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的影响

时间:2022-07-23 10:25:24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87例CH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4例)和常规组(43例)。两组均予以西医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4支/日,连续2周为1疗程。观察心功能改善并测定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血浆BNP水平。结果两组心功能均得到显著改善,BNP下降,治疗组更明显(P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脑钠肽;注射用益气复脉;心功能

中图分类号:R541.6R289.5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4.03.013文章编号:16721349(2014)03027902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病因所致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受损,以致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的临床综合征。CHF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严重阶段,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危重病综合征,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高,是临床上的一个难题。近年来,研究证实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极为密切[1],能够敏感且特异地反映心室功能紊乱的程度。本文旨在通过脑钠肽水平变化和超声心动图相关参数变化,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复脉(冻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院确诊为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87例,所有病例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推荐的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评定标准[2]。男53例,女34例,年龄36岁~80岁(55.4岁±9.3岁)。基础心脏病分别为冠心病42例,扩张性心肌病1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5例,风湿性心脏病15例,肺源性心脏病12例。心功能分级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进行评定,心功能Ⅱ级13例,Ⅲ级56例,Ⅳ级18例。病例排除标准: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严重的肺、肝、肾功能障碍,内分泌系统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 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常规组(43例)。两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严重程度、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1.2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卧床休息,低钠饮食,吸氧,限制入水量,纠正电解质紊乱。两组均予基础治疗: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予利尿剂(呋塞米、螺内酯)、洋地黄制剂(地高辛为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益气复脉4支/日,连续2周为1疗程。两组在急性发作或加重时可使用毛花苷C(西地兰)、呋塞米、硝普钠及新活素等药物。

1.3观察指标与方法①左心功能测定。住院患者于入院24 h~48 h内和治疗后2周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HP 1500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由同一B超医师在不知治疗方案的情况下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 )、左室射血分数(LVEF)。②血浆BNP测定。患者于治疗前后分别采肘静脉血3 mL(无抗凝剂),采用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诊断试剂盒,运用固相免疫层析法在心衰检测仪上测定。试剂盒及仪器均由美国美德声科学技术公司提供。③心功能评价。治疗2周后由3名心血管医师对每例患者的心功能NYHA分级进行评定,结果不一致时,取3个评级的平均值。

1.4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制定。临床近期治愈:心功能纠正至Ⅰ级,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各项检查基本恢复正常;显效:心功能提高2级以上,而未达到Ⅰ级心功能,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各项检查明显改善;有效:心功能提高1级以上,而未达到Ⅰ级心功能,症状、体征、各项检查有所改善;无效:心功能无明显变化,或加重,或死亡。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或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见表2)

上一篇:慢性心力衰竭气虚类证与Tei指数的关系探讨 下一篇:心率变异性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