孪生教师姐妹必须并肩成长

时间:2022-07-23 04:09:28

孪生教师姐妹必须并肩成长

成长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崔金萍

1985年出生的我,在2005年走上教师的岗位,至今已有10年。

回顾我的青春轨迹,那样清晰明了:师范毕业后夙愿得偿当上教师;当梦想实现的热度褪去后接触到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无意间邂逅“新教育萤火虫”找到新的目标;成为新教育种子教师踏上新的征程。

但这条路并不平坦。它时常伴随着失败、痛苦、迷茫与悔恨,不过,这些坎坷与挫折相对于那些喜悦、幸福、成功而言又算得了什么呢?

惟有一一道来,聊以纪念罢了。

大概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写《我的梦想》这类作文起,我便知道,自己将来一定会做一名小学教师。那个时候,教师还频繁被称作“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我们也总喜欢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赞誉老师们无私奉献的品格。

然而,在我自己成为一名小学教师以后,才深刻领悟到教师这个职业的平凡。并不如想象中那般光辉灿烂,教师也有苦有难;也不似“春蚕”、“蜡炬”似的只是一味付出,反而得到的更多。

与其说得到,不若说是收获。在学生身上,在校园内外,在教育教学当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收获。那些人性至美的闪光、思考与智慧的火花、克服困难努力创新的启迪,都在促进我们成长。

2005年9月,我和双胞胎妹妹一同踏入了济南市南部的一座农村小学。曾无数次幻想过自己实现梦想的地方,但没有一个如现实这般令我默然无言。

崭新的教学楼依山而建,校门外有一条清澈的小河,有许多人在河边清洗窗帘――很快我知道,那些蹲在河畔说笑着干活的人都是我的同事,他们正在为这个新建成的学校忙碌着。

走进校门,便看到校园里茂盛的草――正值九月,骄阳似火,那些半人高的草就在我眼前蔓延着。而我们很快也加入到除草的大军之中……

由于学校和家相距太远,学校附近也不通公交车,我和妹妹只能住在学校宿舍里。在学校居住的第一晚,宿舍里各种各样的飞虫让我们惊呆了,我也第一次见到了萤火虫――与想象中闪闪发光的可爱昆虫形成巨大反差的是,真实的它们只是再普通不过、甚至有些丑陋的家伙。

就这样,我们在没有电脑、没有电视,只有几盘磁带和几本书的条件下安顿了下来。白天工作还好,但是到了晚上,整个校园只剩我们两人,我们常常感到寂寞与茫然。很多时候,晚上八点多我们就上床睡觉了。回忆起来,真是平白糟蹋了许多时光。

弹指一挥间便是五年。初为人师的热情在日复一日劳累的教学工作中几乎消磨殆尽。我开始不停抱怨――课时太多、学生太懒、家长撒手不管、领导只看成绩……我几乎是失败的代名词,没有任何论文、没有一堂优质课、也几乎没有拿过一张证书。所有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的称号都与我全然无关。

不是没教出过成绩,而是当我想要继续带班的时候,领导将我调到了一年级;不是没想过从头开始好好执教,而是由于搭班老师怀孕的关系,一天往往需要上六七节课的繁重任务几乎将我彻底压垮。

那时候,我变得很焦躁。如今细细想来,如果换了现在的我,或许会是另外一种情形,而我的班级,也该是另外一种氛围吧。

令我转变的契机是在2010年。那年,妹妹加入了“网师”。她给我讲了许多新教育人的事迹,买来许多书籍拉着我一起看,并极力鼓动我也加入“网师”。

在最初,我并没有被说服。事实上,看到妹妹守在网上听课、抱着书本啃读、绞尽脑汁做作业的时候,我是嗤之以鼻的,我想的是,我何必要这样自讨苦吃?本来,我自己身上的重担已经够多了。

但是,当我在教学中遇到困难,在教室里频繁受挫之后,妹妹告诉我,务必要去教育在线论坛,去看看那些新教育的老师们是怎么做的。

渐渐地,我也“沦陷”了。到了这一年年底,我也加入了“网师”。虽然写三千字阅读史的时候东拼西凑有缺乏诚意的嫌疑,但我还是下定了决心的。

进入“网师”的最初,很有种挖了坑给自己跳的感觉。要选修课程表上的课程,要提交作业,要听课,还要写年度叙事。但当我硬着头皮做完这些事的时候,的的确确收获了不少。

《静悄悄的革命》这门课让我首次接触了“润泽的教室”这一概念。毫不夸张地说,这本书颠覆了我以往所坚持的课堂风格。

过去,我认为教室应该像主持人一样,要有激情,于是上课时总试图用“大嗓门”调控秩序。至于效果,自然不好。往往是这样,为了压制住学生的声音,我就不停提高分贝,经常有老师这样调侃我:“崔老师,你的声音太有穿透力了,我在办公室里都能听到你讲课。”

我尝试着改变。最初肯定是不成功的,我还几乎想要放弃――但我知道,凡事只有坚持到底,才可能成功。

在“网师”里,我还看到了自己与那些优秀老师的差距。他们中的很多人,课比我繁重、班里人数比我多、学生家长也诸多挑剔,但他们每天却花大量时间阅读、学习、反思,对比起他们,我实在太惭愧了。

我学着减少抱怨,并且把学来的知识与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对照着“网师”推荐的书单买书,把帖子里的诗摘出来分享给学生,把一些班级管理办法用在自己的班上……

第一次写年度叙事的时候,深感自己没有东西可写。再看看“网师”里老师们的优秀叙事,我无比内疚――自诩热爱教师这个职业的我一直以来到底都在做什么呢?

我不知道,如果我未能遇到新教育,遇到“网师”,是否会在这个岗位上无知地蹉跎下去。但是因为有了新教育,我感到庆幸。

因为,我已经醒来。

2012年10月,在浏览教育在线论坛的时候,偶然发现了“新教育萤火虫项目”义工招募帖。我和妹妹一起报了名。这也成为我们教育道路上的一个新的转折。

加入“新教育萤火虫义工组织”之后,群里的每一次培训都令我受益匪浅,可以说,新教育萤火虫项目再一次革新了我的教育理念,使我的心越来越充实。被熏陶久了,更转换为一种力量,督促我行动、向前。

我把“点亮自己,照亮他人”这句话深深印在身上,并且决心一辈子践行。

2012年12月,我成为新教育种子教师,加入了“新教育实验项目培训群”。在这个群里,有幸“见”到仰慕已久的老师们。读过童喜喜《那些新教育的花儿》后,对里面提到的敖双英、时朝丽等新教育人打心底里佩服。在培训群里,也有幸与她们结识,并跟随她们学习。她们一次次的精彩授课令我惊叹,我反思自己,更畅想着更好的未来……

2013年春开学后,我决定要将“晨诵、午读、暮省”重新开展并坚持下去。是啊,以前不是没有开展过,但因为种种原因,都没能坚持下来。但这一次,我决定立刻行动,不再“明日复明日”“万事成

蹉跎”。

关于晨诵的诗歌,我都是精挑细选,或者结合季节、节气、天气变化,或者根据学生所学课文内容,选取一到两首诗歌制作成精美的课件,再搭配适合的曲子,在每一个清晨和学生一起朗诵。我用的比较多的曲子有《卡农》《水边的阿迪丽娜》《致爱丽丝》等,日子长了,当音乐声响起时,学生都能准确说出音乐名称。渐渐的,他们也能根据课文的情感色彩选择搭配相契合的音乐,让我十分欣慰。

午读方面,我精心挑选了几本书,利用读书课和午休时间和学生们一起读,比如《爱的教育》《人鸦》《小狗钱钱》等。我们总是一边读一边讨论,孩子们的兴致总是高涨的,令我完全沉浸在共读的快乐中。

至于暮省,我也在探索中慢慢实践着,虽然开展得算不上精彩,却也亲眼目睹了孩子们的变化――他们在日记里表达了对书籍的喜爱、对故事的期待,并且也写自己的感悟。在读和写中,他们不断成长着。

2013年3月,我独自一人去北京参加第二届“新教育・新评价・新考试”高峰论坛,喜遇一众伙伴;2013年7月,我和妹妹连同同样是小学教师的姐姐三人一起,到杭州参加新教育年会,带回一路的感悟;2013年8月,我和妹妹二人又到北京参加新教育种子教师的培训,回来后迫不及待将学到的东西用于自己的教学中……

这一年,我收获满满。

2013年9月的新学期,我的晨诵、午读课程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和孩子们建立了更多新的“语言密码”,比如“跳水板”“把信送给加西亚”“做最好的自己”等;我们有了新的班级口号、班训和目标,重新布置了班级文化;我开始给过生日的孩子送诗,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排练童话剧……

我知道,我的帆船,才刚刚正式起航。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岩棚小学)

成长就是一场与自己的战争

崔银萍

从2005年7月毕业,当年9月到一所农村小学教书,晃眼间已经过去了十年。在想,八年,抗日战争都胜利了,而我的岁月,还未取得一场大捷。

然而这十年多的时间于我,也的的确确像一场战争,在战争中我屡败屡战,虽然一次次遭逢挫折,幸而,也终究是在挫折中渐渐成长了。

初工作:身在曹营心在汉

回想刚毕业那会儿,真是没心没肺啊!

或许还有很多新老师们,有着和我曾经相似的心境:刚毕业,经历了几场失败的面试,来到一所并不满意的小学代课。一边工作,一边迷茫,想着自己的未来到底在何方,想着教师这份职业会不会成为自己的终生事业,或者仅仅是一个过渡。于是,工作上漫不经心,一日一日得过且过,还对自己说,拿着这么少的工资,何必还要那么费心费力?

是啊,刚开始的时候,每月到工资卡上的工资不过三百多块而已,而家庭一向贫困的我还要继续省吃俭用,因为毕竟也算有了收入就不能再向家里要钱。

在没有考取正式编制前,我不止一次想过辞去教师的工作去做其他“喜欢”的事情。然而,只是想想而已,我缺乏那种拼劲儿,更没有与家人抗争的勇气――是家人要求我从事这份职业,并反复要求我必须坚持下去。

坚持的结果是工作几年后,我终于考取了编制,成为一名正式的小学教师。然而这个时候,我也已经成为一名碌碌无为的小学教师了。

不但工作上毫无业绩可言――任何一张证书都没有,连人际关系都非常糟糕。我一直是个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的人,还缺乏人际交往的常识,就连见面打招呼这点小事都做不好,平时和同事的交流也不多。几年后我渐渐“活泼”起来,当听同事说我以前给人的印象像“陶渊明”“隐士”时,我才知道自己那些年多么无知。

那时候的我整日里在忙什么?我是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读书、写作。读书笔记抄了几本子,小说写了几本子,诗词也写了不少……

走出:我庆幸遇到新教育

那时候,在同为老师的大姐推荐下,我知道了教育在线论坛,起初也只是在那里随便逛逛,找些教学用得到的材料。渐渐地,我在论坛上读到很多老师大篇幅的读书笔记、教学随笔……读着这些文章,我被震撼了,我这才知道自己这只井底蛙是多么肤浅。

我将许多文章复制下来读,并学着论坛上的帖子开展教学,晨诵带孩子们读诗,带孩子们读名著、写日记,和孩子们比赛背诗词、一起做摘抄……这些本就是我喜欢的东西,能将自己喜欢的东西带入教学让我特别有成就感。

我开始真正感受到教学的快乐,也开始思索自己的教师之路:和孩子们一起发展共同的爱好――读书,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工作几年:我感到了恐惧

然而,快乐的日子不到一年。由于我没有教出成绩,被调去教别的班。这样的打击,让我消沉了一阵子,但一段时间后,我又开始尝试着去做这样的工作,然而,还是没出成绩,还是被调班……

一直成绩不好,我也开始着急。于是向同事们请教,他们说我对孩子不够严格,孩子不怕我,所以才学不好。我渐渐转变对学生的态度,开始变得无情,还给家长打电话告状。

就这样,我制造出了“问题

学生”。

是的,我几乎是突然间发现班里的一些不和谐,有几个孩子开始和我作对,故意跟我捣乱。我却没有发现这种不和谐的源头。当时的我还没意识到是自己的作为引起了个别学生的不满,而是继续用批评教育的方式试图解决问题,所以,班里的情况反而越来越糟糕了。

改写一句俗语:由严入宽易,由宽入严难。若是严格的老师变温柔,学生大概喜闻乐见,同时也不敢太过“造次”;反之,若是温和的老师突然变严厉,学生便会难以适应,甚至以极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

或者,“问题学生”的出现和家庭因素、社会因素都息息相关,但我也并不想推卸自己的责任。我曾经为此而恼怒、怨恨,现在心中更多的是愧疚。

可惜当时还不懂,想要“东施效颦”镇压学生,但结果却是“两败俱伤”,班级里问题重重,领导都知道我管不住学生,找我谈话,然后我在领导面前失声痛哭。

再之后,我有两年没有担当班主任。就是那两年,我整个人都处于忧虑当中,心力交瘁,瘦了许多,白发也多了许多。

尤其,还在QQ上被学生恐吓,让我感觉到挫败和恐惧。

走出:我庆幸加入“网师”

我曾经抱怨,抱怨当我遇到这些挫折时,没有得到安慰,却得到了许多批评。

现在我明白,不是环境残酷,而是自己不够强大。这是在几年的沉淀后,我才渐渐领悟的道理。尤其,每每看到电视上甚至是身边的一些人、一些事,我会意识到,自己所遭遇的这些所谓“挫折”,换做别人或许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已。

让我走出灰暗的日子,让我决心将教师作为终生事业的,是“网师”。

那时,我在教育在线论坛上看到了“网师”的招生公告,加入了进去。接着,就选修了《论语》课程。

那时,经常读《论语》里的句子,结合讲师的讲解,渐渐明白,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仁”。

“仁”就是“爱人”,真正的爱没有条件。我这才想通――问题学生的出现,往往是“爱”的缺乏,是“爱”的错误表达。即便受到伤害,也不该停止去爱学生,怀着这样的心,我渐渐平息心中的负面情绪。

“仁”就是“己立立人”,是借成就别人来成就自己。老师,就是这样一个职业。看着孩子们的笑脸,想象孩子们未来成为栋梁之才,这难道不就是老师最大的成功吗?

接下来,在“网师”的推荐下,我陆陆续续读了许多书,看了许多经典的电影。对我而言,网师就像心灵鸡汤,让我一次一次经受心灵的洗礼。

《教学勇气》让我知道如何对待恐惧,建立“勇气”; 《那些新教育的花儿》更让我明白,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挫折,也不能丢掉工作的激情;《街头日记》《放牛班的春天》等电影让我知道成功教师的特质是相信……

总之,是“网师”让我想要好好地当一名教师,不管遇到怎样的挫折,都要坚持到底。

遭遇失败:不止一次想辞职

“学习”固然对我大有裨益,却也常常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逃避。借着学习的幌子,我常常欺骗自己――比如我常常告诉自己,成绩不是最重要的,不能以成绩评价一个人……

是啊,一年年过去,我的教学仍然在一次次遭遇失败。我也问自己,为什么?我也明明一直在学习,一直在兢兢业业地工作着啊。除非十分必须,我没有请过半天假。每日除了上自己的课,作为班主任还经常要上其他许多课。课余时间,也常给学生辅导……

但我的教学成绩一直不理想,甚至是越来越差的。面对家长的责怪,领导的批评,我常常无地自容。为

此,我不止一次生出“辞职”的念头。

我一次次反思,反思自己到底哪里做得不好。我不得不承认自己仍然有许多不足,同时,我也知道自己是实实在在进步着的。那么,难道是我和这个学校“八字不合”吗?否则,我如何解释自己这一年一年的“失败”呢?

走出:摆脱世俗成败的桎梏

偶然的机会,听到一位老师的讲座,里面提到绘本《失落的一角》。其实这个绘本早就读过,但经过老师的解读后,才领会了另一层含义。

我觉得自己真像绘本中那个缺了一角的圆,为自己的缺失而烦恼着,但是,却也在寻找“失落的一角”的过程中收获了快乐。

故事中的圆一路遇到过很多“角”,那些不适合的最后只能丢弃。我是不是也曾经捡起了不合适的“角”,结果最后只能丢弃?

然而即便遇到了最合适的那个“角”,就真的能快乐了吗?

故事中的圆,最后还是选择将这一角放下,因为他发现,寻找的过程才是他最快乐的时候。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每个人有着各自不同的特质,教师也如此。读书让我知道,我不该耿耿于怀于自己的某些缺点,而应该致力于让自己的长处更长。

因为太在意自己“缺失”的这个角,就把它看得太过重要,以为若

不能填补,便整个人都是“失败”的。

其实,何为成功?何为失败?谁能给出一个完美的答案?

所以,我必须要想清楚,到底要做一个怎样的教师。

过去,我像只无头苍蝇,不知道自己的方向。但并不是有了方向就可以止步不前,你必须坚定地、大步地走下去。现在,虽然在心底渐渐形成了一个理想的模子,然而,将自己捏塑成那个样子,始终不容易。

还是要不断地战斗,与自己战斗。

身边总是有很多声音,告诉你这样对、那样不对,这时候也唯有坚持自己。

小结:你若盛开 清风自来

一个人的发展,大概有向外、向内两个方面吧。

向外来说,我觉得自己很幸运,遇到了和自己尺码相同的人,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向内来说,我还在继续学习,学习应该如何去做一个合格的老师。

我还会遇到诸多阻碍吧,但最大的阻碍,永远是自己。

相信自己会绽放,如同相信春一定会来,花一定会开。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岩棚小学)

上一篇:浅析西汉时期函谷关地理位置变迁的自然地理因... 下一篇:从范畴化网络角度看名词谓语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