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P刀与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对比

时间:2022-07-23 01:37:16

LEEP刀与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对比

[摘要] 目的:通过对20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进行分组治疗,观察LEEP刀和微波疗法对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这两种治疗方法在治疗时间、出血量、治愈效果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轻中度患者这两种疗法的疗效没有显著差异,但对于重度患者采用LEEP刀治疗要比采用微波疗法效果好。结论:对治疗重度患者LEEP刀要比微波疗法效果显著。

[关键词] LEEP刀;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

[中图分类号] R711.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11(c)-017-02

Efficacy comparison of 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 and microwave therapy for treatment of chronic cervicitis

LI Suzhen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Maternal and Child Care Service Center of Xiangxiang, Hunan Province, Xiangxiang 411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By dividing 200 patients with chronic cervicitis into two groups receiving different treatment,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 (LEEP) and microwave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cervicitis. Methods: These two treatment methods were compared and anzlyed in the treatment time, amount of bleeding, healing effect and other aspects. Results: For patients with mild to moderate chronic cervicitis, efficacies of these two treatment method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ut for those with severe chronic cervicitis, efficacy of LEE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microwave therapy. Conclusion: LEEP has more significant effecacy than the microwave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chronic cervicitis.

[Key words] LEEP; Microwave; Chronic cervicitis; Cervical erosion

慢性子宫颈炎是妇科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可能发生于急性子宫颈炎之后,或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宫颈裂伤造成宫口变形,经常极易受到外界细菌的感染,是诱发宫颈癌的危险因素之一。慢性宫颈炎有五种临床表现形式:宫颈糜烂、宫颈肥大、宫颈息肉、宫颈腺体囊肿、宫颈管黏膜炎[1]。本病以宫颈糜烂为主要临床表现,鉴于宫颈的生理结构致使药物很难到达病灶,目前主要采用物理疗法进行治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微波疗法和LEEP刀治疗是比较常用且有效的方法,本文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2010年2月~2011年5月共200例患者,这些患者均属于以下条件:①均为已婚女性,年龄25~47岁,平均(27.92±3.05)岁;②通过患者叙述日常症状和经过,常规观查确诊为慢性宫颈炎症;③通过妇科检查和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排除其他病症如妊娠、宫颈癌等病症导致上述症状[2];④没有患有其他病症而不适宜进行这次观察治疗的情况。这200例患者中有重度糜烂73例,中度糜烂77例,轻度糜烂50例。按照糜烂的深浅程度可分为颗粒型80例,乳突型82例,单纯型38例。按照患者的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情况比较(n)

由表1可得:两组患者在糜烂程度和糜烂深度方面无差异。因此对两组患者在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速度等方面的观察数据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①对所有患者(除绝经妇女)在月经干净后3~7 d内进行手术,手术进行前要对患者进行清洗消毒。②观察组采用微波疗法:微波是一种波长为1 mm~1 m,频率为300 GHz~300 MHz的高频电磁波。通过此波可以产生热效应和凝固效应(人体水分子在微波交变电场作用下,按2 540 MHz×106次/s频率高速变化,水分子相互摩擦产生热量,当微波电极在局部触压时,可在瞬间产生很小范围的高热而达到凝固治疗目的)[3]。③对照组采用LEEP刀治疗:采用一系列形态各异的高频电波刀,经电极尖端产生高频电波完成对宫颈病变进行处理,治疗各种宫颈病变,产生强大的能量穿过软组织而聚焦到宫颈内的病变组织,由于聚焦部位的强大能量存积,可使蛋白变性、病变组织细胞不可逆性坏死,促进组织重建。

1.3 疗效评定

无效:治疗前与治疗后患者的糜烂程度和深度没有明显变化,仍有宫颈息肉和囊肿存在;好转:治疗后糜烂面积缩小一半以上,深度变浅;治愈:宫颈体积缩小、变光滑、息肉和囊肿消失。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统计数据采用t检验,计量数据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及副作用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导流液和术后流血量是否大于月经量等方面具有差异性,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手术情况及副作用比较(x±s)

由表2可见:对照组较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引导流液少,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流血大于月经量发生率较低。

2.2 两组疗效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在轻中度患者和重度患者之间进行比较,详细数据见表3。

表3 两组疗效比较(n)

由表3可见:对于轻中度患者来说,χ2=0.178,P=0.904,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疗效没有差异。而对于重度患者来说,χ2=9.144,P=0.010,对照组的临床效果要明显好于观察组。

3 讨论

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妇女常见病及多发病,而宫颈糜烂也并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糜烂,当宫颈外口表皮脱落,被宫颈口另外一种上皮组织所代替后,由于覆盖面的新生上皮很薄,甚至能看到下方的血管和红色的组织,看上去就像真正的糜烂,所以称之为宫颈糜烂,而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糜烂。随着社会的发展,宫颈糜烂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尤其在已婚的女性中其发病率已过半,约50%育龄妇女患有此病[4]。该病以局部治疗为主,可采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而以物理治疗最常用,近年新的治疗仪器不断问世,陆续用于临床的有激光治疗、冷冻治疗、 红外线凝结疗法及微波疗法等[6],微波疗法是治疗宫颈糜烂的一种常用的方法[7-8],这种方法虽然有很多优点,但是临床治疗也发现了很多缺点:可造成宫颈局部组织挛缩,瘢痕形成,性生活时不敏感,宫颈分泌物减少,甚至低下或导致宫颈分泌腺闭锁,使宫颈黏液发生改变而不孕,或造成分娩时宫颈扩张障碍,分娩困难等情况。而LEEP刀技术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治疗各种宫颈疾病的手段,该技术采用一系列形态各异的高频电波刀,经电极尖端产生高频电波完成对宫颈病变进行处理,治疗各种宫颈病变。LEEP刀技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方法,它可产生强大的能量穿过软组织而聚焦到宫颈内的病变组织,由于聚焦部位的强大能量存积,可使蛋白变性、病变组织细胞不可逆性坏死,促进组织重建[5]。其显著特点是不损伤宫颈周围组织,并具有微创、安全、恢复快等优点。

通过本文的临床分析,可以明确对于轻中度慢性宫颈炎,微波治疗和LEEP刀技术的疗效都比较平稳,手术副作用较小。而对于重度慢性宫颈炎患者而言,LEEP刀技术才是更加理想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宋学红.子宫颈病变诊治技术的进展[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3,24(1):35-38.

[2] 钱德英.宫颈锥切术的适应症及并发症[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33(7):12-15.

[3] 吴帆,姚晓岚.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09,6(3):28-30.

[4] 蒋利华,姚珍薇.重庆市绝经妇女生殖健康状况的现状调查[J].重庆医学,2005,42(23):33-35.

[5] 王秋曦.影视阴道镜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38(5):17-19.

[6] 阙瑜妮.微波和LEFp治疗宫颈糜烂160例Ⅰ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64-65.

[7] 杨晓,杨烨,张云群,等.微波―呋喃西林疗法对宫颈糜烂的疗效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0):1552-1554.

[8] 周波.壳聚糖宫颈抗菌膜联合宫颈环切术治疗宫颈病变1000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19(10):1554-1556.

(收稿日期:2011-08-12)

上一篇:薄荷的化学成分及采收加工的研究概况 下一篇:巨大唇部动静脉畸形综合治疗9例临床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