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病六经治法特点分析

时间:2022-07-23 07:43:05

脾胃病六经治法特点分析

摘要:我国传统中医思想上认为《伤寒论》六经辨治之法主要是为了治疗外感病而专门设立的一种治疗法则;但是根据近年来很多医学研究者以及医家针对《伤寒论》六经辨治之法深入分析与研究结果显示,《伤寒论》六经辨治之法不仅能够有效地用于伤寒治疗,还能够治疗一些内伤杂病。就目前来看,一些中医医师在治疗脾胃病的过程中发现,脾胃病若是从《伤寒论》六经辨治之法出发,能够获取非常好的治疗效果。本文主要针对脾胃病六经治法的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究《伤寒论》六经辨治之法应用于脾胃病治疗中的效果。

关键词:脾胃病 六经治法 特点 分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491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31-01

1 太阳脾胃病的治疗特点

太阳脾胃病的治疗方法,主要为资助汗源、顾护胃气、助正祛邪。如《伤寒论》172条中所阐述的“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苓汤;若呕者,黄苓加半夏生姜汤主之”。主要表述为少阳邪热内迫阳明造成肠胃功能混乱,且必自下利、呕吐的证治。其临床适应症主要表现为:口苦、发热、腹部疼痛、脉弦数、伴热臭气、小便短赤、大便灼肛。确立和胃降逆法合并清热止利,代表方为黄苓汤,黄苓汤中加用半夏汤,代表方中黄苓寒苦,治肠热下利,清泻里热;芍药酸寒坚阴治疗下痢,缓解疼痛症状;大枣、甘草、益气和中,补充正气。如果在黄苓汤治疗过程中,患者由于胃气上逆出现呕吐现象,加用半夏、生姜、以和胃降逆治疗呕吐状况。临床治疗中,这一种治疗方法主要用于:阿米巴痢疾、急慢性胃炎、黄疸、崩漏、月经不调、胎动不安、面部痤疮、经期发热、胎漏、胆囊炎、肺炎、急慢性肠炎、腹痛下重、热痹、大便不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带状疱疹以及闭经溢乳症等邪热内陷者。

2 少阳脾胃病的治疗特点

少阳脾胃病在中医理论中病位属于半表半里,在少阳脾胃病发作时,症状主要反映为恶寒发热交替、食欲不振、心烦焦虑、呕吐不止、头晕等,可以使用柴胡、黄岑、人参、半夏清、甘草炙、生姜切、大枣擘制成小柴胡汤,缓解少阳脾胃病症,在张仲景的药方中指出“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然汗出而解”。“伤寒中风”和“胸满胁痛而呕”的病症都可以通过小柴胡汤治疗,在治疗中如果出现病症的小幅度差异,治法可据实际调整,改变药方用量。黄岑汤清热止利兼顾和胃降逆;黄岑半夏汤,黄岑苦寒特性可清热下利;甘草、大枣可调中益气、平衡正气;生姜、半夏可和胃止呕;人参、甘草可补脾胃虚弱、畅通气机。《伤寒论》149条中“若心下满面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可和解慢性肠胃病,在临床治疗中可用于治疗慢性胃炎、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肠道易激综合征。总之少阳脾胃病治疗中,应以柴胡汤为本加减化裁调气养胃、平和中气。

3 阳明脾胃病的治疗特点

阳明脾胃病的主要病理为腑实燥结与气分大热,对于气分大热伤及胃津或者在胃,口中燥渴或者大渴、大热,再或口干舌燥患者,以白虎汤为主要的医治方法,直清阳明里热。对于阳明腑实燥结患者,主要给予患者调胃承气汤,对胃气进行调节。“下利谵语,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374条);“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208条)。综上所述,人体胃肠是一个囊性器官,主要作用是装盛食物、消化食物,由于一些因素影响受损之后产生邪气,胃失和降、脾失健运。因此,胃肠病病理的主要特点为“滞”,治疗的关键在于以通为顺、以通为用,治疗胃肠病的方法主要为通降。

4 太阴脾胃病的治疗特点

太阴脾胃病属脾胃虚寒,在治疗时以理中汤(丸)为主,祛寒温中、回阳救逆。《伤寒论》中“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四逆辈”(227条)“大病痊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396条)。临床症状为腹胀呕吐、腹寒腹痛、脉象虚弱。以人参、白术、甘草、干姜为主制理中汤温热去寒。表证重,先解表;里证重,先治里。自利中气不足腹痛加木香;呕吐则加半夏、生姜,去白术;心悸则加茯苓;冷秘、阴结、大便不通者加枳实;口渴缺水则白术倍量;腹满腹胀去除甘草。仲景采用健脾燥湿治寒,强健脾胃,病症可愈。

5 厥阴脾胃病的治疗特点

《伤寒论》中“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284条)。厥阴脾胃病治疗的代表方为乌梅丸,属于六经病寒热错杂、阴阳胜复的证情。治疗时要重视清上温下以及乌梅的使用,不仅能够泄肝,还能够滋肝,甘合酸时滋阴,苦合酸时泄热,甘合辛时温阳,苦合辛时通降,因此主要用于厥阴病木火内炽、阴阳两伤。

6 少阴脾胃病的治疗特点

少阴脾胃病位在里,心肾少阳虚寒,脾胃功能下降,手足冰冷,小便不利。《伤寒论》中“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318条)。少阴病在六经脾胃病中属病症最重阶段,病症影响心肾。治法应以四逆散为主,方中炙甘草益气、柴胡升阳、枳实下气、芍药养血,药效配合壮阳抑阴。湿寒之症也可用附子汤,由附子、茯苓、人参、白术、芍药所制,温经回阳,化湿止痛。

7 结语

《伤寒论》六经辩证在我国中医辩证论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张仲景六经辨治体系的构建,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发展,使中医辨证疾病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脾胃病六经治法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治疗太阳脾胃病时,应当发表怯邪、鼓邪外出;②治疗少阳脾胃病时,应当以和解为主;③治疗阳明脾胃病时,应当通下怯邪;④治疗厥阴脾胃病时,应当土木两调、清上泻下;⑤治疗少阴脾胃病时,应当扶阳益阴;⑥治疗太阴脾胃病时,应当以调理中气为主。《伤寒论》六经辨治之法有利于脾胃病患者的治疗,帮助脾胃病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梁岩,朱西杰,李卫强.脾胃病六经治法特点[J].江苏中医药,2009(14):57-58

[2] 黄贵华,甘宁峰.张仲景重视脾胃在六经治法体系的体现[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09)

[3] 陈索娥.《伤寒杂病论》与《脾胃论》脾胃生理证治观的相关性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05)

上一篇:鼻炎证治临床心得 下一篇:100例子宫全切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