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生命1号”

时间:2022-07-23 07:31:21

40多亿年前,宇宙中悄无声息地发生了一件大事:围绕一颗中等大小恒星旋转的一颗新生行星开始冷却。这颗行星上环境恶劣,在被陨石狂轰滥炸之后,又遭受了火山爆发,大气中充满了有毒气体。但与此同时,在它表面的海洋里,一件不同寻常的事情发生了——一个或者一批能自我复制的分子出现了。

能自我复制,就意味着生命可以代代相传,这是进化史上曙光初现的黎明时刻。一旦能自我复制的生命出现,自然选择就开始发挥作用,很快,最早的单细胞生物出现了……接下去发生的事情就是现在整部史前史所述说的内容。

但是,这件大事直到40多亿年后才显出它的重要意义来:宇宙最终孕育出人这种智慧生命,他们足够聪明到会去思索:宇宙从哪里来?生命的本质是什么?他们最早的祖先是什么样子的……等等这样一些深奥的问题。那么,最早的能自我复制的生命是什么?

看来谁都不合适

生命之所以能够代代相传,离不开遗传物质。遗传物质有两种:双链的DNA和单链的RNA。在生物学家眼里,DNA远比RNA重要,因为生命复制的最终目的是合成蛋白,如果说DNA是这个过程的指挥者,那么RNA仅是协助者而已。

那最早出现的能自我复制者会不会就是DNA呢?一听此话,科学家就忍不住摇起头来。DNA太复杂了,包含上百万个“零部件”,在现成的生命体内,需要动用很多蛋白质才能合成。可是在地球上最早出现生命的时刻,这些蛋白质“工具”显然并不存在,因为这些“工具”本身就需要在DNA指导下合成,所以,离开了它们,又怎能造出这么一个复杂的DNA?用科学家的话说:“大自然自己制造出一个DNA分子的概率,等同于把所有飞机零部件摊在地上,然后来一阵龙卷风让它们自动组装出一架飞机的概率。”

既然DNA不可能,有人又提出可能是RNA:其一,RNA比DNA简单;其二,在一些最原始的生命体,比如某些病毒上,没有DNA,却有RNA。但这些理由其实也相当脆弱,譬如说,RNA固然比DNA简单,但它也是分子量达上百万的大分子,在自然条件下合成RNA,其难度也几乎相当于让一阵龙卷风组装出1/2或1/3架飞机。

RNA占统治地位的世界

但到了1960年代,人们对RNA的看法开始改变,科学家发现,RNA链可以像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链一样折叠成不同的形状。为什么这一点显得特别重要呢?因为在有生命的机体中,几乎所有艰巨的工作,比如每秒数以亿计的化学反应,都是由蛋白质来完成的,其中起催化作用的是一类叫酶的蛋白;而蛋白质之所以几乎无所不能,主要源于组成它的链能够在空间扭曲、折叠成无穷多的形状,而每一种形状都对应着一种蛋白质。RNA链能折叠成不同的形状,这意味着或许它也可以完成某些本该由蛋白质完成的事情。

现代的RNA复制固然离不开各种蛋白质的催化,而蛋白质的合成也离不开RNA的参与,如果目光局限于这一点,我们难免又要落入类似“先有蛋还是先有鸡”这样的难题。但不妨设想:如果在生命之初,RNA一方面具有遗传物质的储存信息功能,一方面又有蛋白质酶的催化功能,“万物皆备于我”,那么,它即使在没有蛋白质的帮助下,也可以实现自我复制。

这是个非常诱人的观点,但那个时候还仅仅是猜测,没有人证明RNA能够像蛋白质一样具有催化功能。直到1982年,经过几十年的寻找,能起催化作用的RNA(RNA酶)总算被找到了一个。自那以后,仿佛闸门被打开了似的,人们在有生命的机体上发现了更多的RNA酶,在实验室里也人工合成了一些。

于是,这样一个假说被正式提了出来: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应该是一些能起自我催化作用的RNA分子。当然,这里的“自我催化”需要从广义上去理解,是针对不需要蛋白质的帮助这一点而言的。具体来说,因为RNA有多种折叠方式,就意味着有多种RNA分子,“自我催化”可以是在甲RNA的催化下,乙RNA完成自我复制这种过程。

2000年,一个更新的发现让此前抱怀疑态度的许多生物学家转变了态度。这一年,人们搞清楚了细胞里“蛋白质加工厂”的内部结构,证明了在这些“加工厂”里,制造蛋白质的第一道工序是由一种RNA酶来完成的——如果蛋白质都是由RNA先制造出来的,那RNA毫无疑问是出现在蛋白质之前了。

(摘自《大科技》)

上一篇:别给自己贴上“初老症”标签 下一篇:你的大脑容量有几兆