兑现入世承诺与全面推进开放

时间:2022-07-23 01:09:32

入世谈判的16年,是我国国民观念调整的16年;兑现入世承诺的8年,是我国全面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8年。

全面兑现入世承诺的8年

全面解读兑现入世承诺全面兑现入世承诺,结束了作为新成员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开始了与世界贸易组织其他成员一道共同行为推进贸易自由化的时期,尽管出现了数十年来罕见的全球金融危机,但我国并未放缓或停滞兑现入世承诺的进程,充分显示出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的国际信誉与责任。

入世8年,我国已经全面兑现了入世的承诺,完成了降低关税的过程,使关税总水平降到了9.8%,处于发展中国家中的较低水平。开放了国内市场,适应了国际经贸规则,改进了我国的贸易体制,实现了与世界贸易组织框架的对接。

兑现承诺的这8年时间,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经济体制的改革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缓冲期,使我国国内市场通过分阶段地降低关税,逐步融入到全球经济体系中,为国内相关产业适应国际化的竞争提供了一个递进增长的时间表,在适应的过程中获得了一个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广阔空间。

两个阶段的联系与对比前后两个阶段既有联系又有所不同,从二者的联系来看,前一个阶段突出地表现为一个新成员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后一个阶段则把二者的关系定格为成员与组织的一般关系。以此为发展的分界,构成了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阶段:前一个阶段主要表现为世界贸易组织依据我国作出的承诺约束中国,监督中国兑现承诺,而我国要履行入世承诺;后一个阶段集中表现为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其他成员共同推进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进程。

两个阶段的运行机制不同:前者在于入世谈判结束,中国按照入世承诺的减让,履行入世义务;后者在于推进全球经贸秩序的合理发展。任何推进贸易与投资的举措都必须通过新的多边谈判,由所有的世界贸易组织成员采取共同的行动。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是通过多哈发展议程的多边谈判与进展,来实现更广泛的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

两个阶段的影响方向不同:前者是世界贸易组织期待中国的贸易体制及国内的经济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使之达到一个新的开放水平;后者是世界贸易组织所有成员,包括中国在内,采取共同行动,共同推进全球的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进程。

入世承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关税降低与国内市场的开放表现为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兑现承诺,与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对接,必然会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

入世前后已有的认知及其验证对我国来说,入世过程是一个市场化教育或理念推广的过程,对于入世可能会给我国国民经济带来的影响,曾经引起过国内广泛的讨论,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说法就是所谓的“狼来了”和“双刃剑”之说,担心国内市场会为外国产品占领,民族工业的发展会受到严重的挫折;认为入世既可以推动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也会给国内相关产业和部门带来致命的冲击。然而,入世8年的实践表明,入世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成长和国内市场的发育,对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其效果总体上是积极的和正面的。当然,这要归功于入世大讨论引起宏观决策部门的关注,在兑现承诺的同时,采取的一系列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技术投入力度,提升产业竞争力等措施。实践证明,动态的入世过程,即伴随着宏观经济政策积极调整的过程,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产业竞争力和国内市场发育都是一种推进力量。

经济影响的多元理解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改革开放的理性决策,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对中国来说,实现了向开放型经济的转变外需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保持着8%―10%之间的年增长率,外汇储备超过2万亿美元,国家的经济实力日益增强;2009年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连续多年居于发展中国家之首;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多哈发展议程,充分利用多边贸易体制的制度空间,成功地在2010年建立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开始通过周边国家或地区的可兑换走向国际化。

随着我国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出口贸易迅速发展,贸易摩擦日益频繁,“双反”诉讼也频频指向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成为制约我国公平参与全球经济活动的制度。国内市场竞争力度增强,国际产品竞争和国内客户选择的双重压力,对国内企业的生存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全面兑现入世承诺,促进了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建立,出口贸易迅速增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进口规模扩大,消费空间拓展。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格局基本形成,要素配置的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参与了国际分工体系,成为新兴的制造业大国和贸易大国,为走向贸易强国创造了条件。

对贸易伙伴来说,中国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机会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和制造业大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增长,对资源与能源的供应,对高端大型机器设备的需求,成为一些资源相对丰裕的国家以及诸多发达国家的巨大市场。中国有着13亿消费者,购买力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日益提高,对商品质量花色品种的要求不断更新,酝酿着巨大的商业机会,贸易制度的透明化及国内市场的开放,是兑现承诺的直接效果。同时,中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通过对外贸易的高速发展,也为贸易伙伴的国内消费者提供了大量物美价廉的产品。

对世界贸易组织来说,中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有了中国这个今天已经成为贸易大国、出口占据世界第一的国家参与,其代表性明显提高,世界贸易组织需要中国。由于中国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内部结构的失衡状态得到了相当大的改善,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及作用得到了提升与加强。一个由中国和东盟10国参与的自由贸易区,经济总量达到了6万亿美元,贸易总量达到了4.5万亿美元,将显示出在全球经济总量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发展中国家群体通过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对全球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推动作用。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市场机会成为企业发展公平追逐的目标入世承诺的兑现一方面表现为国内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另一方面也获得了较为宽松的国际经贸环境,我国市场经济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承认,在国际市场上遇到的摩擦逐渐有了制度性保障,市场机会成为企业发展公平追逐的目标,以此诱导出的较为合理的商业行为将成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新的动力源泉。

未来的推进

未来的贸易与投资自由化,既是一个自主开放的过程,也是一个多边博弈的过程。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应该在各成员国的共同努力下,以多边框架下的共同开放为主,推进国际经贸环境的良性发展,以自主开放为辅,对世界范围内的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作出贡献。

关税减让仍有空间在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下,关税的减让与市场准入有不同的层次,既有全体世界贸易组织成员间的谈判,实施全面的减让,也有部分成员间建立自由贸易区或其他类型区域贸易安排的谈判,实施局部的减让。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应该是我国在多边贸易体制进程屡屡受阻的情况下,以区域推进的方式积极参与全球贸易及投资自由化的一个新开端。在这一制度的安排下,双方减让承诺在预定时期内将进入零关税时代。在原有的多项自由贸易区框架下,拓展新的区域合作伙伴,如东北亚次区域经济合作议题,争取与经济发达国家在区域贸易安排上实现零的突破。

非关税措施的改革与互动以及贸易便利化措施将成为各方努力的重点由于非关税措施的复杂性和隐蔽性特点,我国还需要在这些方面开展深入的研究,一方面应对贸易伙伴可能采取的有碍于贸易自由化的非关税措施,对我国出口产品形成的非关税壁垒;另一方面需要清理自身在这些领域中存在的问题,自主地推进贸易投资的自由化进程。

优先开放服务业,提升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服务业已经成为引领全球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也是我国改善进出口商品结构的一项战略性举措,目前我国服务贸易尚处于逆差状态,仅在旅游和运输等传统服务业方面具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而在金融服务等高端服务业领域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还缺乏国际竞争力。因此,要把开放服务业,提高服务市场的准入和竞争水平,作为推动我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重点举措。

与此同时,应该积极促进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其他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的制度改革,增强发展中国家在规则制订方面的话语权,有效地表达我国在国际经济贸易事务中的诉求,创造公平、合理、平等的国际经贸新秩序。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国际贸易与投资研究室主任)

上一篇:2010,难说再见的中国土地财政 下一篇:如何看待与应对愈演愈烈的美国对华贸易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