术的研究,开发中国夏布艺术品,实现总理对中国夏布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和关注,即:通过科学技术增加夏布的附加值,重视夏布的昔日辉煌。

2.研究中国的夏布艺术通过对中国夏布的可以组建中国夏布艺术研究中心,确立中国的夏布艺术研究中心成为世界夏布艺术研究的权威机构、夏布艺术品的鉴定中心、夏布艺术咨询中心、夏布艺术品仿真技术、防伪技术的技术中心,成为夏布艺术家学术研究、信息交流、的平台。可利用中国夏布艺术研究成果,地方政府、夏布生产基地服务。

3.对中国夏布天然的防伪标志进行技术处理,将技术处理后的信息转换为可识别的信息技术,从而建立中国夏布艺术品信息技术的鉴定中心;对著名书画家所创作的夏布书画进行信息处理、信息转换,建立中国夏布书画的信息资源库,为中国夏布书画的防伪提供安全保障;为中国夏布书画拍卖进行权威性鉴定;对中国夏布书画的仿真技术和防伪技术进行拓展性研究。

4.成立中国夏布艺术品市场营销策划中心。把中国夏布艺术品转化为商品、旅游纪念品和高档礼品。该中心打造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夏布艺术产品的经营平台;制定中国夏布艺术品市场的营销战略;制定中国夏布艺术品市场的营销策划;中国夏布艺术品市场的经销活动;中国夏布艺术品的商贸谈判,大型会展、展卖、拍卖;中国夏布艺术品的广告宣传,公共关系,形象宣传、品牌打造。

王少农:四川内江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

上一篇:广告语言中的语言经济原则 下一篇:浅论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中的“诗情”与“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