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招教活思想品德课

时间:2022-07-23 02:31:45

四招教活思想品德课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学;课程理念;演讲;语言艺术;

情感体验;主体作用;教学氛围;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4—0082—01

思想品德课程是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其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思想品德课显得活力不足。笔者认为,要使思想品德课“活”起来,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主动践行课程理念,组织学生进行演讲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思想品德课不该是脱离现实生活、灌输式的说教课。思想品德教师应注重课程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主动接触现实生活,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为了使思想品德课“活”起来,每节课的前几分钟我都会组织学生进行演讲。学生演讲的内容可以是对教材观点的理解抑或是自己的所见所闻及感到困惑的事情。演讲的形式由学生自己选定,可以是单纯的演说,也可以运用图表阐释自己的观点等。对于学生的准备工作,我则给予了适时、适度的指导和帮助,并及时地进行评价,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发挥语言艺术功效,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1.教学语言要富于感染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为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我积极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富于感染力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其快速地进入了学习新知的状态。如,在讲授“我与父母交朋友”一课时,首先,我为学生播放了韩红演唱的歌曲《天亮了》,使他们获得了对“爱”的初步体验。然后,我给学生讲述了几个父母以自己的生命换取儿女生命的故事。很多学生听了这几个故事,都流下了激动的眼泪,他们深切地感受到了父母对子女的爱。最后,我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谈一谈如何与父母相处。通过讨论,他们对于接受父母的教导、关心父母的健康及与父母和谐相处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2.讲解要具有趣味性。思想品德教材涉及的概念、原理多且较为抽象枯燥,倘若教师照本宣科,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但如果教师的讲解具有趣味性,能够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引入课堂,寓教于乐,则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讲解要贴近学生实际。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讲解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在讲“珍惜学习机会”一课时,我采用了下列材料进行导入:随着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日益凸显。国务院妇女儿童中心的调查研究表明,现在中国有2000万留守儿童,失学率是9.3%,也就是说有近200万农民工子女失学。如此导入,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为新课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1.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讨论是目前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合理分组,并组织他们进行小范围的交流和讨论,使其做到畅所欲言。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可让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总结发言,实现小组间的交流与互动,从而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其话语有着绝对的权威性,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处于“弱势”,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情况会怎样呢?有些教师担心,在课堂上向学生“示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释疑解惑,会显得自己没学问、水平低。但事实上,教师恰到好处地“示弱”,会使学生拥有一方“用武之地”,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思想品德课充满活力。

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很难从表象感受阶段直接过渡到理性理解阶段。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一味地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给学生灌输知识,不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启迪和学习兴趣的激发,往往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创设出情景交融的教学情境,则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同时,还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编辑:孟 刚

上一篇:对职业院校创新发展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体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