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习作生活化之我见

时间:2022-07-23 12:25:24

小学生习作生活化之我见

【摘 要】《小学语文新课标》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所以让学生从怕写作文变为乐于写作文,要让假大空的学生作文变成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就应当提倡生活动体验式作文。

【关键词】小学生;习作;生活化

作文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是学生怕写作文,对作文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烦情绪。针对作文教学中诸多的困惑和问题,《小学语文新课标》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所以让学生从怕写作文变为乐于写作文,要让假大空的学生作文变成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就应当提倡体验式作文。只有力求作文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体验生活,在玩中写作,从而获取素材,产生写作欲望,这样学生才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充满生命活力和个性色彩的作文,从而让美文淙淙流淌在学生的笔端。为了使学生能写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能及时的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表达出来,生活化作文意义重大。

一、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地流个不停。”我们要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例如,学习《游子吟》《荔枝》表现母爱的诗、文后,我先自己写了一篇表达对父母感激的抒情散文分享给学生,再让学生在课堂上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孩子们说得感人肺腑,有的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最后让学生写出来,他们写出了很多内容真实、情感细腻的好文章。很多时候,人们都觉得只有在自己受重伤时,母亲的照料;在自己遇到危险时,母亲的保护;在自己走投无路时,母亲的帮助,才算得上是母爱。其实,母爱就是在你沮丧时一句安慰的话;就是在我们耳畔喋喋不休的唠叨;就是在天冷时披在我们身上的外套――孩子能积累这些实在的生活中的素材,随着年级的增长一定能写出完美的文章来。

积累写作素材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位置观察社会,用不同的方法发现、收集和整理素材,既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学生素质、面向未来教育的一项长期任务。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留心生活是充实学生作文素材的源头。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教学观,事事都可作文,时时都有作文,四季变化皆可入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学生的思维往往局限于在家就是一日三餐,在校就是读书作业, 两点成一线,视野狭窄,不能突破常规。事实上,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日新月异、丰富多彩,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即使每天在往返于学校的路上,只要留心观察,写作素材就在身边。坑洼的小路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路旁的荒地变成幢幢洋房,破旧的房屋变成了气派的高楼,一盘棋局、一场游戏,俯拾之间都是写作的素材。家务劳动、校园活动、走亲访友、兴趣爱好都是学生写作的好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用自己的眼睛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学会思考。

开学初,我曾采取集中型的写作活动形式,带领全班学生通过集体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了解家乡近年来在交通设施、街道面貌、家庭生活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完成了一篇习作。通过写作,学生增强了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而在假期中,我则给学生布置分散型活动,要求个人在长假期间至少参加一项社会实践,可以是参观访问活动,也可以是劳动体验,以日记、作文或调查报告等形式,写出一篇自己觉得最为满意的写作,培养了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

二、组织学生参与生活

小学命题作文要求学生所写的内容一般都是学生所熟悉的,但很多时候学生对原本很熟悉的活动却感到没什么可写,或者无从下手。于是,我们要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如组织学生开展“他真行”等演讲形式的主题活动,配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举办联欢会,平时组织学生郊游、参观工厂、深入农村,定期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这样,可以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产生作文兴趣。

1.开展校内活动

在早会、班队活动、体育锻炼、科技文体活动等活动课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文艺、体育、科技活动和校内劳动实践,待到写作时,学生作文就会“言之有物”,而不会成“无米之炊”,学生所写的作文就会生动活泼、充满情趣。

2.组织校外活动

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我有意将学生的视线从校内引向校外,引导学生不断走出校门,去寻找写作的“活水”。

三、引导学生再现生活

教师常抱怨学生写出的作文不具体、不生动。学生只有处于自然、自由、自觉的状态之中,才能写好作文,而这种状态的获得与他们的生活积累相关联,也与他们的热情与自信紧密相连。要想引导学生进入这一状态,乐于写作,教师必须为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充分发挥师生对话的作用, 用自己的机智激发学生渴求写作的欲望。

教学课例《雪中情》片段:

(这是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好大的雪:漫天飞舞,纷纷扬扬。)

师:“大家仔细观察外面的雪,你想说些什么?”

(同学们情绪激动,急切地向外张望,纷纷举手发言。)

生:我想说一个词“鹅毛大雪”。

生:一朵朵雪花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漫天飘舞。

生:雪像天上的仙女抖动雪白的带子,抖落了满天的白花朵。

生:雪像一个个小精灵,调皮地在空中穿来穿去。

师:你还想到了什么?

生:早上上学的时候,雪花落在我手上。我刚想看看它是什么样,它就花成了晶莹透亮的水珠,可爱极了!

生:雪下到地上,地上像铺了一层洁白的地毯;雪下到房子上,房子像铺了一层棉被;雪下到小树上,小树像开满了花。

师:呀,你的想象真丰富!谁还想说?

生:我想起两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生:我也想起两句诗:千里黄云白日,北风吹雁雪纷纷。

生:我想到了一句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生:我好像看见农民伯伯的笑脸。

生:我也想变成一朵小雪花,给小朋友们带来快乐。

本片段把封闭、枯燥的作文指导迁移到现实的情景中,使学生通过看、听、想、说的过程,把直观感受和抽象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使学生达到“言之有物”的目的。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思维极为活跃,课堂成了学生放飞想象的天地。学生在交际中使用语言,在交际中掌握语言。

四、让学生学会提取写作素材

儿童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儿童的活动是有滋有味的,美好纯真的童年,快乐有趣的生活,总会勾起学生难忘的回忆和无穷的遐想。教师要去启发和引导,让学生从记忆中提取最有价值的生活素材来运用。小学生初学写作,也只有对粗糙散乱的生活材料经过自己大脑不断地筛选、整理,锤炼自己的思维,才能使写作水平逐步提高。其实,我们成人也都会有这样的感触,要将日常生活中的见闻行之于文,得有个从感受到理解的过程。要使学生提高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在作文教学中就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记忆中追寻素材,积累生活感悟。让学生根据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追忆脑中贮存的生活场景后再指导学生来写文章,这样就较为自然地把学生引入一个良好的写作状态,作起文来游刃有余,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这说明创作的冲动来源于对生活的热情。如果下笔前没有对事物的认识,没有心灵的体验,没有感情的波澜,就不可能写出好作文来。因此只要作为教师的我们能抓住时机,适当点拨,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是小作家。

上一篇:问题情境创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策略 下一篇:浅谈初中英语在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