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石头》教学反思

时间:2022-07-23 12:02:03

《奇怪的石头》教学反思

内容摘要:本文以自己亲授《奇怪的石头》一课为例,反思了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认为课前准备不充分、对学生心理分析不透彻的课堂注定是失败而丑陋的课堂。

关键词:《奇怪的石头》 教态 反思

一节成功的课,学生多受裨益,老师如沐春风,课堂如痴如醉;而一节失败的课,却可如临飓风,肆虐师生探学之心,让人不断反思。

记得上《奇怪的石头》一课,心中就无比懊恼。

课文讲了李四光小时候因为对一块立在草地上的大石头感兴趣而一直追踪探索,后来成为地质学家,最终发现中国第四纪冰川的故事。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过程时,我想通过“李四光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地质学家”这一个大问题贯穿整个学习,然后将大问题分解,最后让学生明白,善于思考并不仅仅是空想,除了自己思考,还要向人请教、勤奋学习、实地考察等。

在实际上课的过程中,围绕题目置疑,以加深对“奇怪”的理解时,我没有想到学生会找不到。但这并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所以我不应该总是在课堂上纠结于此。如果重上的话,我就直接给出那两句话,再来纠词体会“奇怪”。

由奇怪的石头引出了李四光。在围绕第一段来提问时,我想让学生通过理解“著名”这个词而知道李四光不是一般的地质学家,希望学生自己能提出“李四光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地质学家”。结果,我错估了学生的思维水平,他们还不习惯用“为什么”来提问。如果重上的话,我应该直接把问题抛出来。

问题抛出来了,我却并没有用这个问题回收。而在备课的时候,我想通过学生默读了课文后,用“善于思考”来让学生对整篇课文(也就是“李四光”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地质学家”这个大问题)有个初步的基调。可是,我忘了!!!因此,即便后来我用这个问题来总结课文,整堂课依然是散的,学生对课文肯定不会有一个大的框架式的有条理的感知。

“李四光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地质学家?”既然是大问题,我就应该布置学生默读整篇课文,因为整篇课文中都体现了李四光“善于思考”的品质,而不仅仅是在三至七自然段和老师的对话中。让他们画出李四光的话,却让他们忽略了这个问题,思考的重点仅仅是落在“找话”过程中,真是得不偿失。

不仅是对这堂课学习内容的把握不恰当,从课堂组织管理上来看,也呈现了很多问题。孩子们活泼有余而纪律不足,这一向是我课堂组织管理的缺陷。一方面,确实不想用过多的纪律来约束学生,总希望学生能因为对学习内容感兴趣而被自动地吸引到学习中去;而另一方面,自己却又做不到让知识呈现出魅力吸引住学生。

课前准备不充分、对学生心理分析不透彻的课堂注定是失败而丑陋的课堂!而这样的教态也只会让自己与新教育理念越离越远。但愿这份懊恼纠结的心情可以一直留在心间不要挥散,可以鞭策我不要敷衍、不要懒惰,更不要让自己再事后嗟叹!

韩富,教师,现居江西宜春。

上一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写作艺术刍议 下一篇:语文教学贵在引导学生品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