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祖辈家长成为家园合作的驱动力

时间:2022-07-23 03:26:37

让祖辈家长成为家园合作的驱动力

摘 要: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园共育已达成共识。而中国家庭中的“祖辈教育”已成为主要形式,祖辈家长成了幼儿教师日常沟通的主要对象。要让祖辈家长成为家园合作的驱动力,必须讲究一定的方式和策略。

关键词: “祖辈教育” 祖辈家长 家园共育

《纲要》明确指出: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据一项关于“隔代教育”的全国范围调查显示:中国近一半孩子是跟着祖辈长大的。因此,幼儿园接送大军里70%以上的都是祖辈家长,这部分家长群体也就成了幼儿园重要的、特殊的合作伙伴。如何正确认识“隔代教育”,如何让祖辈家长成为家园共育的驱动力,更好地促进孩子的进步和发展呢?这是我们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一、重新认识“祖辈教育”,分清其利弊

“隔代教育”也称“祖辈教育”,是一种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自我意识、情绪情感、个性发展及社会适应能力培养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祖辈教育有利有弊,主要表现在。

1.祖辈教育的利。首先,祖辈家长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有多年抚养和教育孩子的经验,解决了年轻家长的后顾之忧。其次,“隔代亲”现象有利于两代人建立融洽的感情,有利于祖辈和孙辈的心理健康;最后,祖辈家长经验丰富,知道孩子在不同年龄容易出现的问题、处理的方法,是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和有效处理孩子教育问题的宝贵财富。

2.祖辈教育的弊。首先,祖辈家长长期形成的价值观、教育观比较传统和保守,思维模式不容易变通;其次,祖辈家长交往、活动的范围比较有限,他们的视野、理念容易与时代脱节,不同程度地导致亲子隔阂,甚至引起家庭矛盾;最后,祖辈对孙辈重情感轻理智的心理特点,容易造成对孩子过分的溺爱、迁就和过度保护,从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孩子独立性和良好个性的培养。

二、祖辈家长参与家园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目前,幼儿园祖辈家长队伍的整体素质在不断提升,他们已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祖辈家长既是孩子的家长,又是幼儿园教师的亲密伙伴,在家园合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由孩子的地位决定的。随着家庭结构和家长素质的变化,在年轻家长的影响下,祖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有了重视,他们希望孩子进入幼儿园接受正规的教育,这为家园合作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2.由家庭教育的性质决定的。由于大部分家庭接送孩子的任务主要由祖辈家长来承担,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和他们待在一起。而每天和教师接触的祖辈们直接了解到孩子的在园情况,如果得到他们的理解和配合,班级的保教工作就会进展顺利,事半功倍。

3.由家长工作的特点决定的。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和谐发展,是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目标。做好祖辈家长工作,幼儿园就能与所有家长达成共识,更好地形成教育合力。

三、家园共育中祖辈家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家园双方的沟通存在障碍。第一,沟通定位不准确。大多数教师处于权威地位,祖辈家长被动地接受信息,只能按照教师的意愿执行。第二,沟通频率不高。一些祖辈家长认为,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就能教育好孩子,无需太多交流;第三,沟通内容不够全面。祖辈家长更多关心孩子的饮食和生活,不能与教师产生共鸣;第四,沟通缺乏技巧。这是产生沟通障碍的重要原因,教师缺乏语言表达技巧,或者不注重交流的时间和场合,这些都直接影响沟通效果。

2.家园双方合作的效率较低。很多祖辈家长整天忙于家务和接送孩子的任务,对配合幼儿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家园合作的效率较低。如在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中,祖辈家长对班级需要家长配合的要求难以传达到位,甚至把查找资料、亲子作业等需要配合的事项理解为是幼儿园推卸责任,间接影响活动的正常开展。

3.家园双方合作的模式欠缺。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祖辈家长的积极性不够高,教师头绪多、怕麻烦,对活动的期望值不高等诸多因素,家园共育活动不能如期开展,互动次数较少。即便组织,也仅仅停留在表面形式。另外,部分祖辈家长认为自己只要把孩子带好就行,参加活动是年轻家长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即便参与活动,也与教师保持一定距离,被动地服从活动安排,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四、祖辈家长工作拓展和优化的方式和策略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已充分认识到祖辈家长群体是重要的、宝贵的教育资源,并在实践中探索出可行的方式和策略,激发了祖辈家长参与家园合作的驱动力。

1.注重宣传引导,在学习中树立共育理念。我们认为祖辈家长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让自己树立家园共育的理念,保持教育上的一致性,确保儿童在家、园这两种重要的环境中均能获得连贯性的、同质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而园级和年级的祖辈家委会、园级的祖辈家教讲座、班级的祖辈家长座谈会等都是传递新的育儿理念,探讨家园合作共育的重要举措。

2.实现有效沟通,在交流中加深理解和支持。面对性格、职业、文化层次不一的祖辈家长群体,要想实现有效的沟通,必须讲究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沟通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日常交流、上门访谈、提前约谈等。而“园长接待日”、“祖辈教育咨询台”等活动形式,则体现了园级层面对祖辈家长的直接指导和帮助。

3.鼓励积极参与,在合作中促进共同成长。家长的有效参与被定义为幼儿园的“主动管理”。合作伙伴关系的价值取向,即重视家长的参与,以及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分担孩子的养育责任。而祖辈家长只有亲历其境,才能真正从思想和行动上积极配合。

(1)健全制度和组织,让祖辈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管理,是幼儿园民主管理的重要体现。我园通过自愿报名和教师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成立了祖辈家委会,并注重发挥家委会的功能。如讨论相关计划的制订和执行,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又如邀请祖辈家委会成员参观幼儿园厨房,就幼儿膳食工作集思广益;还成立了祖辈家长护导队,有效保证接送环节的秩序和安全。

(2)合理利用祖辈家长资源,推出家园共育新举措。实践中,我园充分利用祖辈家长资源开展助教、体验活动,在家园共育方面提出新举措。如请医生爷爷来园讲“怎样保护乳牙”的故事,请退休的老师婆婆为孩子组织文明礼貌教育活动,还请孩子的奶奶来园客串保育员,体验卫生工作的规范和辛苦等。这些活动吸引了祖辈家长的参与,更增进了家园之间的了解。

(3)开展老少同乐的亲子活动,彰显家园互动的精彩。我园结合“元宵节”、“三八节”、“重阳节”等节日特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活动的开展得到了祖辈家长的积极响应和支持,也受到了年轻家长的认可和好评。如“我和奶奶搓汤圆”,“我听爷爷讲故事”等。这样的活动将家园互动的优势体现得淋漓尽致,更好地促进了孩子的发展。

(4)拓展家园合作途径,达到家园共育效果。孩子喜欢观察,喜欢探究,幼儿园的自然角正发挥了这样的教育功能,但如果有了祖辈家长的参与,更会丰富多彩,我们在实践中就尝到了这样的甜头。小二班的自然角可谓是种植小天地,班上的奶奶婆婆们响应老师的号召,用废旧的蛋糕盒、塑料瓶装上泥土,种上了各种各样的蔬菜,让孩子带到幼儿园和同伴一起观察。有了祖辈们的参与,明显地增强了家园共育的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祖辈们在家庭与幼儿园之间起着至关重要的纽带作用,这部分家长群体是我们不可忽视的教育力量。我们应不断优化祖辈家长工作,开创家园合作的新局面。只有这样,祖辈家长才能成为家园合作的驱动力,家园才能形成教育合力,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1〕20号.

[2]叶钟.家园互动开展幼儿教育活动.学前教育研究,2006.

[3]李进忠.走进共同责任的家校合作——国外的经验和我们的实践.基础教育参考,2004.

上一篇:关于构建初中美术立体教学模式的思考 下一篇:怎样有效提高学生英语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