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导学案,打造历史高效课堂

时间:2022-07-23 12:34:02

借力导学案,打造历史高效课堂

“导学案”教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指导为主导,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为了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打造高效历史课堂,如何在教师不讲的前提下,保证学生通过自学学会,同时发挥小组作用,采取“兵教兵”使学习教育最大化呢?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并于2012年申请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校本课题研究:《构建“学导练”模式,打造高效历史课堂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FJCGJJ12-115,组织一批初中历史骨干教师参与应用研究,经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取得明显成效。本课题就是以“学导练”为课堂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借力“导学案”教学法,有效实现课堂优化,打造高效历史课堂的。下面就我们在研究中探索出来的一些有关导学案教学模式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导学案的设计思路

1.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应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给予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能力,激发求知欲。

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仅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通过教师设计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4.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优秀生从学案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操作的基本程序

我们在实践教学探索中归纳出来的中学历史“学导练”模式的教学环节是:预学、展示、精讲、训练和小结等。

1.预学环节(约10分钟)。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教学内容,同时完成《导学案》中提供的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习的自学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达到“学中做”、“做中学”的效果。

2.展示环节(约12分钟)。让学生展示交流预习板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这样可以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学习和交流,体验到收获的喜悦,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达到“兵教兵”的目的。

3.精讲环节(约13分钟)。展示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适时引导、适当点拨、及时总结,重点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或“做”中的错误,实现本课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在精讲过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精讲的语言、内容要精;其次,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再次,精讲应具有启发性。

4.训练环节(约5分钟)。当堂训练是新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促使学生将刚刚理解的知识加以应用,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并暴露学生在新知识应用上的不足,以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结果,及时矫正学习中的不足。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指正,做出正确评价。

第五,小结环节(约2分钟),通过梳理知识、总结要点,形成知识网络,做到突出重点,以精练的语言使教学主题得以提炼升华,使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回忆、检索和运用,并为以后教学做好过渡。

三、成效与反思

导学案在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对历史学习探究的兴趣,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使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与方法,提高课堂表达接受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历史成绩得以提高;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意识,培养竞争意识,增强团队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生活与学习的自信心。

但在导学案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以下问题值得反思。

1.处理好学情与学习要求的关系。由于性格、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少数学生无法融入课改中,不善于独立思考、不善于质疑、不敢提问和合作意识淡薄等,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导学案设计的环节多,有的学习目标无法实现。为此,导学案设计要有层次性,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全面发展;设计的问题不宜太多,老师精讲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讲易混点、讲易错点、讲易漏点;“三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能学会的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

2.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新课程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但由于受传统课堂模式的影响,在课改开始阶段,导学案的设计还是以教师为主,对学生的主体性重视不够。因此,教师要时常自我反思,导学案中每个环节的设计都要求关注学生活动,如导入新课以学生活动为主角,课前预习以学生活动为主体,课堂问答以学生提问为主,问题探究以学生思考回答为主,这里教师只是起组织者、引导者作用。

3.处理好问题设计与学生思维兴趣的关系。导学案的设计要以调动学生思维与兴趣为基本出发点,所选材料要富有生活气息,导学案环节要清楚明了,学生学习任务要明确等。

4.在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中,注意提高教学实效性。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使学生当堂巩固所学内容,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历史教学改革是逐步累积的,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不能一蹴而就,只要每个教师积极投身课堂教学改革,用自己的眼光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考分析问题,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灵活正确地使用导学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创新各种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相信历史课堂必将充满朝气与活力,历史课堂教学效果一定会大大增强。

上一篇:历史课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初探 下一篇:基于网络环境的服装营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