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县山区城镇化方向选择及对策

时间:2022-07-23 08:53:32

安化县山区城镇化方向选择及对策

【摘 要】随着党的十七大“改善民生,加速中国城镇化建设,形成城乡一体化”战略决策的提出,我国城镇化呈现着速度快但发展并不平衡的局面。尤其是我国山区的城镇化普遍存在无规划的特点,大部分城镇化以资源、能源开发这种粗放型经济为主,达不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并且影响了城镇化的整体推进。文章针对山区自然环境的脆弱性、经济结构单一性、基础设施不完善等特点,对安化县山区城镇化方向的选择以及对策做出分析研究。

【关键词】安化县;山区;城镇化;对策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的向城镇转移,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向城镇聚集,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山区城镇化面临着诸多因素,内部因素与外在因素均制约着山区城镇化的发展。无论是生活水平还是思想观念都受到制约,为了改善民生、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变这种受制约的局面,探索找到一条适合安化县的城镇化道路是必要的。

一、安化县发展现状

安化县处于湘中偏北,资水中游,占地4950平方公里,基本地形为山地。下辖17个镇、12个乡、1个建镇实验区。总人口大约为95.1万,有汉、土家、苗、蒙古等众多民族。县城所在地距省会长沙约240公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矿产、生物、水资源丰富,人文、自然景观颇多。经济来源主要是养殖业、经济林的种植以及工业原料的输出,当前安化县工业企业以电力、矿产、加工为主体;在农业上,高效经济作物十分重要,经济林、优质牛、鱼的比重占有很大分量,三次产业比为34.9:27.3:37.8。这种经济结构显然并不合理,许多资源未得到充分的利用,又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不适合持续性发展。

二、阻碍安化县城镇化发展的问题

(一)土地空间与规划不合理问题。山区由于地形的原因,经济基础相对平原地区较差,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并不发达,并不能及时的得到市场变动的有效信息。交通干线纵横交错,使得可建设用地被分割开来,后备土地资源不足。无论是发展农业还是畜牧业都缺乏应有的土地条件。

(二)思想观念与民族观念问题。安化县的民族成分构成复杂,思想观念以及都有较大差异,大多都保有传统的思想观念。而且一直以来利用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进行耕作,缺乏创新意识,没有发展紧迫感,政府对于在城镇中创业就业没有应有的措施。

(三)财力资金与融资问题。由于经济基础薄弱,生产方式单一,城镇化起步晚、进程慢,投融资体质单一,基本来源主要是政府。而对于投资较大的项目,政府财政就难以承担。小城镇建设融资渠道狭窄,无中坚产业的支持,无法形成新的、大的经济增长点。

(四)产业结构发展不合理。由于工业基础薄弱,工业规模小,不注重第三产业的发展,囤积大量劳动力,城镇化发展缓慢。安化县的生物资源未转换成经济资源,并且还破坏了自然环境;粗放型开发矿产资源,没有使矿产得到充足的利用,形成成本高收益低、浪费严重的局面;人文、自然景观并未得到良好的保护与开发,对这些景观的宣传力度不够。产业结构并不合理。

三、安化县山区城镇化方向选择及对策

坚持“三位一体”的原则,根据安化县的实际情况,简单的分析安化县山区城镇化的方向选择并作出几条相应对策。

(一)搭建融资平台,多渠道筹措小城镇建设资金。城镇化要与现代化相结合,政府应加以引导,让更多的民间企业参与进来,利用市场建设一个多元化的投资机制。不但要鼓励先富起来的农民创办企业、发展第二、第三产业,还要吸引外来资金投入到建设中来,建立依托山区资源发展起来的大型民营企业,多方面进行融资。

(二)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情况,制定完善的土地制度。安化县所在的山区生态环境脆弱,且平原部分占地面积小。所以要尽量少占用耕地,因地制宜的对城市建设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例如,山坡地区种植经济林,洼地建设鱼塘,形成基塘农业等。明确土地流转制度,对于集体土地的使用权采取作价入股、出让等方式进行开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三)发展特色经济,培育支柱产业。在城镇化进行的同时,一定要根据当地的资源优势和条件,围绕工业、商贸、旅游、资源等特色,来确定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安化县的人文、自然景观多种多样,还有历史悠久的梅山文化,可依据这些特色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周边其他服务业的发展。由于安化的矿产资源较丰富,可对这些矿产资源进行加工处理,形成集约型矿产开发,经济效益也随之而增加。安化的擂茶、黑茶是享誉国内外的,由于历史悠久,有较好的经济基础。茶产业的形成,可吸引大批劳动力与资金,促进安化县的经济与发展。当地的少数民族众多,每个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服饰、语言都可能各不相同,这些可作为一项旅游特色,不仅促进了特色经济发展,还传播了少数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有这些特色的支柱产业,城镇化才具有充足的活力。

(四)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优化发展环境。建立环境管理机构,明确分工与职责,优化城镇内部环境。预防违章违法的买卖现象出现,加强治安管理,营造和谐良好的人文环境。对城镇进行环境美化,注意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建设良好优美的自然环境。

(五)落实决策的实施。对于决策的实施要贯彻执行,又要动态的进行考量,因地制宜、因时而变。

四、结语

对于山区城镇化发展要科学统筹决策,在进行合理的规划,城镇化不可以只追求速度,也要重视质量的高标准,产业形成集约化,创办特色产业作为经济支柱,城镇分区要具有功能性,才能进行可持续的城镇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快城镇化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参考文献

[1] 邓伟,方一平,唐伟.我国山区城镇化的战略影响及其发展导向[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01):11-13.

[2] 傅绶宁.山区综合开发研究的几个问题[J].山地研究,1986(03):2-3.

[3] 樊杰.优化中国经济地理格局的科学基础――对未来10年经济地理学学科建设问题的讨论[J].经济地理,2011(01):3-4.

[4] 王丽洁.小城镇土地集约优化利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8(9):10-11.

作者简介:陈婧(1986.09- ),女,汉族,湖南益阳人,长沙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湖南城市学院城市管理学院,助教,主要从事工程项目管理。

上一篇:日本“孤独死”现象频发的原因探析 下一篇:爱与灵魂的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